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论文_黄咏梅

高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论文_黄咏梅

摘要:德育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整个社会现如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当下,这一举措也逐渐成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引领学生自主、自学,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与教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到:“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他强调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观的启迪者,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并切实行动起来,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因素,既教书又育人。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核心,而德育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的重点应当在于品德、理想、世界观。现代英语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特别重视学生的“德”,教学中应始终树立“德育首位”的指导思想。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外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教育内容,这些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既可促进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又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德育与英语教学

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笔者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不仅是体现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严谨、 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都是终身受益的。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必须从习惯抓起,必须从小培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不断教导学生注重实践,养成多动手的好习惯。

2.课堂上因材施教,紧密融入德育教育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启发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例如: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在教材里,环保的话题出现多处。教师应当结合身边的实际,深挖教材主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首先,就课文中的这句话The area of desert in the world is growing every year.引导学生找出沙漠化的原因,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就土地流失的问题让学生列举城市占有耕地的不合理性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Book2B Unit 20 Disability单元时,先通过游戏让学生扮演盲人和聋哑人,让学生体验残疾,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并纠正一些对残疾人的错误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We should understand them,help them,respect them and treat them equally.”“Many disabled people set us good examples,so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set up strong character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our study.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新残疾观,让学生知道: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公民权利;要学习残疾人坚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要善待残疾人,平等对待残疾人,关心理解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自觉地加入到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

3.积极开展英语课堂内外活动,启发思想,陶冶情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学习Anne took nature for granted 这一句子时,要求学生模仿造句。之后,教师给学生一个例句以供参考:Do you take it for granted to ask money from your parents?学生很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反思,不但掌握了这个短语,而且内心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洗涤。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上课的激情。

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地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如举行英语朗读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活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在高一年级举办英语口语和书法比赛。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另外,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笔者所在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投影机。自习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播放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电影或者短片,既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地道的英语发音,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发展了兴趣,使其在活动中继续深化对课堂所学德育知识的理解,内在激情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

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但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尽可能地在课后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环境和气氛。因此,积极开展各种课外英语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具有教育和教养的意义———既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

实践证明,德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应以自我教育为主流。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作为肩负重任的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更是一种责任。有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教师就能很好地以教室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主动地宣传精神文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李岚清曾说过:“一个人学业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辈子。某些知识某些技能可以速成,但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人生经验的积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却难以速成。”因此,我们教师要把育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所面对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他们深受社会、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情绪波动大;少了一点单纯,多了一份复杂;但是同时他们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可塑性相当大,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一特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伦理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海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大观周刊.2012,(34).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艳琴.高中英语教学中隐性德育教育[J].校园英语,2009(1).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 543000)

论文作者:黄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高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论文_黄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