基于如何培养优良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探究论文_李光洁

基于如何培养优良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探究论文_李光洁

凯里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摘要: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宗法关系的产物。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家风的教育熏陶,都自觉将家风通过诸种教化方式渗透到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立身处世人生态度中。家风的作用不只是道德教化,而是整个社会所有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起点,弘扬、重塑优良的家风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路径。

关键词:家风教育、重要性

1 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核心,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家庭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一种教育,包括成员间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从横向上来说,家庭教育不仅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包括子女之于父母的影响;从纵向看,这一教育过程贯穿受教育者的终身。 狭义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子女,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从古代开始,我国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老学语究》里提到:“不怕饥寒,怕无家教,唯有教儿,至关重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的开篇就提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其行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就是说,相同的话,人们更愿意相信亲人的教导,相同的命令,人们更愿意服从自己所敬爱的人。 禁止儿童的暴行,老师和朋友的告诫不如家人的说服有效;阻止打架斗殴,尧舜的大道理不如妻子的制止有效。这表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2 培养优良家庭教育方式及和谐家风的重要性

2.1优良的家风是调节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优良的家教家风可以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在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在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对维系家庭和睦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据近年来的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正面临着老龄化速度快、挑战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老人处于一种孤独状态,出现“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现象。老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晚辈付出了心血,对于他们来说更需要家庭亲情的慰藉,当他们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社会、子女及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回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家庭模式大多以三口之家为主,他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逻辑上与老人存在很多差异,这加剧了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在完善各项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借助优良家教家风中的孝文化来化解,以缓和代际矛盾,建立符合新型家庭关系的代际关系,促进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2.2 优良家教家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优良家风家教的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为构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获得无尽的能量。首先,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家庭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其次,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起到榜样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优良家风家教的传承,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自觉履行孝敬和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家庭的和睦在社会和谐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又关系家庭成员人际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学校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宣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正能量,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社会教育中,优化社会环境,惩恶扬善,努力创造人人崇尚美德和人人懂得感恩的社会氛围。

2.3 重视早教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儿童精力比较集中,长大成人以后生活驳杂、思虑分散,所以教育要早些开始,不要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对孩子无须多加管教,应放任他们自己发展,道理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忽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性格塑造以及品德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蒙意义,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身心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日后接受各种教育影响而获得知识的能力。树大未必成材,树人与树木一样,如果不从小精心培养就难以成才。

2.4教子孝亲

我国古代社会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比如汉朝时的“举孝廉”制度,认为人在家能“尽亲”“事亲”,那到朝堂上才能“事君”,若是在家都不能孝顺父母长辈,到了社会上也一定不会为自己的所为负责。“百行孝为先”,家庭教育应该把“孝”放在首位。对父母及长辈恪尽孝道,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所有家庭出自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而必须施行的家教内容。《孝经》里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顺的人在侍奉父母时应该做到:平时要对父母的恭敬;保持愉悦的心情去奉养父母,精心照料他们的饮食;父母生了病,要带着担忧的心情去照料他们;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 做好了这五个方面,才算得上是孝敬父母。

2.5训子以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投入,许多家长给孩子买名牌衣服、高档玩具等,让孩子从小染上爱炫耀、爱攀比的不良风气。 家长为子女的高消费现象容易让子女养成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坏习惯,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倡导节约、防止奢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春秋时期的御孙曾说:“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诸葛亮也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人把节俭提升到了善恶的道德高度,认为节俭的生活习惯与品德修养密不可分。唐太宗教诫子孙:“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 富贵广大,守之以约。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羹不和。”圣明的君主应常存节俭的美德,即使国富地广,也要用节俭来约束自己。 如果用茅草盖房子,都不去修剪得漂亮一些;用柞木当作柱子,也不会砍削得光滑一些;甚至所乘车船也不多加装饰,穿着的衣物也一点都不华丽。 英明的君主并不会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厅堂宅院,吃饭都只求吃饱,不求味美。 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家人勤俭节约,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 结语

总而言之,优良家教家风文化的传承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家教家风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取其精髓,弃其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提倡子女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引申出尊老、礼让、博爱、爱国等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论文作者:李光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基于如何培养优良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探究论文_李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