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论文_王丹清

在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论文_王丹清

(渠县土溪镇第二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迅速渗透到教学领域,辅助各科教学。这种技术具有丰富的展力,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了。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它。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正确运用多媒体呢?

一、恰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交互式课件,可以把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展示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上。在大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滔滔的黄河、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长城、神奇的黄山、青青的春藤、如血的残阳;可以听到轰鸣的雷声、清脆的鸟鸣、铿锵的鼓乐、宛转的丝竹。直观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能一下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如学习《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先播放配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陶醉其中,然后在屏幕上展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的照片及南巡讲话镜头,接着在高亢的乐曲中展现深圳今日的面貌。在创设了这种优美的情境后,再让学生伴音朗读,分析回味,整节课如同一首唯美的歌,让学生在浪漫的乐曲中品味诗人的怀怀,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了诗歌带给人心灵的抚慰和震撼,学习效果非常之好。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加快学习接受过程。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有这么一句话:“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学生本身对安塞腰鼓不太了解,更难理解“壮阔”“豪放”“火烈”这些词语。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黄土高原一群人正水激烈地舞着安塞腰鼓。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恰当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十分强调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预期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词语意思,概括段意,把握主旨,领会作者意图,辨别文体和做出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很难发挥出来。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作文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教学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学生对于二十年后的故乡很难把握,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回乡偶书》的生活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识旧时波。”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画面中了解到:诗人在数十年后回到家乡,家乡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了,当他在家乡住下了之后,发现因为离家这么多年,家乡的一切都变了,已经找不到儿时的那一切了,唯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多大的变化。然后我对孩子们说,也许二十年后,你们都已身在他乡,功成名就了,但有一个地方也许永远会珍藏在你心中的某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家乡。今天我们就把你们想象的翅膀张开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由于有了前面的情形做铺垫,孩子们好快就写出了这篇作文,并且有好多同学的作文写得不错。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

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五、恰当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

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一课时,一方面,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对雪没有什么直观、生动的印象,另一方面,那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豪情壮志、浴血奋战的年代离今天的我们已经很远,缺少生活体验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毛主席这首词的情感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壮丽的北国雪景,引导享受入情入境,另一方面展示这首词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既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美的意境,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阅读文本、学习文本、探究文本的兴趣,同时还为他们的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多媒体在这里的使用不仅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不过,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或都能够运用多媒体的。优美的画面代表不了文字组合所产生的文学意境,作者的情感也不能通过一个小小的鼠标得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切忌盲目。

论文作者:王丹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在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论文_王丹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