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的古代儿童读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读物论文,深入浅出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出版了大量久违了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使今天的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古代儿童读物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当然取决于它的内容和形式。
古代儿童读物最大的特点是深入浅出
以《三字经》为例,别看只三个字一句,但它充满典故。如只看白文是不知所云的。即使看了注解,也未必能融会贯通。经中分别讲到了孟子的“性善”说,孟母教子的故事,窦禹钧以义方教子,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三光、三才、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四书:《诗》《书》《易》《礼》《春秋》;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三皇、三王、五霸、七雄等十七个朝代的更替。接着讲古人勤学的故事:如孔子以项橐为师,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印雪;李密牛角挂书、苏洵二十七岁始发愤,梁灏八十二岁夺魁,祖莹八岁吟诗,李泌七岁咏棋。女子如蔡文姬能弹琴,谢道韫咏雪。唐代刘宴七岁举神童,最后以“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结尾。全文356句,1000余字,向读者讲了丰富的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书籍、学习等,几乎无所不包,真可谓高度概括,不但向儿童进行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也向他们全面灌输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知识点很多。熟读《三字经》,如同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若只“深入”而不“浅出”,作为启蒙的对象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三字经》在“浅出”方面,也花了大力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作者采用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句式(三字句),用两句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表现博大精深的内容,可谓高度浓缩,而且又编成韵文,十分顺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称它为三言叙事长诗,也不为过。其中,还有很多名句,时常为人们所引用。
从内容方面看,文中所讲的,都是儿童应该知道的,应该做到的。其中有很多讲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也应该继承发扬。如亲师友,父子亲,夫妇顺,孝于亲,弟于长等等。有的教育方法,今天也值得借鉴。如孟母的断织教子,窦禹钧的教子以义方。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值得发扬,事迹也应该宣扬。可见,古代儿童读物至今也有它的存在价值。不但可供大人看,也可以作为儿童的课外读物,最好是由大人讲给孩子听,效果会更好。
这些古代儿童读物,对现在从事儿童创作和教育的人来说,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儿童文学要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使“性本善”的儿童将性善的一面发扬光大,防止社会环境的污染,不至于朝性恶的方面发展。宋人家颐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养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又说:“养儿不教,不如无儿,教子不正,何以教为?”《三字经》中,很多内容都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如前所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清人周希陶改编的《重订增广》,则是古人的一种德育教材,如“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会衰老的酸辛”等等,全篇都是在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部分内容今日看来也是对的,值得提倡。这是儿童教育(包括文学教育)的根本。
儿童读物不一定要写儿童,以儿童为唯一的主人公。只要适合儿童的口味就行。上面提到的读物,除《三字经》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儿童以外,许多都没有涉及,而是儿童和大人都要共同遵守的,具有共性,儿童读物不能俯就儿童的知识水平,而是通过对他们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水平。如《三字经》,今人看来就觉得太深了,连大人都难懂,拿去教孩子,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而近千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不但能接受,能受用一辈子,长大成人以后还念念不忘,奉为圭臬。
刘后村的《千家诗》中的诗不是专门写给儿童看的,而作为儿童读物的《千家诗》的编选者谢得枋,从中选取了较为浅显通俗易懂的百来首诗,供儿童诵读,这种做法值得效仿。其实这些都是老少咸宜的,成人看了也不觉得浅陋,而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高翥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唐诗研究专家,读了这首诗也会拍案叫绝。它虽然没有所谓的儿童情趣,但少年儿童读者看了也会觉得蛮有味道的,不会排斥它。我们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不妨学学古人,作一些老少咸宜,意在提高儿童水平的作品。
古代儿童读物有很强的知识性
古代儿童读物如《百家姓》《千家姓》《千字文》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影响至今,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高,有很强的知识性。儿童处于长知识的时期,作为儿童读物,应该多向儿童展示多方面的知识,这恰恰是《百家姓》《千家姓》等古代儿童读物的过人之处。
《百家姓》仅只是选取了中国人常见的姓氏排列起来,为了便于记忆,编成押韵的四字句,并无文理。然而它从宋初编成后,作为启蒙读物,一直长盛不衰,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秘诀就在于它的知识性。它是对儿童进行姓氏教育的好教材,读了它,使儿童知道中国有哪些常用姓氏。而《千家姓》搜罗更是繁富,很多罕见的姓氏都收入其中,对成人也不无裨益。在人名词典未出现之前,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比如让读者知道,令狐、西门、东方等是复姓,令狐楚不是姓令名狐楚,西门庆不是姓西名门庆等等。《千字文》原本是梁武帝为了学书法,将王羲之(一说是钟繇)的字集出一千,命周兴嗣编成韵文供他临摹,后来成了儿童的识字课文。古代儿童读物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十分重视启迪儿童的心智,针对儿童的智力特点编写教材,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儿童的记忆特点,就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为此,古人就着重开发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强调背诵。即使儿童不理解的东西,他们也能背下来,而且终生不忘,等逐渐张大后,才慢慢理解,然后学以致用。古代儿童教材虽然艰深难懂,但经过儿童少时背诵铭记在心,年长之后,一旦用时,便文思泉涌,闪耀出智慧的灵光。古代很多学者动不动就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便不足为怪了。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道:“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按颜之推的理解,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而我们今天年轻的一代,古时那种援古证今,“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于披百家之编”吟诗作赋的经纶之士有多少呢?令人堪忧!在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没有积累沉淀大量典范,怎么能厚积薄发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古代儿童读物未出现之前,儿童启蒙是读经。有了专供儿童使用的读物以后,才用它们来启蒙,即使是儿童读物,也是难于理解,如《三字经》便是。但这不妨碍儿童的背诵,私塾老师先让儿童背,然后才讲解。古人的这一做法,值得现在的语文教学借鉴。现在的文学教育轻视记忆力的培养提高,淡化学生背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