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_企业竞争力论文

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量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定量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从定量上把握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及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1)建立一个适应中国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分析系统。

(2)为创建企业竞争力跟踪观测系统创造条件。

(3)有利于政府及时把握竞争力变动趋势,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4)有利于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国际接轨。

2、为企业提供竞争力评价信息,分析竞争的优势及劣势,制定竞争战略,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自身竞争力提供支持。

(1)提供企业竞争力水平及其变化状况。

(2)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同行业企业竞争力状况,为制定竞争战略提供依据。

(3)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率提供努力方向。

关于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解

1、对企业竞争力不同的理解

企业竞争力一词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经济管理界、企业界及社会各界对竞争力的概念尚没形成统一的认识。人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企业竞争力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能力论 这一观点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种能力。例如在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中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2)生命论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要是在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几个过程中实现良性循环,企业这个整体就表现出竞争力。

(3)功能论 这种观点是认企业的基本功能出发,认为企业如能连续不断地生产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数量、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就能充满竞争力。

(4)状态论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竞争力是自身素质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

(5)机制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所谓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获得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企业机制。

(6)素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具有好的素质就具有竞争力。具体地说包括两种素质,即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经营者素质。

上述几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抽象概括,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总体而言,不足之处是缺乏对企业竞争力系统、整体的考虑。

2、企业竞争力的界定

本文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能力资源、制度与机制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呈现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态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根据这一定义,企业竞争力可表示为以下函数:企业竞争力=f(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能力状态)

企业竞争力的上述界定,表明了以下涵义:

第一,明确了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而非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第二,表述了企业竞争力系统形成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靠自身资源,这些竞争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既包括“硬”资源,也包括“软”资源;既包括现实资源,也包括潜在资源;这些竞争资源在竞争力运行机制的作用下,转化成竞争优势和良性循环的能力状态。

第三,界定了企业竞争力“交互作用”的机理。“交互作用”,一是明确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于内部,在于企业自身资源、制度与机制的作用;二是指出了企业竞争力状态既不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资源与机制,二者是在相互作用中达到状态平衡。

第四,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发挥结果。这种发挥结果就是企业呈现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的态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五,企业竞争力是动态变动的,即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甚至衰退,现在有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将来有竞争力,其变动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每一次循环都具有不同的内容。

第六,企业竞争力是可测量的,可通过“硬指标”实现定量评价,把握它的状况及趋势,可通过“软指标”实现定性的因素分析,找出形成及其变动的原因。

3.企业竞争力的系统特征

企业竞争力作为一个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1)目标指向性 企业竞争力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维系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具有优势地位,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较好的成长性的能力。因此,企业竞争力的目标指向能够使企业在其产品与服务价值实现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完成对股东、员工、顾客、政府、社会的需求与贡献。企业竞争力就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运行的。

(2)开放性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开放系统,只有充分开放,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物质、信息交换,不断吸收新的要素,产生适应环境的有序结构,才能具有竞争力。处于封闭,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会使企业丧失应变能力。

(3)动态性 企业竞争力中各种能力的彼此消长的逻辑过程是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内在基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企业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外部条件。企业竞争力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使企业竞争力表现出动态变化性。因此,企业竞争力是个动态系统,必须从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出发,研究企业竞争力变化的规律性。

(4)多维复合性 企业竞争力是将不同特征和功能的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同层次,多个变量、多个子系统的多维复合系统。这个多维复合系统具有不同于各子系统功能代数之和的总体功能。

(5)创新与均衡性 企业竞争力中存在着自我启动、自我激励的动力,在此作用下,系统中原有结构被打破,新的系统秩序将建立。与此同时,系统要维持正常运行,又必然存在着因素的相互约束,形成系统约束力。在此作用下系统维持其运行的均衡。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竞争力的任何变化,都是动力与约束力之间关系的调整。

总之,企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

企业竞争力的系统因素构成

企业竞争力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企业竞争力要素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同模式。企业竞争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竞争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有形资源的积累,而且也取决于无形资源的积累。

企业竞争力因素可分为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和能力状态三方面。

1、能力资源因素 企业竞争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存在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运行积累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无形资源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专利、品牌、声誉等方面。

2、制度与机制因素 企业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但这并不等于企业竞争力就必然能发挥好,能否发挥和表现出来,重要的是企业在运行中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制度与机制。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高效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企业资源难以转化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制度与机制因素决定着企业资源转化的效率。

3、能力状态因素 能力状态是企业竞争力运行的结果反映。企业所具有的各种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外显特征。企业的盈利能力、生长能力、规模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能力状态的具体体现。

4、企业竞争力要素的关系 企业竞争力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竞争力要素间的关系

5、企业竞争力因素结构 企业竞争力系统因素结构可以概括为3个层次:基本要素层、分解要素层、评价与分析要素层。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竞争力因素的结构

6、企业竞争力的系统环境因素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外部环境对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对企业竞争力的运行与发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可划分为四个方面:经济体制与政策、知识与技术因素、市场环境、社会因素。这四个方面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环境因素

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体系

1、遵循的原则

实现对企业竞争力的科学评价,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为指导。具体体现在对企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企业竞争力评价要素的构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都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了保证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在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这一原则体现在对企业竞争力概念认识的正确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模型与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

(2)系统性原则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既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诸要素的质量与协调程度,又受到外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市场供需状况、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评价企业竞争力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考虑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3)相对性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必须对不同评价指标作无量纲处理,在这种处理中,要选择衡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尺度,即指标评价标准。所以企业竞争力评价具有相对性。如果不考虑这一点,任何企图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绝对性地度量,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4)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 企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只从静态角度来考察是不全面的,不能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规律。因此,评价企业竞争力还必须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考察,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运动中,揭示企业竞争力的运动规律,这就要求在评价企业竞争力时,既要有反映当前企业竞争力状态的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反映企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及企业竞争力发展潜力的动态指标。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它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运用中,既要包括定性评价要素,又要包括定量评价要素,因此,在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6)功能齐全与指标独立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要素的选择,要能充分反映出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系统性,这就要求评价要素功能齐全。另一方面,评价要素选多了,指标独立性差,相互兼容、重叠,突出不了主要矛盾,同时也给实际评价操作带来困难。因此,在选定企业竞争力评价要素上要遵循既能保证评价功能齐全又要使评价指标相互独立的原则。

(7)过程指标与状态指标相结合原则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可分为过程指标和状态指标。过程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竞争力产生的过程,而状态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结果。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时,既要注重结果,同时又要研究过程。一般来说,状态指标综合性较强,但往往又比较抽象,因而需要用过程指标来补充。

(8)可比性与实用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这样评价出的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时间上的比较和空间上的比较,保证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实用性是指指标设置要简便易行,评价易于操作。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企业竞争力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企业竞争力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围绕企业竞争力因素结构,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又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非常复杂,为了把握企业竞争力的运动规律,在研究企业竞争力评价问题中,不仅要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状态,而且还要找出形成这种状态结果的各种原因。因此,把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成两部分,即评价因素和分析因素。评价因素是反映企业竞争力外显特征的评价指标,也就是表示企业竞争力得到发挥的那种状态的变数,称为“外显变数”。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竞争力的水平高低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的变化来测量。分析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变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决策等进行制约,这些分析因素称为“动力因素”。

为了清晰地表现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把其分成4个层次:

(1)基本要素 其功能是表征企业竞争力评价要素的基本构成。包括三方面: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和能力状态。

(2)评价要素 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抽取表示企业竞争力得到发挥的那种状态的变数,用“外现变数”来体现出评价因素功能的要素构成。

(3)指标层 把各种评价要素的状态进一步细化,用评价指标来表现出来,从而更加直观、具体地体现了企业竞争力在这一要素方面的外显特征。

(4)操作层 其功能是说明定性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定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由此建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1个评价要素,30项评价指标组成,其中定性评价指标11项,定量评价指标19项。见表1。

表1 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3、评价标准的确定

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中,由于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赋值方法不同,故此这两类指标的评价标准的形式也不一样。

(1)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对于定性指标,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标准档次,采用隶属度赋值法,在分档赋值判断过程中已内含标准,评判赋值本身就是一种标准,这样定性指标就可以直接取得评价标准值。

(2)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企业竞争力大小既是客观的,又是相对的,评价标准是和评价指标相对应,并且表现为一个具体数量尺度或数量界线,每一个定量指标都有与其对应的标准值。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考虑了以下因素:

①评价标准中线值为行业平均值,上限值为该指标前10名平均值。

②按行业建立评价标准。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导致评价指标水平和经营特性方面差异较大,若将企业评价指标不分行业的设定统一标准,将会抹去行业内的特性,忽略行业间的差异,影响评价分析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设定评价标准时,要按行业建立评价标准。

4、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为了表示不同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权数大表示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大或作用大。可见权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因此、科学地确定指标权数在定量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权重的计算,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

5、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根据其性质不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和赋值。

(1)定性指标的量化与赋值 定性指标的取值是通过发放企业竞争力调查问卷而获得的主观评判的结果。在问卷调查中,将定性指标分成1-5个档次,并对每个档次内容反映指标的趋向程度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然后建立各档次与隶属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每档根据指标内容的趋向程度对应指标的评价分值在100-20分的范围内评判选择。

(2)定量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及转换 根据“功效系数”法,将异度量的定量评价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功效系数,即评价分值,其公式为:

的。既考虑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又照顾到企业各项指标之间的均衡和协调性。同时可以避免由于某些非正常因素而影响某个指标值过大,而掩盖了其他落后指标值的现象。

6、定量评价模型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采用“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简称“竞争力指数”)这样一个综合性指标加以表示。为了更明确地体现出企业竞争力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算。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具有以下含义:

第一,企业竞争力指数是分析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性指标,因此它包括企业竞争力形成的能力资源要素、形成的能力制度与机制要素,还包括企业竞争力所呈现的能力状态要素。

第二,企业竞争力指数作为测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统一的综合性指标,是由各个要素有机合成而构成的。它是对企业所具有竞争力状态的全面、综合、高度的概括。

第三,制定企业竞争力指数所用的数据,是通过企业财务、统计报表数据和下发调查问卷而取得的。

(1)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CI=∑Bio·Wbi(2)

式中:CI——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Bi——某企业第i项基本要素的评价分值,i=1,2,3;

Wbi——第i项基本要素的权重,W[,1]+W[,2]+W[,3]=1。

(2)企业竞争力基本要素评价

式中:Zij——某企业第j项评价要素的第k项评价指标的归一评价分值;

Wzk——第k项指标的归一评价分值所对应的权重。

(4)评价结果区间的等级划分

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方法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为三个区间,表示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的强、中、弱。这三个区间为:

强——优势区间,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

80≤CI≤100

中——中等区间,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

60≤CI<80

弱——劣势区间,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

0≤CI<60

标签:;  ;  ;  

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