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论文_陈雨 朱津辉

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论文_陈雨 朱津辉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辽宁沈阳 110166)

摘要: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较大比重。本文结合辽宁省气象灾害分布特点,分析了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确保水稻优质高产。

关键词:气象灾害 水稻生产 影响 防御对策

引言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辽宁省成为中国农业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也是重灾区。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有干旱、洪涝、风暴、霜冻等,其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出现频率高、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突发性强、造成的损失严重。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关于辽宁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认识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对于降低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

1.1干旱

辽宁几乎每年都有可能出现干旱灾害,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以局地性干旱灾害为主。辽宁省干旱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季,且集中在4月上旬到6月中旬这段时间,将近超过了干旱总数的70%。春季干旱的地区性特征明显,集中出现在辽西地区,这与辽西特殊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其次是辽北和辽南,辽中和辽东干旱灾害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春季干旱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最严重,因春季气温回升速度较快,此时的降水量较少,空气相对湿度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加快,很容易出现干旱,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1.2暴雨洪涝

辽宁地区的洪涝灾害大都是暴雨天气引起的,辽宁是我国北方暴雨的多发区,尤其是在夏季很容易出现暴雨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丹东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的频率较高。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是辽东,其次为辽中和辽南。另外,辽宁地区春季和秋季出现暴雨洪涝的频率较低,暴雨洪涝对水稻的危害十分严重,轻则会使稻田内出现积水,造成稻叶机械损伤,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优质水稻的形成极为不利,重则会冲毁稻田,使得水稻绝收,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

1.3风雹

风雹灾害是大风和冰雹灾害的合称,辽宁大风主要包括有台风和寒潮大风,这两种大风的差别是出现季节不同,台风主要出现在夏季,而寒潮大风则主要出现在冬季。辽宁冰雹日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区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地区。其中辽东地区风雹灾害最为严重;其次是辽中和辽南地区。风雹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折断水稻茎秆、砸坏叶片,进而造成水稻减产或者绝收。尤其是在成熟期内,风雹对水稻的危害几乎是致命的,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1.4霜冻

辽宁省各个地区均有可能出现霜冻灾害,但在辽西地区出现的频率较高。霜冻能使水稻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水稻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如果霜冻较轻,水稻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

1.5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一般是指气温超过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上限,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并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种气象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稻作为一种喜温作物,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日平均温度30℃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造成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绝收。

2、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2.1增强农业气象预报水平

对于辽宁省各级气象部门来说,应结合当地水稻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多时效、多元化的农用天气、关键物候期、土壤墒情、农作物产量、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的动态、精准化预报。结合水稻插秧、施肥、灌溉、收获等农事生产活动对天气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及时发布中长期、短期、临时等不同时效的农用天气预报,确保水稻高产丰收。

2.2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响应系统

应全面认识到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尽快成立以县政府为领导,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始终围绕防灾减灾主体,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气象灾害防御作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人民的防灾意识。对辽宁省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分布两个气象协理员,行政村有气象信息员,主要职责是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同时制定水稻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2.3各种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2.4.1干旱灾害防御

当地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植树造林,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细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区划,进一步做好空中云水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等的监测、预测和评估等工作。加强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工作,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科技水平、反应能力、整体效益和作业效果评估技术水平。

2.4.2暴雨洪涝防御

对受淹田块,及时清沟排水,减轻渍涝危害。当洪水退时立即清理田间渣屑,洗苗、扶苗, 冲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注意雨后如遇高温晴热天气,不能一次性把水排尽,应留适当水层,防青枯死苗。叶片恢复生理机能后,及时追肥。

2.4.3风雹防御

根据辽宁水稻种植布局、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做好风雹风险区划;辽宁省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大同农业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风雹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尽快形成科学有效的防风雹技术体系;积极开展人工防雹作业,降低冰雹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2.4.4霜冻防御

积极选用耐寒和早熟水稻品种,合理调整播期以确保水稻在霜冻来临前充分成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技术推广部门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提前制定防御措施,及时进行人工防霜冻;积极喷洒植物抗寒剂防霜冻。

2.4.5高温热害防御

遇高温时要加强田间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若中稻遇高温抽穗,稻田必须灌5-10cm的深水层,这样能降低水稻土壤的温度,增强根系的活力,同时又能增加穗层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水稻受精、结实。另外,长时间高温干旱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加强中稻后期病虫害防治很关键。采取根外喷肥方法。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旱地龙、美洲星等营养液肥,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先丽,张玉伟,纪瑞鹏,等.辽宁主要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5).

[2]夏明安,徐伟,李文巧,等.勉县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0):80-81,104.

第一作者简介:陈雨(198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气象信息网络工作。

论文作者:陈雨 朱津辉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气象灾害对辽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论文_陈雨 朱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