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返岗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商丘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返岗情况调查与分析

□王国民 邵建伟 段彩霞

2019年春节前后,我们通过对90 个村的监测和各县(区)(不含永城市)上报数据,对全市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返岗和外地从业情况进行了统算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返乡返岗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各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9 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17.9 万人,省外转移111 万人,创劳动收入543.8 亿元。 春节期间,全市返乡务工人员92 万人 (市内就业返乡人员不在统计之列),占市外转移就业人员的60%,占省外转移就业人数的82.8%。 截至2019年2月20日,已返岗83万人,返岗率90.2%。

从就业监测情况看,2019年春节前后在商丘市未出现外出务工人员批量返乡滞留失业现象。 原因之一,由于商丘市外向型企业总体规模小、涉美贸易量不大,经济运行和企业用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不明显。 市内部分企业仍存在“招工难”,就业容量仍具空间。 其二,从商丘市外出转移就业人员构成看,市外转移的150 万人中,45 岁优质劳动力占75%以上,这部分员工有年龄和技术优势,90%以上在当地已实现稳定就业,部分未稳定就业人员也是各用工单位争夺的主要对象。 在沿海部分企业出现停工停产后,这部分员工迅速在当地自行消化或转移到其他地方就业,未出现失业人员批量返乡滞留现象。 其三,受部分地区经济下滑和中美贸易传导性影响,目前,部分群体就业出现困难,如目前滞留的部分返乡人员中,主要是45 岁以上的妇女、50 岁以上的男性务工者及部分低技能或无技能者,这是今后一段时间稳就业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商丘市大力开展返乡创业和脱贫攻坚工作,出台了许多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部分人员返乡后,在当地政府帮助引导下,很快到当地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二、基本判断分析

从实测情况看,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结构性失业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呈现“一难二转三多”态势。

1.“一难”。 “一岗难求到一岗难招”的拐点效应进一步放大,无论市内市外,“招工难”“加薪降槛”“抢人”现象持续加剧。 从全市已开展的65 场“春风行动”招聘活动看,累计提供岗位12 万个,实际签约3.8 万个,岗位缺口8.2 万个。市内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节后返岗率较低,如夏邑赛琪体育责任有限公司,返岗率不足50%(2019年计划用工1100 人,实际返岗400 人,新招员工仅100 人,员工缺口达600 人),缺工较为严重。 省外部分企业为应付节后用工不足问题,节前便入村到户开展招工宣传,如江苏泰州今年计划在商招工3 万人,近期又组织30 家企业来商招聘。

综观中国共产党群众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思想宝库,既具有一脉相承性又具有与时俱进性,体现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崇高政治本色。

2.“二转”。 一是春节前后由珠三角转向长三角、京津冀人数增多。 据监测调查,虞城县、睢阳区、民权县三地节后就有1.2 万人由原珠三角北上务工,原因是长三角工资待遇基本与珠三角持平,甚至超过珠三角地区,而饮食方面,务工者更能适应,企业管理也更加人性化。二是“二产”转“三产”人数增多。据了解,商丘在宁波务工的人员中,有41%转入当地农贸市场,在餐饮、小吃、水果蔬菜售卖行业从业经商。 其中有年龄增大、在“二产”就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但更多是全家外出,已融入当地,自主寻求创业创收方面因素所致。 如“睢县北京建筑工”是商丘市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该县白楼乡是传统的建筑工人输出地,2018年已有三分之一的务工人员随家属转入北京周边菜市场、餐馆行业从业,这一趋势今年将进一步增大。

1.强化政策引领。 以政策措施化、措施具体化为总要求,进一步做好政策集成,形成正向牵引力,重点破解在用地、资金、培训、孵化、扶持方面存在的难点和瓶颈。 在市级出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梳理优化现有的170 项具体政策措施,立足各地实际,形成新的政策措施体系,把就业创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做好变人力资源大市为资源强市这篇大文章,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增能赋能。

三、问题和对策

通过本综述,我们认识到脂肪不只是传统认为的储备器官,也可能是一个启动能量平衡调节的内分泌器官,因此,是否可以将瘦素作为肝病的常规/辅助监测项目,或作为一种治疗药物(治疗肥胖、不育症,抗肿瘤)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用工缺口增大、技能人才偏少、外出人员增多、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是当前商丘市就业工作面临的四大问题。为此,全市进一步明确了强化政策牵引、优化工作平台、细化服务措施工作要求。

3.“三多”。 一是创收增多。 因外出群体增多和薪酬水平提升,2018年全市外出务工收入较2017年增加了14.2%;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多。 90%的“80 后、90 后”选择外出务工,原因是这一群体在务工地选择上不断求新求变,在务工待遇上攀比求高,外出务工有助开阔眼界、提高技能、拓宽择业面、增加务工收入。 三是返乡人数持续增多。 随着省市县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加上商丘市工业品类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深化和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优势的不断显现,创业和就近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2018年,全市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数2.6 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个数1.5 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 家,带动就业18.7 万人。 目前,全市“双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达13.3 万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11.3 万个。

奶牛乳房炎是降低奶牛泌乳量、损害乳质,危害奶牛养殖、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会影响奶牛泌乳量,诱发其他疾病,造成消费性饲养,而且重度乳房炎还会造成奶牛丧失泌乳能力,从而使部分奶牛被迫淘汰。奶牛乳房炎除了疾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危害[1-2]。临床上,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采取乳头消毒,而当前市场上乳头药浴的主流产品为聚维酮碘等碘制剂消毒剂,但长期应用含碘消毒剂,不仅对奶牛存在一定应激性,损害乳品质,同时也存在残留问题,对食品安全也有一定影响[3]。

2.切实整合资源。 以人岗匹配、产业匹配、能力匹配为着力点,整合各方面的职能、资源、资金,形成以稳定就业、有效就业为总要求的人力资源调配机制。在确保首季开门红基础上,着眼全年全力解决好“招工难”问题,通过就业需求清单、企业用工清单、技能培训清单“三单”同步推进方式,形成劳动力供需无缝对接、高效对接。 重点形成要素聚合、供需顺畅、高效管用的培训平台、孵化平台、职介平台、扶持平台和服务平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3.细化具体措施。 以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细化优化具体措施。重点推进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题的“双乡、双业、双雁”行动,开展行业引领型、产业聚合型、三产联动型、能力带动型多层级、多品类的争创活动,更大力度地培育、释放人力资源红利,在全市形成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就业促进创业的燎原之势。具体抓好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整合培训力量,用活培训资金,形成校企一体、培用一体、供需一体的大培训格局。 此外,抓好扶贫车间和乡镇就业基地、电商园、孵化园、产业园等平台承载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抓好各类创业和致富带头人扶持和经验推广工作,积极表彰返乡创业之星、致富能手和自主创业的先进人物及企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抓好小额贷款和金融扶持等各项扶持优惠措施落地见效,用好省级创业资金;抓好创业就业各项服务,通过放管服等改革,实现服务措施机制化,形成齐抓共管、具体有效的工作格局,做好促进创业、激活创业、服务创业三篇文章。

(作者单位:王国民、邵建伟,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段彩霞,商丘市幼儿师范学校。)

编辑 周 俊

标签:;  ;  ;  ;  ;  ;  ;  ;  ;  

商丘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返岗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