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警任务中启发式的交叉重组效应_绩效反馈论文

启发式在警觉任务中的交叉复合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发式论文,警觉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许多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连续重复的信息加工任务保持注意力,其中警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警觉研究中人们都发现了决策者在关键事件发生时出现了警觉下降[ 1],而警觉下降被认为是许多灾难事故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决策任务,对警觉的研究深受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2]。 认知心理认为在关键事件发生时产生失误的原因可归结为一开始的问题知觉和随后的问题判断两方面。认知观点对于警觉问题的关注点是信息加工的自动模式与控制模式的区分。Matthews和Holley[3]从资源角度指出个体间在警觉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指出在关键事件发生时成绩不一定下降。事实上,警觉只占整个持久注意过程的一小部分,而持久注意力却要求贯穿整个过程(包括关键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在整个过程中,稍后出现的事件可能依赖也可能不依赖于先前的事件,但工作人员对整个事件序列的潜意识可能会影响到他对后续事件的反应。因此,过去的失误对将来决策行为的动态影响不容忽视。在警觉任务中,关键事件后的绩效和关键事件时的绩效一样重要。以前警觉研究只关心关键事件发生时的成绩变化,而对紧跟在关键事件之后发生的事情却很少有研究。另外, 目前有关团队警觉的文献很少[4]。有关团队文献中有两种对立的团队效应会影响团队的警觉[5]:一种认为团队的组合效应[6]将减小关键事件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将任务放在团队情境中对减小错误率的影响很小。因此,从整体过程对个体和团队警觉任务的表现展开研究并发现影响任务成绩变化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决策的过程是决策任务在知识表征系统中定位的过程。本研究认为警觉作为决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成绩是任务在知识表征系统中快速定位能力的一种表现,这与决策的启发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决策的启发式不仅在决策加工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是揭示过去决策结果对现在信息加工的动态影响所不可缺少的工具[7]。 由于动态警觉任务的高度复杂性和高认知负荷显然超出了人们的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使得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往往带有某种直觉的色彩,表现出各种认知偏差。与认知偏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启发式。因此,本研究认为锚定效应启发式引发了警觉任务中在关键事件发生时和关键事件发生后绩效的下降,这是因为决策者在获得新的信息时,难以准确地修正他们对于事件的最初估计,最初的“锚定”效应对后续的知识定位具有一定的惯性,使决策者难以对后续的事件准确定位,从而导致绩效下降。而可取性启发式在不同的任务背景下对警觉任务有时起到提高绩效的作用,有时却使绩效下降。对于团队情况下的警觉任务来说,本研究认为团队的认知加工能力在整体上将高于个体的认知加工能力,因此这有助于提高团队在关键事件时的警觉能力。从启发式的角度来看,团队的情况下启发式的作用将大大削弱。

本研究准备从认知观点出发,通过对个体和团队在警觉任务中关键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成绩变化研究,探讨决策启发式在警觉任务中的作用。本研究假设,如果关键事件是人们容易想象的事件,而背景不是,则关键事件时的绩效和关键事件前的绩效一样或者更高,反之就差。团队在警觉任务中不会出现个体在警觉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波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实验任务在计算机上完成,挑选自愿参加的男性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被试96人,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分成24个小组。其中所有被试都参加了个体警觉任务,只有22个团队参与了团队警觉任务。

2.2 任务设计

2.2.1 实验任务

本研究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警觉任务要求被试以等级量表的形式作出决策反应,而传统的警觉任务只是要求被试作出“是”与“否”回答。使用等级量表能使本研究观察到传统的两分表所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即在警觉任务中被试虽然在关键事件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但他们也很少作出和在背景信号时一样的反应,大部分的人采取了折衷的反应。这个发现表明许多人在关键事件时感觉到情况的异常并且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应,只是他们所采取的反应还不够而己。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单人版和团队版任务。实验任务是模拟空中防卫。参加者被分配到结构为一个领导,三个下级的四人团队中。团队的每个成员都经过训练以得到与其他成员不同的有关空中防卫的专长知识,由于没有一个团队成员熟悉所有的知识,形成分布式专长的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收集有关进入防守空域飞机的一些原始情报,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团队应采取反应措施的建议或决定。判断决策根据反应的攻击性分为七点,从1到7分别表示:忽略,检查,监视,警告,准备,锁定,反击。对于单人版任务,被试根据已取得的情报和自己的知识直接作出决定。而对于团队版任务,由于情报的分布性,团队的决策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查询和传递各自所需的信息。团队领导最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各个下级的建议,代表团队作出决定。被试作出决策后就和正确的决策作比较并将结果反馈给他们。

2.2.3 实验设计

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警觉任务的单人和团队版实验全部都是采用2×3的被试内设计方法。第一个因素是背景因素。单人版的任务情景共有两种,每种包括19个连续的决策,要求被试在30秒内完成一个决策。第十个决策作为关键信号,其它的决策称为背景信号。具体安排见表1。团队版的实验任务也是两种。每种情景包括9个连续的团队决策,要求被试在240秒内完成一个决策。第五个决策作为关键信号, 其它的决策称为背景信号。具体结构见表2。第二个因素是阶段因素, 本研究关心的是被试在三种信号出现时的绩效:(1)关键信号,(2)关键信号前一次出现的信号,(3)紧随关键信号后出现的信号。 分别称它们为警觉时、警觉前、警觉后的绩效。

表1 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单人版实验结构

序列号信号类型 正确反应(背景一)正确反应(背景二)

1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2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3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4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5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6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7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8 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9 警觉前

反击 忽略

10警觉 忽略 反击

11警觉后

反击 忽略

12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3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4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5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6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7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8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19背景 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表2 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团队版实验结构

序列号信号类型正确反应(背景一)正确反应(背景二)

1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2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3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4 警觉前 反击 忽略

5 警觉忽略 反击

6 警觉后 反击 忽略

7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8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9 背景反击或者锁定 忽略或者检查

2.2.4 实验程序

在被试分角色掌握了角色知识后进行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警觉任务的单人版实验。整个过程共需大约30分钟。然后由四个个人组成团队进行团队动态分布式决策实验警觉任务的团队版实验。整个过程共需大约45分钟。

3 实验结果

单人警觉以判断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差的绝对值作为决策成绩。单人警觉前,警觉以及警觉后的平均成绩如表3:

表3 单人警觉任务成绩平均值

警觉前警觉 警觉后

背景一 1.04(1.51) 1.81(2.21) .84(1.68)

背景二 1.22(1.67)

.98(1.56) 1.24(1.83)

注:N=96,括号内为标准差

对单人条件下背景因素和阶段因素作ANOVA分析,得出如下表4的结果:

表4 单人条件下的背景因素与阶段因素的方差分析

背景

阶段

背景X阶段

F(1,576)=0.351 F(2,576)=2.11 F(2,576)=6.68* *

注:**P<0.01

对背景与阶段的交互作用作图解分析,见图1。

图1 对背景与阶段的交互作用作图解分析

表5 对阶段因素做方差分析与邓肯检验

F(2,287)=7.5678警觉前警觉

背景一 警觉 0.7708*

警觉后

0.1979 0.9687*

F(2,287)=0.704 警觉前警觉

背景二 警觉 0.2396

警觉后

0.0208 0.2604

注:*P<0.05

对单人条件下的背景一和二的分别对阶段因素做方差分析和邓肯检验,结果见表5。发现背景一的警觉和警觉前的差异显著, 警觉前与警觉后差异不显著,警觉与警觉后差异显著。背景二所有警觉的成绩差异不显著。

以团队领导的判断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差的绝对值作为决策成绩。团队警觉前,警觉以及警觉后的平均成绩如表6。

表6 团队警觉任务成绩平均值

警觉前 警觉

警觉后

背景一 .86(1.17) .27(.7)

.45(1.06)

背景二 .23 (.53) .18(.5)

.5 (1.41)

注:N=22,括号内为标准差

对背景因素和阶段因素作ANOVA分析,得出背景因素和阶段因素,以及背景因素和阶段因素的交叉作用显著对决策成绩的作用都不显著。

4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个体和团队在需要持久注意力工作环境下的绩效变化。个体警觉的研究表明,在背景是敌对(具有可取性效应)的环境下,在警觉时绩效的下降是显著的,在背景友好的环境下,所有绩效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没有发现Hollenbeck等人所描述的个体在警觉后成绩下降现象。这说明锚定启发式依靠可取性启发式对警觉和警觉后的绩效起作用。当背景具有可取性效应时,锚定效应产生作用使警觉绩效下降。而在关键信号时由于可取性效应不发生作用,锚定效应也体现不出来。因此,在警觉后当具有可取性的信号一出现,决策者能够很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当背景不具备可取性效应时,锚定作用无法实现,在带有可取性的关键信号出现时,决策的绩效会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而在关键信号时由于可取性发生作用,锚定效应也起作用。因此,警觉后的绩效出现少许下降。由此可见,不同的启发式对决策的作用是交互式的,一种启发式依赖于另一种启发式,这也证实了决策者使用了一种由反馈信息控制的复杂的选择策略,这种策略使决策者交替使用短序列的各种启发式。另外,本研究也证实了在关键事件时绩效的下降与否取决于任务和环境因素,这和Mackie等人的观点[4]相一致。

另外,本研究没有发现Hollenbeck[5]等人发现的团队绩效下降现象,既在团队情境下关键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分布式团队决策使团队在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上能够产生互补,进而提高团队整体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因此不会出现个体决策时由于信息片面或者信息加工能力不足而采用启发式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对团队之间通讯记录的研究发现团队能够提高对关键信号的侦察力,比如在某个团队成员提出“反击”的建议时,另一个成员提出“监视”的建议从而避免了灾难性的错误发生。至于影响团队绩效的“注意分散”和“吃大锅饭”之所以在本研究中无法起作用,本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团队的规模小,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可以客观地进行评价和监督,个人在团队中不是多余的人,个人的奖励依赖于团队的成绩。

所有这些都抑制了“吃大锅饭”因素的作用。 至于Hollenbeck[5] 等人发现的“注意分散”现象(团队成员一开始还只是交流有关部门决策任务的信息,而后来就交流一些与任务无关的信息)在本研究中没有出现的原因,本研究认为是实验任务限制了与任务无关信息的交流。总的来说,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团队能够提高警觉成绩的观点。

综上所述,启发式对警觉任务的作用是交叉复合式的,关键信号出现时成绩的升降取决于关键信号与背景信号的可取性。另外,团队结构克服了个体决策中出现的信息不全和信息加工资源不足的缺陷,使警觉任务在关键事件发生时、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成绩波动不大。虽然如此,对于启发式在警觉任务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在其它决策任务背景中或改变决策任务条件下是否有相同的结果,也有待于广泛验证。

标签:;  ;  ;  

告警任务中启发式的交叉重组效应_绩效反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