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农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论文_陈桂琼

浅谈如何在农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论文_陈桂琼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向坝乡双坪小学 442332

众所周知,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50%以上,而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深知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方面的短缺、地理条件的限制及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孩子养成很多诸如生活上不能自理、学习上缺乏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究等不良的习惯。而农村教师对于农村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我们农村教师要想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使得农村孩子也能更全面地学习和成长,就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素养。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农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名农村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对于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

现如今,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自身所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2.农村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作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除了教师工作者必备的教学能力,还可适当地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课文中涉及到小鸡、小鸭、小狗还有青蛙等动物,对于农村孩子,农村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这些小动物的相关资料,作为身处农村的孩子可以和小动物们来个“亲密接触”,可以亲自或者让家长陪伴到田地里看看青蛙。通过搜集和亲自观察的过程,学生们不但可以了解到这些小动物们的生活特点,还可以对这些小动物有更直观的认知。农村教师可充分将地理教学劣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现如今的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大都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因此,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爷爷奶奶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无法过问也无心过问。也有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方法不当,导致有一些孩子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等叛逆的心理。那么,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们的情况换位思考他们的心理,结合实际情况教学。被尊重是每个学生内心的需要,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多与他们进行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的喜悦,从而给予他们鼓励和温暖。发现有厌学心理的、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习中不与同学间交流的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与其父母交流孩子们的学习近况,使其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立奖励机制

笔者所倡导的奖励机制按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奖励,一种是物质奖励;按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时奖励和长期奖励。我们可给每天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星星、小红花等,(对于表现优秀的界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上课铃声响准时回到座位等)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被奖励的机会,将学生们获得的奖励在教室里找一面墙进行公示,在每天的课程结束时对当天最优秀的学生(一至三名)进行表扬,每周评出周优秀学生,每月评出月优秀学生,每学期评出学期优秀学生,使短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探索,还能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有趣和谐,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工作者发现学生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从而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做到关爱学生们的点滴成长,重视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未来的漫漫求学路充满希望。

四、发掘、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也是对生活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由于小学生对于学习单纯的认识,因此学习的方法与效果的好坏是离不开兴趣爱好的,兴趣爱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好奇心。

由于农村教学点的资源条件匮乏及农村家庭的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被淹没,不能被很好地发掘出来,农村教师们应当多方面地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得到全面发展。可从引导学生们的好奇心开始,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假定一些情境并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们在想象中产生好奇与求知欲。利用好电子白板功能,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诸如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副美丽的图片等这都可能会成为学生们探索的好奇源头,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认知到自身的兴趣爱好。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对于现今的农村学生而言,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但大多数课余时间学生们都是和家长们一起度过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可给学生们布置课外作业,与家长们一起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和培养也起着想当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建立起以鼓励孩子为中心的相处模式,让孩子坚持住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加强孩子的信心,也可避免孩子形成不良嗜好,进一步发掘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当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被发掘,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之后,就需要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和鼓励,使之不断延续发展下去,并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分发挥兴趣爱好的积极作用,让兴趣爱好与接受教育相辅相成,让学生们更好、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情况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五、开展家校合作化教育

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向学校提出了如此复杂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必须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不管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由此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开展好家校合作化教育,无疑可以给农村教育带来更好的帮助。

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通讯工具及设施在我们农村也已经基本普及。我们农村教师可以定期进行电话家访,把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思想表现跟家长进行沟通,让那些即使在外务工无法在孩子身边的父母直观地了解到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也可充分利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与学生们的家长建立一定的纽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家长们的想法让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调整教育方式方法。家长和教师可以结合情况分别在家里和学校里对学生做出适当的表扬或批评,从而共同促进学生们的成长,让家长成为一种教育的资源,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在农村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更是农村教育者不断探讨的问题,总之,在今天的教育道路中将继续探讨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致力提升农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论文作者:陈桂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农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论文_陈桂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