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的原则_本质与现象论文

论实事求是的原则_本质与现象论文

论实事求是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只能获得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那些深层次的、尚未被人们认识到的客观规律的“报复”。这就决定了贯彻实事求是原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坚持不懈、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局限,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失误,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实事求是 认识 实践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创立的思想路线和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多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把坚持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看得过于简单,把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所犯的错误,统统归咎于未能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对实事求是原则作了简单化的理解。

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大家的共识,问题是如何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为了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必须全面把握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及其相互联结,取得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别是事物深层本质的科学认识,把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愿望落到实处。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 〕关于实事求是原则,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个总称,其中的每一具体事物,都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那些比较复杂的具体事物,更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事物内部的每一要素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果其中的某一要素从该具体事物的有机整体中分离出来,那么,这一要素就成为在该事物之外的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事物。正因为如此,在那些比较复杂的具体事物内部的多种多样的要素之间,尽管各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既然能够同时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之间就一定包含着某种共性,这种共性或共同内容,就是该事物的本质。人们为了获得对某种具体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首先探求该事物内部的每一要素的特殊性,再从中把握它们的共性。这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对具体事物的每一个别方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该事物整体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活动过程。由于这种作为对具体事物整体本质的正确认识的“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4〕,因此, 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本质,也自然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

由于比较复杂的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结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初级本质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实践,获得对于事物深层本质的正确认识。人们也只有在获得关于事物浅层本质的正确认识以后,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往事物的深层本质,才能发现他们对于事物浅层本质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局限性和近似性。由于事物层次的无限性,人类对于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永远不会完结。正如列宁所说:“人们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5〕从这方面看, 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关于具体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必须克服满足对于事物浅层本的认识,努力揭示事物的内在的深层本质,把实事求是原则贯彻到底。

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要注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善于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不断揭示事物运动发展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其内部的各种要素的运动和发展的总和构成的。某一具体事物在不同时期,由于其内部新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矛盾运动的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阶段,并各有其阶段性的本质。而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性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规律被人们称为“事物内部普遍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6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因此,实事求是原则不仅要求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关于客观事物本质的近似的、正确的认识,而且要求进一步去探求其各个阶段之间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关于该事物或同类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然而,要实现对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查和研究,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既不能忽略事物内部任何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也不能无视外部条件对于该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由于事物的本质具有多层次的结构,作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自然有浅层规律和深层规律之分。在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深层规律隐藏在浅层规律的背后,成为推动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原因和动力。因此,人们只有获得了对于事物深层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事物的浅层规律。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更深层本质的认识活动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因而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客观事物有了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就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不能落后于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是要解放思想,努力去适应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还要善于处理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既重视对事物特殊本质的认识,又重视对事物普遍规律和本质的认识。

实事求是原则所求的“是”,既是具体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更是该具体事物所处于其中的系统内各种具体事物共同本质及其运动过程的普遍规律。从人类认识的秩序来说,总是以认识个别事物为起点,然后概括出贯穿于各个事物之中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又在普遍规律指导下,认识个别事物新的本质和规律,不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认识不了事物的普遍本质。同时,又只有在获得对该系统内各种具体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中某一具体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从而为人们正确地改造外部世界提供思想基础。

但是,由于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只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具体事物和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按照他们所获得的关于某一具体事物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的运动规律办事,而不可能达到按照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支配着具体事物的运动过程,但却未被人们认识到的更深刻和更普遍的客观规律办事。就象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创立以前,人们在物理学领域中,只能依据经典物理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正确地阐明黑体辐射现象和迈克尔逊实验那样。因此,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客观世界内部更深刻和更普遍的运动规律的“报复”。对此,恩格斯教导我们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7 〕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一定阶段虽然是按实事求是原则办事的,但那些隐藏在实践对象的更深层次和更大系统中的尚未被人们认识到的更深刻和更普遍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地把握它,而不能一劳永逸的穷尽对它的认识。因此,尚未把握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现实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盲目力量,它永远跟随在人们现实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后面,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施行“报复”,不断地提醒着人们重视它的存在,推动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

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还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尽管人类不能在根本上逃避客观事物的更深刻和更普遍的运动规律对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的“报复”,但是,人们毕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根据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改变事物的内部要素或外部要素,实现人们的预期目的,为人类造福。例如,人工降雨,这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事物的内部要素和内在结构,达到有效利用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实现趋利避害的成功事例之一。相反,洪水泛滥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运动规律,人类目前还不能通过改变由暴雨造成的洪水泛滥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来消除洪水的发生。但是,人们可以根据洪水形成和发生的运动规律,或疏竣河道,理顺水路,或修筑水坝拦洪蓄水,通过改变洪水运动的外部条件,达到改变其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向,阻止洪水泛滥成灾,利用洪水的水力资源灌溉和发电。事实上,人类改造客观事物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表现为这两种形式,或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具体事物进行现实的改造活动。

不过,那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仅涉及到实践对象自身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针对与实践对象的外部联系,把实践活动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具体化为系列的应用理论、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案。所有这一切,都要把科学理论与实践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广博而精深的科学知识,掌握高超的实践活动技能,以便有能力随时解决和处理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实践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的难题不能及时克服,或者发生错误,都会对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使整个实践活动功亏一篑。即使是那些重复性和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也要求实践活动的主体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实践活动方案和实施细节。必须根据主体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实践对象以及外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正确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改预定的实践活动方案,解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直至获得最后的胜利。从这方面看,只要我们掌握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刻内容,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努力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就有可能少犯错误,减少因人为的因素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报复”,或在犯了错误和受到“报复”的过程中,能够清醒地发现错误,及时地纠正错误,获得较大的成功。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条件。

在不断地探索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人类每一次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更深刻和更普遍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就是对已有的理论体系的辩证否定和扬弃。例如,在科学史上,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构造出一幅以“引力场”概念所表征的“实在”的世界图象,不仅把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质点”概念所表征的“实在”的世界图象的牛顿体系,变成为相对论的“一种特殊的极限情况。”〔8 〕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时间、空间和物质等基本概念,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正因为如此,那些由最杰出的科学家所创立的,反映客观世界更深刻和更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更大真理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刚刚诞生的时候,不仅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理解和支持,而且由于认识上和政治上的各种原因,使它们的创立者或传播者受到社会的排斥、打击和迫害,甚至有的人还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首先,应当在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素质的基础上,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需要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普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认识和全面理解实事求是原则;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整个社会中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既可以使人们获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素养,推动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能够使人们在面对某种新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时,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研究而得出结论。即使他们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新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也不致于因为自己不理解或不合己意而断然否定和排斥它们。如果它们是伪科学理论和荒谬的思想观点,那以,它们将在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检验面前败下阵来。如果它们是科学真理,那么,它们就能在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完善,最终必将放射出征服人心的理论光彩。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文化和思想理论领域中,真正实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所必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次,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创造有利于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关键所在。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原因时说:“人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象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9 〕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社会主义应当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由广大人民群众选举能够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社会权力机构的民主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中,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竞争形式,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实事求是原则成为人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还要求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以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可以纠正和克服权比法大的腐败现象,为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人的正当利益,及时惩罚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胆敢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腐败分子,随时撤换那些虽未谋私,但由于能力不够而不能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办事的领导者,从而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从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方面清除破坏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社会基础。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泛滥,更好地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注释:

〔1〕〔2〕〔1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278、333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5〕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8页。

〔6〕《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1页。

〔7〕《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518页。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8页。

〔9〕爱因斯坦、 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6年版,第176页。

标签:;  

论实事求是的原则_本质与现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