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方法在小儿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代静

袋鼠式护理方法在小儿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代静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 代静【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袋鼠式护理方法在小儿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小儿急性肠炎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化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结合袋鼠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应用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为78.00%。并且实验组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小儿急性肠炎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方法;小儿急性肠炎;应用效果

小儿急性肠炎是每个医院的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身上,致病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受到细菌、病毒以及一些病原体的侵害,但是还有患者饮食不当和天气的变化,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使得儿童患上该疾病【1】。特别是婴幼儿本身的免疫力没有那么强,所以更容易患上该疾病。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2】。因此当发现孩子患上了该疾病,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疾病出现恶化。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的原则是对症治疗,及时解决患者脱水情况。另外,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恢复也是很重要的。现在较常用的还是常规化的护理方法,但是该方法应用效果并不是让人很满意。而本研究就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并且分析了其所产生的应用效果,具体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小儿急性肠炎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中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0.5-4.5岁,平均年龄(2.14±0.72)岁;病程5-30天,平均病程(16.72±3.76)天。而对照组中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4±0.69)岁;病程3-25天,平均病程(14.64±3.58)天。两组患者以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按时给患者清洗身体,特别是对患者进行臀部清洁;经常给予患者一定量的可以有效补充水分的食物。而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应该要对患者进行有关饮食的护理,做到营养均衡;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当患者出现哭闹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一些的安抚;还有就是嘱咐患者家属应该多陪伴孩子,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比如拥抱、亲吻孩子等,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不安和害怕时,家属应该耐心的进行安慰。因为比起护理人员的安慰,家属的往往更有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且记录好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护理之后,其应用效果分别属于哪个等级。应用效果一共有三个等级,分别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的标准是患者经过护理之后,不良症状比如腹泻、呕吐、发热和食欲不振等都消失;有效的标准是相关不良症状基本上消失;无效标准是患者相关不良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与之前无异。另外还要统计好两组患者家属对于此次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相关数据资料均采用t检验,其中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护理之后的效果

实验组的患者经过相关护理之后,应用效果为无效的有2例,最终的总有效率是96.00%(48/50);对照组中的患者经过护理后,应用效果为无效的有11例,最终的总有效率是78.00%(39/50)。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0 30 18 2 96.00 对照组 50 24 15 11 78.00 2.2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于相关护理的满意度

实验组的患者家属对于该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表示不满意的只有1例,最终的满意度是98.00%(49/50);而对照组的患者家属对于该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表示不满意的有13例之多,最终的满意度是74.00%(37/50)。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50 35 14 1 98.00 对照组 50 27 10 13 74.00 3讨论

袋鼠式护理方法从字面上意思我们能了解,就是借鉴动物袋鼠等照顾自己的孩子的方法,让护理人员提醒家属要多和孩子亲密接触【3】,做到和孩子很熟悉并且充分关心孩子,而不是把孩子交给护理人员就撒手不管了。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患者在常规化护理方法基础上再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可以在患者恢复期间起到积极的影响。

从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对于患者使用实验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也就是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再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明显。因为实验组患者应用效果为显效的有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最终的总有效率是96.00%(48/50);而对照组显效有2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最终的总有效率是78.00%(39/50),实验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并且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于此次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有小儿急性肠炎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丰瑞.袋鼠式护理对急性肠炎患儿睡眠质量 、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2):65-66.

[2]孙伟,郝佳.袋鼠式护理方法在小儿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随访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276-278.

[3]王丽,鲍晓英.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33):191-191.

论文作者:代静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袋鼠式护理方法在小儿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代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