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社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教育论文

构建学习型社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教育论文

构建学习化社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全面推进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并指出,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联系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江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深刻,十分正确。

我区是一个新兴发展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据1979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区每万名成年居民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和科长以上干部职务的人口比例,在全市各中心城区中相对偏低。这必然制约了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劳动用工制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我区下、待岗人员的比例增高,再就业的难度增大,重新上岗的周期延长,形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

根据我区区情,区委、区府认为:要彻底改变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面貌,必须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并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必须牢固确立终身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学习化社区,实现“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

学习化社区是大教育概念,它强调通过把教育与人们的整个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进而使每个人将各自的教育变义务为责任。学习化社区的教育是地区性教育,它强调与社区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带有强烈的区域特征。学习化社区的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它强调广开门路,不拘形式地吸收社区内各种教育力量,参与、介入、融合其中。根据以上的理解,又根据“教育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理念,我们在努力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不断完善学习化社区机制

这次全教会,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目前,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范围和对象,已经从传统的学校教育范畴和在校的青少年,扩展到了家庭、社区和社区的全体成员,逐渐形成了以街道(镇)为基点,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网络。

一是建立了以街道(镇)为基础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区域管理体制

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街道(镇)作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层政权组织,发挥着推进城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街道(镇)成了社区居民政治学习、思想教育、文化休闲、社交活动的重要阵地和中心。由于各街道(镇)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特点及相对的独立性,广大居民对街道(镇)组织的社区活动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因此,我们在构建学习化社区的探索中,把街道(镇)作为实施学习化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基点。我们在认真总结了芷江西路、共和新路等街道建立学习化社区“推进委员会”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各街道(镇)现有的社区教育、社区成人教育以及各类市民教育的管理功能,形成了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的统一协调的区域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了以行政推进为主体的纵向的行政管理网络

我区在80年代初,将原有的工农教育委员会调整为以分管区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成人教育委员会,此后,区属各部、委、办和各街道(镇)相应建立了成教机构,根据各个时期成人教育的要求和需要,广泛开展了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市民教育,对区域内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对推进社区成人教育作出了显著贡献;在80年代后期,我区先后建立了以区长和街道办事处主任和乡(镇)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区、街(镇)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强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联系、协调和沟通,形成了青少年校外德育工作的合力,有力地推进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近几年来,我区又成立了以老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育管理协调小组,各街道社区都有相对应的领导管理小组,在区、街两级的共同努力下,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由此,我区逐渐形成了以不同人群为对象的区、街道、学校或居委的三级教育管理网络。三条管理主线各司其职,既分又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推进了学习化社区的建设。

三是建立了以成人学校为骨干的面向社区的学习、培训、指导网络

1998年,我区把地区成人高校和地区职工中专等校组织起来,经过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成立了社区学院,拓展了教育功能,丰富了教育内涵,为各种层次市民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教育服务。我们还根据社区学院的区域属性,内设了“市民学习指导中心”,指导各街道(镇)的社区学校,形成了区、街(镇)两级教育培训和指导网络,扩大了教育服务的覆盖面,方便了市民的学习活动。

四是建立了以中介机构为桥梁的横向的协调服务网络

我区在80年代就成立了以地区业余大学为龙头,由市、区所属企业、机关、学校、事业单位等组成的成人教育协会。由协会牵线搭桥,通过工作例会、信息交流、理论研究等活动,将原本没有隶属关系的部门、单位、系统联系起来,相互沟通,协同服务,增加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凝聚力,推进了我区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整合资源,统筹共享,积极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

发展各类教育,建设学习化社区,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是一项构建大教育体系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施中,必须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共享共用;必须依靠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协力共建。

首先,我们整合教育内部资源,对社区居民实行开放使用。

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我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普、职、成教育体系,已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积极推进教育内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教育内部资源的对外开放,供社区居民共享共用。据统计,我区的成人学校和职业学校100%向社区开放,为市民提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服务,社区学院的开放时间从早晨5点直至晚上9点;我区70%以上的中小学以“朝夕公园”和“双休日教育公园”的形式向社区开放,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

其次,我们整合区域内的社会教育资源,为不同对象的多种教育需求提供服务。

我区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许多老一辈的革命家都在我区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分散在各街道、各企业和各部门。我们认为,这些资源是新时期教育青(少)年、教育人民的宝贵财富。为此,区委、区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留和修复了革命的遗址遗迹,编辑和出版了革命传统教育资料,广泛而充分地向全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开放。此外,我们还开发区域内的特殊教育资源,为专项的教育需要服务,如铁道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室、回民中学的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服饰陈列室等。同时,我们把区属的公共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向市民开放,使之成为市民学习、健身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第三,我们整合区域内的人才资源,形成各方参与,协力共建学习化社区的良好氛围。

我区在创建学习化社区的探索中,着力于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几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由分管区长牵头负责,由教育、劳动、文化、体育、卫生、人事、民政、科委、街道(镇)等部门协调配合,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组建了一支来自社区方方面面的各类和各层次的教育志愿者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区已经建立了103个德育基地;组织了众多的从少年到老年的能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和教育讲师团;成立了新婚学校、亲子学校、老年学校、科普学校、外来人口培训学校、再就业培训学校、聋哑人沙龙、癌症康复学校、心理健康俱乐部等各类市民学校,教育内容已涉及到社区市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区8个街道1个镇,每年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的不下于20万人次,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占全区70万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为了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区还每年上街举办一至二次大型的教育宣传活动,并通过电台宣传终身教育思想,宣传创建学习化社区的意义。各种力量的积极支持,广大市民的自觉参与,为创建学习化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终身教育是0岁至终身的教育。我们构建学习化社区,旨在为全体市民的发展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和机会,进而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全体市民的素质。因此,我们在创建学习化社区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整体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不断探索以市场机制激活教育,以“教育超市”的形式发展社区学院的模式,寻找发展教育市场和发展教育产业的有效渠道:我们努力办好特殊教育,不断改革聋哑学校的课程结构;我们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等等。由于我们坚持以各类教育的同步发展为目标,经过10年改革和发展,终于使我区的教育打了一个翻身仗,各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已跻身于市的先进行列。陈至立部长在我区视察工作时,对我区教育作了深刻的总结,她说:“教育兴区带动了全面工作的展开,教育发展的成效成了闸北区形象改变的窗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这次全教会和市教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教会和市教会精神,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努力把我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建学习化社区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构建学习型社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