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础为基础,提高能力--论一系列试题的编写与考试功能_数列求和论文

立足基础,提升能力——谈一道数列题的编拟与考查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列论文,能力论文,功能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命题背景

      2013年10月,笔者参加了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的命题竞赛活动,编拟了一道数列题.首先,笔者初步拟定了考查要求:

      (1)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同时也要突出能力的考查;

      (2)试题要入口浅、思路宽,并引向深入;

      (3)设计三小问,逐步提升难度.最终参赛的这道数列题获得了一等奖.笔者将这道题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评分标准等整理成文,与同行们交流、切磋,以期抛砖引玉.

      二、试题呈现

      

      三、命题的思考过程

      1.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其前n项和公式”作为素材

      考虑到拟定的考查要求(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由此笔者把着眼点放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上.通过资料的查阅,发现这类试题比较多,不少试题先通过基本量的运算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对数列进行转换,逐步提升难度,最后往往是研究数列的求和、数列的单调性、数列的放缩法等.

      

      

      2.第(1)问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面向全体

      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第(1)问应让大多数学生会做,因此应该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淡化能力的要求,只要将参数A,B,C简单化设计就行,于是第(1)问设计如下:

      

      第(1)问侧重考查了数列的一个基本方法,“退位”相减法,即将条件中的“n”取“n-1”后两式相减,正确完成的学生得4分(此题共16分).设计意图是立足基础,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第(2)问仍立足基础,同时考查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2)问的设计思路仍然是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但还要考查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列中的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其难度在第(1)问基础上要有所增加,因此,要在参数A,B,C的设计上做点文章.

      

      对于第(2)问的处理,不同的学生,估计选择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解法1需要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灵活运用,很快就能得到答案,是处理第(2)问的最好方法;解法2是不少学生运用的方法,学生见到递推关系

,往往就想到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退位”相减法,但在这里运用有点麻烦;解法3作为第(2)问的处理方法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检验,不检验的扣1分,正确完成第(2)问的得5分.

      用入口宽的试题考查学生的好处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都能用得上,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而又不失灵活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教师的点评讲解,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4.第(3)问深入探究,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第(3)问的设计意图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加上区分度的要求,只能有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第(2)问把等差数列作为条件,学生入手比较容易.如果反过来,告诉学生参数A,B,C的关系,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难度是不是增大呢?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因为B-C=3A,

      所以B=3A+C.

      

      

      易上手难深入的压轴题,学生没有恐惧感,它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钻研,对提升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

      这道数列题简洁干练,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查,学生容易入手,同时又需要有较强能力的学生才能全部完成.由此,笔者认为平时教学中的练习、月检测的试题等,也应该立足基本、立足教材,不要给学生以恐惧感,使他们害怕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上,适度提升难度、提高能力要求,学生才能适应,才愿意去钻研、探究,他们的能力才会得以提升.我们考查学生的主要目的应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头一棒的压轴题要少出,但也不是说让学生都得高分,所有题目都会做,是指所编拟的试题学生愿意去做、愿意完成,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标签:;  

以基础为基础,提高能力--论一系列试题的编写与考试功能_数列求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