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之动情点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李日欢

高中文言文之动情点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李日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于我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收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作为我国博大情深的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的文言文,积累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文言文越来越被广泛重视,文言文的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好地吸收文言文知识,成为了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上好高中文言文,必须要挖掘文言文的动情点,让学生在穿越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挖掘文言文的动情点,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量挖掘现有的文言文教材中的亮点,让文言文变得有趣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动情点;有效措施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缩影,学习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提升人格的重要渠道,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过于追求应试策略,过于重点分析文言文当中的字、词和句式,而忽视了文言文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强调文言文最重要的意义,即对提高高中生的整体素养的重要功能。并且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导致学生对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厌恶学习。但是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文言文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用新的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重新激发学生的文言文的兴趣,才能使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受到文化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教育经验,就如何挖掘和利用文言文的动情点,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两大主体,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初中挖掘文言文动情点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途径,所以教师必须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只有构建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忙,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才会在心理上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诲,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达到育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不要老是摆着教师的架子,教师还要主动地了解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加强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多参加学生的活动,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公平、民主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使学生敢于发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挖掘文言文的动情点,感受到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教育质量。

二、向学生展示文言文中的趣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具备相同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对一些感性的、外在的事非常兴趣,加上文言文教学本身的乏味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外补充这方面的文言文知识,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工具,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古文《窦娥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朗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感情、有动作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使课堂成了表演的场所,学生们都会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使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内容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此外,教师可以额外加入一些相关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的趣事。比如:在教《庄子》选读时,除简介《庄子》外,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庄周化蝶、庖丁解牛、与惠施论鱼等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的背景:“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他就是三苏中的苏轼。“乌台诗案”后,苏轼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也就是这时候苏轼写下了这篇《赤壁赋》,”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乌台诗案。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发掘其中的趣点,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三、合理利用文言文中的空白艺术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上文言文本身具有跳跃性,教师可以利用空白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文言文的动情点,合理运用文言文中的空白艺术可以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更快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可以跳跃着讲,把学生感兴趣的留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思考和想象。比如:在教学《勾践灭吴》时,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学生会想到是卧薪尝胆,从而引入这篇文言文,并在讲解本文时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越军愿意为越王效死,转回勾践为雪国耻采取的措施,让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并且学生可以快速学习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探索文言文空白处时,可以形成独特的思维,实现了质量的飞跃,并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信心是学生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对一个事物拥有信心就会事半功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激励着他们进一步积极的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利用文言文的空白艺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需要全体高中语文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和利用文言文的动情点,焕发文言文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文言文的艺术魅力需要全体教师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利用文言文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需要全体教师从多方面思考,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 535400)

论文作者:李日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  ;  ;  ;  ;  ;  ;  ;  

高中文言文之动情点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李日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