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生产滑坡成因分析_豆粕论文

我国大豆生产滑坡成因分析_豆粕论文

中国大豆生产滑坡的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中国论文,滑坡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中国大豆生产不断下滑,同时需求却持续增长,大豆市场一直保持着200万吨以上的供需缺口, 需要进口相应数量的大豆来维持平衡,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按一般的市场规律,有需求、有加工能力,生产应该得到发展,但我国的大豆生产近几年却一直徘徊不前。本文就中国大豆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进行分析,并找出大豆生产下滑的深层次原因。

一、大豆的生产情况

大豆是中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个大区, 即北方春作大豆区、黄淮流域夏作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大豆是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是出口创汇的大宗农产品,尤其是东北大豆远销世界各地。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生产的发展,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大豆产量的比重越来越小。进入80年代,中国大豆总产量每年占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大豆出口量已降至世界大豆出口量的3%以下。 到了90年代,中国逐渐成为大豆进口国。

1949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31.86万公顷,总产为590万吨。 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1957年是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达1274.8万公顷,总产达1005万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强调了粮薯高产作物的生产,大豆生产受到较大影响。80年代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基本在800 万公顷上下浮动,其中1983~1985年、1990~1992年又是低潮,面积都不足800万公顷。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大豆种植面积达829.47公顷, 单产达1400公斤/公顷,总产量达到1161万吨,第一次突破历史上大豆总产的最高记录。

1993年,中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召开了发展大豆生产的会议,经政府的大力促进,当年大豆种植面积上升到945.4万公顷, 单产达到1619公斤/公顷。1994年种植面积是922.2万公顷,单产1735 公斤/公顷,总产1560万吨,是大豆生产的最好记录。1995年与1996年由于饲料玉米短缺,价格上扬,农民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减少了大豆种植面积。1997年大豆种植面积回升,总产达1473万吨。中国大豆生产的基本情况见表1。

1998年夏季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大豆生产。据报道,一般生产年份生产能力占全国大豆总产近1/3 的大豆主产省黑龙江省1998 年产量仅为440万吨左右,比1997年减少100万吨。总体来看,1998年全国大豆生产比1997年下降了8%左右,总产约为1350万吨,单产不足1600 公斤/公顷,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大豆的消费情况

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基本消费方式是食用(做豆制品等)和榨油(生产豆油和豆粕,豆粕是畜牧业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膳食结构逐步趋向高蛋白化,大豆消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

表1 中国大豆的生产情况

年份 单产(公斤/公顷) 种植面积(万公顷) 产量(万吨)

19851360771.8 1050

19861400829.5 1161

19871477844.5 1247

19881435812.0 1165

19891270805.7 1023

19901455756.0 1100

19911379704.1

971

19921426722.1 1030

19931619945.4 1530

19941735922.2 1560

19951661812.7 1350

19961770747.1 1322

19971765834.6 147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98》。

1.直接食用消费量稳步上升。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保持着食用大豆及其制品的膳食传统。从直接食用消费看,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都喜爱大豆的优质植物蛋白,豆奶、豆粉、豆腐等花样豆制品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豆制品的消费量稳步增加。但是,由于90年代初期大豆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后续产品品种单一,且人们对大豆的营养价值认识不足,1990~1992年大豆食用消费量一直稳定在500万吨的水平上。 随着1993年和1994年大豆产量创记录的增长及人们食物结构趋向高蛋白化,1993年大豆食用消费量增加到518万吨,1994年和1995年增加到573万吨和637万吨,1997/1998年度大豆直接食用消费约在640万吨左右。

2.大豆榨油用消费量增加。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食用油消费量不断上升。1990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量为5.67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5倍,1994年进一步增加到6.10公斤, 常年食油需求量在800万吨以上。中国油料生产常年仅能够向市场提供约700万吨的食油,面临着食油需求大量增加的巨大压力。因此,大豆成为食油市场的重要补充。同时,畜牧业快速发展对饲料产品形成的强劲需求,使豆粕价格看好。在这种背景下,大豆加工有利可图,部分主产地为了提高大豆生产附加值,纷纷组建榨油厂,对大豆榨油用量增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近几年大豆榨油用量大幅度增加,已经成为大豆需求量增加的根本因素。1990年用于榨油的大豆为376万吨, 占当年大豆消费量的39.6%;1993年食油市场的放开导致食油供应紧张,当年用于榨油的大豆数量猛增到647 万吨,占大豆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51.1 %;1994年、1995年又分别增加到859万吨和747万吨,占大豆消费量的比重仍在50%以上。

从榨油消费来看,1998年初以来畜牧业不景气和豆粕大量进口导致1998年上半年榨油用大豆消费萎缩,但是1998年下半年以后,豆油市场随着国内加大打击走私力度明显回升,大豆榨油需求又有一定幅度的增长,1998年用于榨油的大豆消费量约为1040万吨。此外,加上种用、出口等其他消费,估计1997/1998年度中国大豆消费量在1940万吨左右(不包括年度末节余)。

三、大豆的进出口贸易

中国的大豆及豆粕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加,价格也随国际市场波动。近几年来,由于世界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连年丰收,国际市场大豆及其制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廉价的进口大豆及豆粕冲击了国内市场,国内大豆价格也随之下跌。中国农民对大豆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出现了需求连年增长,产量反而下降的局面,导致中国市场对美国和南美大豆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

中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产量大于需求量,为大豆的净出口国;然而到了1996年,由于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产量停滞不前,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扭转,当年大豆与豆粕的进口量超过出口量,成为大豆产品的净进口国。此后,净进口量逐年上升,1997年为269万吨,1998年达到了301.9万吨。

表2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

出口数量出口金额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净出口

(万吨) (千美元) (万吨) (千美元)(万吨)

1993 37.3

101949 9.9

26190

27.5

1994 83.2

222443 5.2

13681

78.0

1995 37.59967429.4

754888.1

1996 19.166813

110.8 320348 -91.6

1997 19.073246

287.6 842930 -269.0

1998 17.063398

318.9 804000 -301.9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年鉴》各期。

四、豆粕

由于国内制油加工业的发展,豆粕产量也相应增长,1994/1995年度产出豆粕655万吨,1996/1997年度产出豆粕695 万吨, 两年增长了40 万吨,增幅为6.1%。然而,由于饲养业和饲料加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的豆粕消费增长更快,1994/1995年度全国豆粕消费为533 万吨,1995/1996年度增长到750万吨,1996/1997年度再增长到1068 万吨,两年共增长535万吨,为同期产量增长的13.3倍。 由于豆粕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豆粕产出的增长速度,中国不得不以大量进口的豆粕来弥补缺口。

1995年以前,中国在国际豆粕贸易中一直处于出口国地位,年净出口豆粕逾100万吨。1995/1996年度开始, 中国在国际豆粕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进口上升到155万吨,出口减到10万吨,净进口 145 万吨。1996/1997年度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豆粕进口骤增到375万吨, 出口减到2万吨,净进口373万吨(郑康宁,1998)。

五、我国大豆生产滑坡的原因

继1993年、1994年大豆生产获得大丰收之后,中国农产品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玉米、小麦、水稻的国家收购价格和市场价格上扬幅度明显高于大豆,大豆生产实际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并且,由于受到大量进口大豆、豆粕的冲击,国内大豆价格下跌幅度极大,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1995年大豆生产出现明显的回落势头,播种面积为812.7万公顷,比1994年减少了11.9%,减产250万吨;大豆种植面积1996年进一步减少到747.1万公顷,1997年略有回升,为834.6万公顷,产量仍比1994年低130万吨左右。大豆面积缩减、生产下滑, 反映出大豆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政策上不利于大豆的生产发展。大豆虽属粮食作物,却未享受粮食的相关保护政策。中国4个主要粮食品种中,大米、 小麦和玉米都已建立了保护价制度,并设有专项收购资金,为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今未制定大豆保护价,大豆实际收购价由买卖双方协商议定,也没有专门的收购资金,收储和加工企业无力大量收购。大豆算作粮食作物,限制了大豆的生产。中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吃饭”问题的压力日益增大,供求矛盾加剧,因此粮食成了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在贸易政策上对粮食品种采取了重点保护,如对小麦、大米、玉米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而对大豆却没实行配额管理。因此,大豆在生产中自然退居次要地位,这是由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这场“粮豆之争”中,国家自然采取各种手段和调控措施来优先发展其他粮食作物。

2.大豆生产的比较收益较低。近几年来,大豆价格不涨反跌,其经济效益趋于下降。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黑龙江省分中心采集的数据, 1998年大豆新上市时,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收购价已经跌到了1.83元/公斤。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大豆/玉米的价格比一般稳定在2.3∶1左右。目前玉米受国家保护价政策的保护,收购价格稳定在1.00 元/公斤,而大豆没有实行保护价制度,种植大豆的比较利益很低。1990~1997年,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度从0.48下降到-0.1,意味着赚取1单位影子收入从仅需投入0.52单位的成本,增加到需要1.1单位的成本, 这意味着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已缺乏效率,大豆的生产已经处于不利地位(彭廷军,1999)。

近几年国产大豆受到进口大豆的挤压。从北美洲进口的大豆含油率达19%,到岸价仅1520元/吨;国产大豆含油率约为17%,价格高于进口大豆。成本高,质量相对较差,供货渠道不畅,企业用国产大豆不合算。从大豆种植上看,以黑龙江近期生产大豆为例,1公斤成本为2.12元,而售价只有1.6元,产销倒挂,严重影响了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

3.大豆和豆粕的进口量过大。1996年,中国由传统的大豆和豆粕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净进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据《世界油料市场与贸易》统计,1997/1998 年度中国净进口大豆282 万吨, 净进口豆粕399万吨;如按百公斤大豆产出豆粕78公斤折算, 把进口豆粕折算成大豆,两者合计相当于进口大豆793万吨,约占国内生产量的50%以上。 中国大豆、豆粕消费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增加。目前中国对大豆和豆粕进口没有数量限制,而且关税很低。对大豆进口征收3%的关税,13 %的增值税;对豆粕进口征收5%关税,免征增值税(1999年3月起开始征收13%的增值税)。由于国内豆粕价格与进口豆粕价格悬殊太大,国内加工企业一直赔本销售。豆粕税率过低造成豆粕大量进口,不仅冲击国内市场,而且把加工增值的利润让给了外国企业,使国内豆粕积压。

4.大豆的生产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在对粮食的投资中大豆没有应有的位置。在基地建设中,重点抓小麦、玉米、水稻的生产条件改善,没有重视大豆的生产问题;“丰收计划”、“粮食自给工程”中大豆也很难列入。在大豆育种上,近几年虽经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优质新品种,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外培育的是高蛋白或高含油量的专用品种,而我国培育的是蛋白质、含油量两项混合为60%的品种,大豆品质较差,不适应市场需要。

六、对策和建议

大豆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几年来生产却一直下滑,不得不依赖大量的进口来弥补这个缺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豆生产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

1.正确调整发展大豆和粮食主要品种的关系。积极采取有利措施,促进种植业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减轻畜牧业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巨大压力,调整大豆和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的关系,适当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刺激大豆生产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由于受大豆品种、种植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虽然中国大豆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单产水平一直比较低。因此,在中国耕地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提高大豆生产能力,仅仅依靠增加面积来增加产量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大豆生产研究,改良大豆品种,改进大豆生产耕作技术,努力解决大豆重茬、迎茬问题,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

3.争取将大豆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目前中国国产大豆在短时间内很难与国外大豆竞争。国家要严格控制大豆、豆粕和豆油的进口。应利用加入WTO的机会,抓紧研究进出口政策, 坚持要求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配额内进口征收3%的关税,配额外税率应是禁止性的。 大豆产品进口政策的原则是,多鼓励进口大豆,少进口豆粕,这样可以把加工利润留在国内,缓解油脂企业的困难。

4.加强对大豆市场的宏观调控。首先,国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使大豆生产与粮食主要品种的比较利益在农民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采取必要的措施,打破大豆市场的人为封锁,努力形成全国开放的大市场;最后,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大豆产区与销区、大豆生产者与加工合作伙伴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按照产业化思路组织大豆生产与加工,使大豆生产者能够分享加工大豆的增值利益,减少大豆市场波动给大豆加工企业给带来的风险。

标签:;  ;  ;  ;  ;  

我国大豆生产滑坡成因分析_豆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