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的全面探析论文_孔堰宏

小学品德教学的全面探析论文_孔堰宏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缺乏判断能力,不具备丰富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这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一些违反学校和社会规定的行为,也无法对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为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行为的约束带来一定的不良的、非确定性的影响,让小学生无法正常的成长进步,小学品德课程就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能健康、顺利成长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品德课程,就会对生活与社会有初步的认识,也会对基本的善与恶、好与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从而健全自身的人格。作为小学品德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品德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道德素质;学习效率;提高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小学品德老师也积极的进行教学探究,力图找到更佳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够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小学教育已经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新的问题在不断的涌现,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1、小学品德的内涵

 (1)小学品德与生活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动范围受限,对社会缺乏一定的认知,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后,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学校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他们在学校中不仅要学习,还要处理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还要适应从家庭到学校的环境转变。很多小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学习时,通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这时学生的情绪是不够稳定,通过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缓解小学生情绪波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是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并初步养成对社会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这样学生的情感、思想就会更加的成熟,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加的符合学校的要求,从而使小学生避免做出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也使小学生的思想不会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方式应该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小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得到发展。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局限性,采取简单、易懂、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2)小学品德与社会

 随着小学生的不断学习,对品德的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认识,小学生就会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更加深入的引导与教育,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并对社会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判断,对自身的行为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当小学生能够对道德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后,那么他们的道德品质就会得到提高,在成长中就不会做出出格的行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能够让小学生进一步地认识社会,养成对社会各种现象分析、判断能力,这样小学生就能够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自己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2、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

(1)小学品德老师对教学的不重视

 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只要自己将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老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下降,听课效率就会下降,无法在课堂上正确的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小学品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但是由于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的不重视,学生就无法通过课堂的学习达到思想的进步、知识的补充,同时,由于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小学品德,老师的态度比较散漫,这就会给学生的潜意识里带来不良影响,小学生也会受老师的教学态度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够认真,这就大大降低了老师的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听讲中学习知识,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进步。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集中精力听课,认真的分析老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积极的按着老师的要求学习,配合老师的学习,在课下也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会根据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探究,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分散注意力,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忽略掉,无法通过积极的学习去进步,在课下也会用较少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学生对小学品德的学习无法充满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老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所吸引,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这就会使他们对那些无聊的事情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自己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从而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学习氛围更加的轻松自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小学品德的学习都充满兴趣,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3)部分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监督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场所活动时,他们就会被周围的不良因素所影响,学生在家庭里学习和生活是很容易受到一些素质较低的家长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家中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的一些行为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这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很有可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并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错误的道德行为,也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时,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就会忽略掉在学校所学的有关小学品德的知识。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他们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将学校所学的全部知识遗忘掉,学生在家里没有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或者没有家长的以身作则,就很有可能会在过一段时间后,忘掉品德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这样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水平就得不到提高,进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思想,如果小学生的家长的文化素质较高,他们就会在家里注意引导学生、监督学生,让小学生在做出错误的行为以后进行自我反思,并及时的巩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就会受到规范和约束教,学生就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学校的老师应该积极的和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学生,从而使家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为学生梳理榜样。

 (4)学校资源匮乏

 不同区域的教学资源是不一样的,有的区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效率较高,对知识的理解速度较快,但是在一些资源较少的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学习效果就会较差,无法快速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进而让学生的成长受到一定的抑制。

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特征

(1)生活性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对比较难懂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也会使小学生在可上由于无法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小学品德的教学内容是从小学生的角度设计的,课本内容比较生活化,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以最快的速度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接近的,这样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与自己相关的知识时,也会反省自己在平时的行为,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身的判断,从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小学品德的教学内容是具有生活化的,学生可以从课本上学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正确处理方式。

 例如在小学品德的课本中小学生会学到如何与自己的同学相处的知识,在学生为学这方面的知识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怎么来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进而影响自己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完品德知识后,学生就会知道和同学相处时,要谦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让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喜欢,如果其他的同学也喜欢,那么可以先让给其他的同学,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表现后,他们就会得到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赏,这也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2)开放型

 很多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小学品德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开放性的,所谓的开放性可以指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老师在进行品德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易懂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有一定关联的,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理解教学的知识,从而能够让小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化为己有,同时老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按部就班的执行老师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有的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关系并不大,那么老师就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转换为学生能够理解的相似的内容,这些学生在理解了与自己相关的教学内容,就能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被动的,他们只负责听老师讲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学习失去兴趣,品德老师可以使用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满积极性和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

 很多学生都对动画比较感兴趣,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动画资源,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就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更容易的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老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情境,进行情境再现,学生在进行情景再现的过程中,不仅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对这种情境的正确处理方式的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的学习速度更快。

(3)活动性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没有活动的自由性,在课堂上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课,只有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课堂质量得不到提高。小学品德教学可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多样的,这不仅包括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来体会课本中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例如很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对课本中的一些情景表演,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在进行情境再现的过程中,无法分散注意力,只能全情的投入,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同时通过一定的实践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进行自由的探讨,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积极和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从而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因此小学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策略

(1)开发利用地方资源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为自己的教学活动设置了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会导致教学氛围不够轻松自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教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困难,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的学习产生熟悉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品德课不能偏重知识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如,在教学二年级《秋天的收获》时,我课前安排学生带自己家的收获物。利用收获物,让学生演种植过程,学生学会了劳动技能;说劳动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感受劳动辛苦,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在平时生活出怎样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的,学生在讲解自己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方式时,老师就可以及时的给予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哪些做法是对的,那些做法是错的,应该怎么改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会学到很多与课本相关的知识。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这样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对哪些东西比较熟悉,那么老师在进行课堂的讲解时,如果需要以实际生活为例进行解释,就可以举出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的理解速度得到提高。

 (2)以写带说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并不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也不会发表自己的理解,这就让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那么老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让不爱说同学将自己的见解写下来,然后老师通过浏览学生的见解,发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会根据老师的问题踊跃的发言,积极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会越来越不爱说话,很多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老师可以让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就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来理解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当学生将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回答是否合理、正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批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然后让一些不爱表达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解出的答案给予批改,在这个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自信心,及时的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一些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可以在教学六年级《朋友之间》这课时,让学生回答“在你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时,因为我知道六年级的学生不爱发言,便郑重其事地给每人发一-张纸, 先让他们思考片刻,再动笔去写。有两个学困生写出了这样的比喻:“我把朋友比作一块橡皮,把我的烦恼全部擦去。”我把朋友比作一束火焰,为我驱逐寒冷,带来温暖。“当学生读完后, 班级纷纷响起掌声,先是几个学生鼓掌,最后是师生一起鼓掌,能听到学困生这么精美的句子,我想你会和我一样的欣慰和惊喜。

 (3)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都很难长时间的静止来听老师的讲课,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就会让小学生对失去学习的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活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本中的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认真思考,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会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的轻松,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状态就会更好,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时,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落叶,制作“留住秋天*的粘贴画。课上,学生同桌合作,积极参与活动,制作的树叶粘贴画还被班主任贴到学校的展示栏上成为学校的-道亮点。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课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老师在设计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要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课堂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在这样的方式中学到知识,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和活力的学习方法。

(4)以真实的故事为内容

 真实的故事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进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去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品德、性格、行为,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很多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会根据故事,回想自己以前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的处理方法,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不正确,就会学习故事里主人公的做法,改正自己的行为以及思想,让学生的思想以及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讲真实的故事,学生会更爱听。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告别贫困奔小康》这课时,我就先给学生讲了1960 年居住在青沟子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吃的是三分之一的高梁米磨成的粉和三分之二的榆树皮磨成的渣滓做成的饭。再让学生说他们搜集的爷爷、奶奶的吃、穿、住的情况,学生深刻体会到当时生活的贫困,并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印象更加的深刻。

5、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的特点

(1)情感性比较强

小学品德中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会对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一些现象产生自己的情感,学生的这些情感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对社会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虽然学生的认知以及判断能力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水平,但是对一些普通的社会现象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情感。正是因为这些情感,学生才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行为,拥有正确的道德品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积极地运用学生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一部分人不顾其他人感受,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地吐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们知道了如果在公共场所大声吵闹,就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让其他人的情绪受到干扰,无法做自己的事情,而且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会让环境受到污染,学生会对这种行为会嗤之以鼻,认为做出这种行为的人都是不道德的,正是因为学生对这种人的讨厌,他们才会认识到自己在公共场所中的那些行为是正确的。

(2)教学内容的外延性比较丰富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十分丰富的,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从而有利于自己解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课本以及拓展的内容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一般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都会举一个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实例,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但是课本中的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公共场所中的所有不文明行为都列举出来,但是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了解各种各样公共场所中不道德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对公共场所中的不文明行为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广的认识。

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涉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老师要根据课本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相应的拓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能够从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改善。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小学品德教学内容中的很多部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小学生体会到课本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实际上,小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有很多的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疑惑,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使自己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发表看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来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可以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在学习中的自由,在学习中没有任何约束,那么他们的学习心态就会更加轻松,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的发言,积极的进行互动,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6、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1)利用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通过课本,就能够将所有的社会现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拓展知识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便捷的工具进行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加的高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更加的高效。

 例如老师在在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景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便捷,通过计算机搜索公共场的图片,就可以得到很多公共场所的图片,然后老师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看图片就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学生对图片比较感兴趣,同时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除了计算机资源,还有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老师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眼界更加的广阔。

(2)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传授给学生知识,就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着不足之处,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很多老师的知识储备并不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就无法来解释学生的疑问,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降,很多学生的疑问都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无法想象到的,那么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给其他学生解答这样的疑问。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那么学生就可以积极的和老师交流沟通,让老师帮助学生找到理解问题的关键,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并不正确,需要老师来进行指导,但是很多老师在没有和学生交流的情况下,是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得到老师的鼓励,让老师能够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纠正,让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老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教学实践,老师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使自己的能力、知识储备得到提高。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通过合作更好的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知道很多问题都是难度很深,涉及的方面很广的,一个人不可能将一个问题的所有知识都了然于胸,我们只是擅长某一领域的问题,所以只有通过合作学习,我们才可以顺利的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那么学生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讲出来,其他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给予有问题的学生一定的帮助,每一个同学的见识和眼界都是不同的,通过交流沟通,学生就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身上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思考课本上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结束语:小学品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正确的社会情感及其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从而让小学生在做出社会行为时,都符合品德规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运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金芳琼.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128.

 [2]蒋国.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J].学周刊,2020(02):62.

 [3]李永山.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5):52.

 [4]徐国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教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8-79.

论文作者:孔堰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教学的全面探析论文_孔堰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