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指导论文_高洁萍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指导论文_高洁萍

高洁萍 广西省梧州市岑溪市第一小学 543200

【摘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需要学生长久的坚持和积累,才能不断丰富内心世界,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把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根据教材内容与课堂知识,拓展阅读渠道,开阔学生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知识的滋润下,熏陶情感,拓展视野,不断地成长和丰富内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79-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指出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丰富阅读素材,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培养其文学素养,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因此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们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迫在眉睫。那么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引导学生丰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依我所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拓展阅读渠道 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却有着足够复杂的故事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理解课文时有一定难度。此时,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延伸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如:在教学《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有关章节,再设置悬念,因势诱导,动员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所有故事。再如:学了《草船借箭》,读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

这种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到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语文能力不断被提高。

结合课文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的引导要在“趣”、“易”、“会”字上做文章,这样就能引得好,引得巧。应当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以课内的“精”引出课外的“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呈扇形辐射状扩展。

二、指导读书方法 阅读更有成效

现代科学家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专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现代人除了承袭古人的“苦学”精神,而更要拥有比古代文明得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做到对知识理解、消化、吸收、应用乃至创新,从而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益。因此,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到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成效,并使之形成能力:

1.目的性的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浏览性的泛读法。这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方法摘录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

3.品味性的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名著书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4.选择性的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养成阅读习惯 受益伴随终生

1.培养坚持阅读的的习惯。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不少于半个小时读书看报的习惯,不能今天看明天又不看,要坚持计划使用时间,长期坚持,自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选健康、有益读本的习惯。选择读物要注意兼顾各种文体、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各种体裁。要读童话、寓言,也要读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要读现代、当代作品,也要读古代作品;要读趣味性强的作品。也要读哲理性强的作品,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抓重点,使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弄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读说结合的习惯。在开展大量阅读活动中,学生看了许多书报,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有目的地举行故事会、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把所看到的内容,习得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划出来,以便重点学习,还可以在句子间和书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要求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

6.培养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读书时将工具书放在案头,凡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要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

为了较好地让课外阅读与语文新课程水乳相融,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内外自读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牢记传统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那就是“读书要四到。”即心到(多动脑多思考)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眼到(开阔视野思路)手到(勤动笔多摘录)。好书是人生事业的忠实伴侣,每天阅读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年读24本,一生至少就会读1000本书或者更多,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方法,“读不在三更无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认真看书学习”,“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旦在学生时代养成读书习惯,这种习惯必定伴随我们的一生,这是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四、创设阅读环境 营造书香校园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能产生“场”效应。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1.创设集体阅读环境。老师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仅包括图书的选择,还应包括建立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学校要办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良好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

2.设置开放的自由阅读环境。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撮而蹴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营造宽松的区域阅读环境,精心设置“阅读吧”、“图书角”等活动区域,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协商,让家长共同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3.开设“每周一读” 课外阅读课。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在每周一第5节开展了一节全校性的课外阅读课,由各班的语文老师去组织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激发阅读兴趣 享受读书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阋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教师不光要熟知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如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感兴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可以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精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活动中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到阅读的魅力所在,增强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升语文综合水平和能力。如:组织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后,开展“校园童话节”活动,让学生讲童话,写童话;组织学生阅读、背诵《唐诗三百首》后,开展赛诗会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在书的海洋遨游的乐趣,阅读兴趣、阅读就热情高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昧,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利用读书节等节日开展读书艺术展演活动,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3.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空余,教师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能充分得到体现,而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同时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只有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体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能改变人生的宽度。”教师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让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充满乐趣,让书香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

[2]吴小黄.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4(05)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论文作者:高洁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整合指导论文_高洁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