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论文_张海威

(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B组5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A组14.81%(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37-02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发病率较高,此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临床检测能够明显探及肠鸣音高亢、肠型等[1]。该病症具有发病迅速以及治疗周期长的特点,不仅对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诊治将会进一步造成疾病加重而引发死亡风险。

因此,患者一旦感觉不适,就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临床上对于急性黏连性肠梗阻通常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该种治疗途径已获得大部分患者认可,但术后容易出现复发以及肠功能恢复速度慢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案即为腹腔镜手术[2]。基于此本研究就针对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治疗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接收的10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1±4.32)岁;B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3.93±5.1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2)符合手术各项指征的患者;(3)均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相关手术史者;(2)体质易过敏患者及其它严重系统疾病者;(3)脏器严重不全的患者;(4)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指导患者平躺手术床,给予麻醉处理,操作者确定具体肠梗阻发生部位,选择患者肠梗阻正中部位进行切口处理,采用钝锐结合法分离患者肠梗阻黏连,切除无法进行分离的小肠,最后对手术切口实施消炎处理后将切口缝合。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处理,首先常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在患者脐孔周围切小口,插入气腹针,穿刺成功后将CO2气体注入腹部以制造气腹,同时保证压力维持在13~15mmHg,患者腹腔内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肠梗阻部位,然后在根据肠管粘连的范围及程度进行操作,若是束带粘连、膜状纤维素性粘连造成的肠梗阻则应在腹腔镜放大作用下实施超声刀进行切断以消除梗阻情况;若是腹膜和肠管粘连,则应用无损伤钳进行肠管牵拉离腹壁,同时在操作中注意肠管或腹壁的损伤,最后再用超声刀消除梗阻;若小肠和腹壁出现粘连现象,肠管与膀胱粘连,则应用超声刀和剪刀实施锐性分离。手术结束后应对肠管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损伤,止血是否彻底,并冲洗腹腔,将腹腔渗液吸尽,注入透明质酸,将切口缝合。最后对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氧气辅助呼吸以及消炎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其中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普食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术后并发症从梗阻再发、黏连性腹痛及其它方面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汇总两组患者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借助(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描述,用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普食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 见表1。

3.讨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肠粘连,肠内容物不能在肠道中顺利通行,使患者产生腹痛感,是一种常见急腹症。此种疾病发病因素较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主要因素与手术以及炎症和神经功能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此种疾病方法较多,其中保守治疗如针灸、中药汤剂、导管等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不能完全治愈。有关资料显示[3],影响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腹痛加重、高热、入院至手术时间等。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耐受程度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临床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常采用开腹的手术方法,该方法虽然临床疗效显著,但较易引发肠管黏连。有关资料显示[4],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现在的治疗趋势,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未生育女性有较大好处;术后恢复快,1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对患者工作等造成影响较小;腹部不留明显疤痕,外表美观;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也没有较大提高,满足广大患者需求;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本研究中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普食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A组14.81%(P<0.05)。此结果进一步说明临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仅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与黄许森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采取治疗,使患者病情更快恢复,不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建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6983+6986.

[2]王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2):131-132.

[3]姜启永.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09):678-680.

[4]王祥龙.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05):906-908.

论文作者:张海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论文_张海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