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论文_宋琳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论文_宋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 安徽 合肥 2300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05-02

IVP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1]。2013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8例恶性肿瘤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植入输液港装置,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8例恶性肿瘤患者因长期静脉化疗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男性,6人;女性2人,52~77岁,其中2例肺癌,1例脑癌,2例直肠癌,3例食管癌,由于均需要行长期静脉化疗,签订知情同意后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1.2 方法

均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患者在导管室,常规心电监护,仰卧位,护士协助患者头部略偏向左侧,右侧锁骨中、外1/3交界、锁骨下缘约1~1.5cm处记号笔标记为穿刺点,术区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0ml注射器接穿刺针负压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见暗红色血压进入注射器内引入导丝,顺导丝引入静脉留置导管,透视下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方约1~2cm,留置导管长度约17cm。然后在穿刺点下方横切约2~3cm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呈囊状空间,使用隧道针将导管由穿刺点引入皮下囊状空间内,尾端连接药盒并固定,试注肝素盐水无渗漏后,将药盒填人囊袋内,缝合皮肤切口。

2.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患者在接受一项新技术前,植入术前护士应耐心向患者接受本技术的治疗流程、注意事项、植入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另外在植入术前应协助医生完善术前相关检查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最重要的是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次向患者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解除患者紧张情绪。观察植入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2],如出现上述情况可及时告知医生,给予换药更换敷料、抗感染等处理。术后7天拆线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可能的并发症。

3.应用及维护

3.1 穿刺

穿刺前戴无菌手套,以输液港为中心半径10~12cm区域消毒,左手找到输液港位置,以左手的拇指、示指和中指成三角形,将输液港拱起,确定此三指的中央为穿刺点[3]。右手拇指与食指将蝶翼针合并持稳,垂直进针,尽量避开前次穿刺针眼,针头穿过皮肤、脂肪层,当进入穿刺隔时有滞针感,继续进针,当针头突破穿刺隔后有落空感,再缓慢向下刺入到底部有抵触感时再向上回拔0.1~0.2cm后回抽血液以确认针头位于输液港储液槽内,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输液港后末端接肝素帽[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固定

蝶翼针穿刺完毕后在蝶翼下方垫一定厚度的纱布,尽量减少蝶翼与皮肤的摩擦,然后用用10cm×12cm透明贴膜覆盖,以防感染。标明时间,操作者用胶布固定延长管。

3.3 封管

输液结束后,采用1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给予正压脉冲式封管。

3.4 拔针

一般为了预防感染,连续长期输液患者多每周更换一次蝶翼针,拔针前揭开透明贴,去除纱布,碘伏棉球于注射座周围消毒,带无菌手套的左手固定注射座,右手垂直向上拔出针头,无菌纱布按压针眼处,小敷料贴贴好,嘱患者贴2~3后方可洗澡,以防止感染。

4.常见问题及处理

4.1 局部感染

针座周围皮肤红肿,大多是切口感染,一旦发现,及时告知医生,确定感染后积极配合医生,加强换药的同时,遵医嘱及时予以抗炎治疗。

4.2 回抽或冲洗受阻

当回抽时无回血或冲洗受阻时,首先调整穿刺针位置和深度,若仍旧无回血,可能是导管远端贴于血管壁上,嘱患者改变体位或伸展上肢,调整导管头端的位置。

5.并发症护理

5.1 导管夹闭综合征

是指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导管经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的狭小间隙,当体位改变时出现导管受压不畅而出现堵管的现象,表现为抽血困难、冲管或输液时有阻力,严重可导致导管断裂,当肩部后旋或双臂上举时输液通畅。若遇到导管夹闭综合征,根据轻重分级处理,导管夹闭程度和处理方法可分为4级。0级:导管无压迫,无需处理;1级:导管有轻微压迫,但不伴有管腔狭窄,应每隔1~3个月复查胸片,监测有无发展到2级夹闭综合征的表现;2级:导管有压迫,同时伴有管腔狭窄,应考虑手术取出导管;2级:导管破损或断裂,应立即手术取出导管。

5.2 药物外渗

当药物渗至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痛,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和组织坏死。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①蝶翼针严格配套选取,穿刺深度一定保证入港体内,蝶翼外敷料牢固固定防止脱出于皮下。②严格按照护理规程精细冲管和封管,每次输注前应确保管道通畅后方可输注,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进行处理。③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嘱咐患者活动时注意蝶翼针,防止因过度活动脱落,观察输液港局部有无肿胀等不适,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5.3 感染

局部感染多表现为穿刺部位或切口部位红、肿、疼痛、局部皮肤硬化等;如果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应考虑全身感染,可检查血常规、血培养明确。在植入、穿刺、拔针、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6.讨论

静脉输液港是与普通静脉输液方式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一次性植入,保留时间长,生活方便,可以长期使用,提供了安全方便的给药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的不良后果,大大减少外周血管损伤,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且操作、护理简单,减少了护士每日静脉穿刺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沈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的管理标准作业程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0 -121.

[2]赵林芳,王雅萍,朱伟燕,等.夹闭综合征导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破裂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 852-853.

[3]甘淑贞,陈秀云,张春红.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2):1479-1480.

[4]张望,张艳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护理及并发症[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4):305-307.

论文作者:宋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论文_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