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周振昌

关于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周振昌

(绥化市土地整理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 要】土地整理是土地工程的重要种类,对于增加土地资源数量,提高土地资源价值,优化土地结构,加快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信息时代下土地整理也面临着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如何建设土地整理信息化发展的结构体系,确保土地整理对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土地工程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阐述了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了土地整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土地整理信息化的思路,提出了以高新科技应用、全面绩效评价、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建立管理制度为手段,创建土地整理信息化体系的对策,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前言

土地整理工作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其技术方法主要是能冠以行政、法律和技术等的综合运用,来提高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更好的维护土地所有制,有效的对土地关系进到调整,监督土地利用的合法化等堵多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

对于土地整理工作最早始于原始社会,在每个不同形态的社会中其土地整理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重视对土地的整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整理工作更多是在权属和土地利用上。而上个世纪八十年,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成立,使土地整理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土地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整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更利于用户的对土地资源利用时的便利性,土地整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一、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推进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建设主要有两个推动力,通过这两个主体的努力,土地整理信息化的方向得以确立,土地整理信息化的进程得以保障。描述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现状,就应该从这两个主体的分析入手。

1、国土资源部门为主导的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中信息化是各类要求的核心,这在客观上为土地整理信息化提供了制度与管理环境。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和土地工程项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这需要土地整理信息化的基础性支撑,这为土地整理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和方向。

2、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地方政府是推进土地整理信息化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是土地整理信息化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土地整理信息化可以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使土地资源的种类与数量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与丰富,这会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和社会建设的步伐,进而实现地方工农建设的飞速发展。

二、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整理信息化体系上不完善。完善的体系是推进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而当前的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中无论是技术体系,还是管理体系,都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这会导致土地整理技术难于应用,信息不能有效流通,不能发挥出土地整理信息化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新技术在土地整理应用层次较低。当前土地整理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制约,由于一些国土单位对土地整理信息化没有应有的行业重视,导致土地整理信息化没有得到“3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支持,进而出现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程度不高,土地整理信息化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整体上土地整理信息化的进程。

3、土地整理信息化意识不强。在基层的地方政府、国土部门和相关企业只注重土地的产出,对于土地整理没有重视,出现漠视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的现象,这会导致土地整理信息化存在硬件落后,软件水平不足,不但影响信息的采集,更影响信息应用,给土地整理信息化带来制约作用。

4、对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土地整理信息化是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应用的结果,而科学技术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以土地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不断的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所以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同时我国在土地整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上较为落后,而且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土地整理信息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但由于部分人员对土地整理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觉得配备了软、硬件,将计算机技术在土地整理中进行应用,这就实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对设备和技术知识的了解也仅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就导致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也浮于表面,缺乏深入化,使土地整理信息化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三、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中高科技应用。制定土地整理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指标,有助于土地整理中高科技元素的应用,这样就可以使土地整理信息得到有效地分类、加工和处理,进而发挥出更深层次的价值与作用。要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规范高科技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对于重要的土地整理信息要采用“3S”的方法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有助于土地整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2、做好土地整理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土地整理信息化的基础是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有效采集和科学处理,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加工汇总,分析各种性质的土地整理的现象,这有助于对土地整理成果的检验,同时有助于对整理后的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3、做好土地整理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目标实现,应该从土地整理统一坐标系出发,将项目信息、图件等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整理规划数据、遥感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对比分析,发现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虚假项目,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应用“3S”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研究建立监管区域快速反应技术支撑体系,通过现场定位、多时相遥感影像与现状图、规划图等比对,快速判定项目的合法性。

4、建立土地整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应该在指导和推动土地整理信息化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关的制度,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实际的基础上,开发出土地整理和应用的管理制度,达到高精度、全天候、多时相、自动化、智能化的对土地整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管理。

结束语

土地整理是对现有土地资源的科学整理和合理开发,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和社会建设占有土地资源的矛盾背景下,土地设计和开发部门必须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以更为全面、准确的土地工程建设来确保土地整理的质量。信息化是当前土地整理的发展途径,有了信息化作为支撑,土地整理将会在规模上得到扩大,在设计上将会更为合理,使土地整理的现代化与数字化得到基本保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土地整理工作对于发展和资源的保证与保护价值,将土地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对土地整理信息化的实现有指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将土地工程整体的建设水平提高到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古志新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2)

[2]高向军等.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02,(5)

[3]孙桂春.浅谈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4]黄明.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21期.

[5]段炼.浅论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J].才智,2011,(10) .

论文作者:周振昌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关于土地整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分析论文_周振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