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民生发展报告论文

2018年江苏民生发展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南京农业大学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一部署,2018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深入全省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40个村(居),对1200户常住居民进行民生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江苏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民生福祉得到进一步提升,受访居民对民生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受访居民在部分民生领域中也存在担忧和焦虑。表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江苏民生发展必须围绕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点,破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

一、江苏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2018年,江苏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的支持力度,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97%和4.4%。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行动,出台《全民创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实,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2018年扶持30.1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21.28万人。扎实抓好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率达到70%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近2个和20个百分点。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成立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若干意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33条富民政策。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和2.08万元,增长8.2%和8.8%。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江苏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要求,聚焦重点片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着力解决好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问题,67.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24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达标,低收入人口占比下降到1%以下。

冷凝式节能器采用强化翅片换热管结构,翅片管外部走烟气,管内走水,同时冷凝式节能器本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安装位置可因地制宜。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出台了《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修改完善了10个领域87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清单内容和标准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江苏基层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实现度分别达到90%左右和96.3%。2018年全省公共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达75%。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8%、100%和99.3%,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加强,“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展“健康江苏”建设实践试点,深化公立医院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新增医联体38个,89%的县(市、区)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县域就诊率接近90%,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55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居民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2018年建成9000多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00家农家书屋服务功能得到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设立省级大运河文化发展基金,启动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出系列文化精品,打造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品牌。新建成体育公园2100多个,新建健身步道1000多公里。完善农村公共交通体系,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全省新建农村公路4838公里、桥梁2874座、农桥6216座,新增88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83.7%。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为8万多名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提供见面费公证服务3万余件,新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93个。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江苏各类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7%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不断提升,出台《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统一,促进城乡居民能够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不断扩大药物报销范围,2018年包括17种抗癌药在内的309个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疗保险待遇稳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逐步优化,由传统的线下柜面服务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18年度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调整提高5%,其中,企业退休人员人均调整超过5.5%。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连续7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七连增”,2018年最低标准提高至135元,比2012年增加65元。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和保障,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85元、670元,均位列全国各省区前列。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全省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均达到每人每月1470元和2158元。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2018年新开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5.62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4.24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2.29万户。

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关于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水平和促进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召开全省城市发展与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为江苏下一步做好城市治理与服务工作夯实了基础,指明了工作方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政社互动”和“社区减负”工作,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出台《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共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9万多家,占全国总数11%左右,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目前全省约有5.6万人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位居全国第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将3268家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平安江苏建设,不断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化解、大突破专项行动,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保持江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达到97.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大力推进沿江化工污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检查和达标建设等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2018年全省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达68.3%,劣V类比例下降为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消减指标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太湖治理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加强重污染天气治理,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8%,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加强城市“双修”,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1491座、旅游厕所1752座,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6.4万座。大力实施城乡清水工程,完成整治城市黑臭水体129条。不断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持续提升园林绿地均衡性及绿色开放空间的生态性,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3.2%,“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领先。

二、民生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全省1200户样本,采用入户调查访问方式,有效问卷1193份,有效率99.4%。受访对象中男性541人,女性652人,分别占45.3%和54.7%。小学及以下372人,初中467人,高中、中专或技校201人,大专或高职79人,本科68人,硕士生及以上6人,分别占31.2%、39.2%、16.8%、6.6%、5.7%和0.5%。从事有收入工作、离退休、无劳动能力人员以及在校学生分别占45.6%、9.5%、10.9%和23.6%,当前未参加任何工作的占比10.3%。本市(县,区)城镇和农村户口分别占26.4%和62.9%,省内非本市(县,区)城镇和农村户口分别占2.3%和1.3%,外省城镇和农村户口分别占0.9%和6.1%。身体健康占81.1%,有疾病或残疾但仍有劳动能力占9.6%,丧失劳动能力但能生活自理占8.5%,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占0.8%。

1.工作与就业

受访居民对工作改善最期待的是提高和稳定收入,其中农村和苏北居民表现得更为强烈。就业是收入之源。为了解受访居民对收入的期待,问卷询问“对您当前的工作,最希望改善的地方是什么”,如图1所示,32.0%受访居民选择“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其次是“工作辛苦、时间长”,占比为15.0%;12.0%和9.6%受访居民希望改善“工作不稳定、失业风险大”和“福利待遇较差”;此外,“劳动安全条件恶劣”也需要引起关注,占比达到了3%。从城乡看,农村受访居民最希望改善“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的比例,是城市的1.5倍;从地区上看,苏北地区受访居民希望改善“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的比例,是苏南的1.9倍、苏中的1.5倍,这表明农村和苏北地区受访居民对提高和稳定收入有更强烈的期待。

图1 受访居民最希望工作方面改善情况(%)

图2 受访居民近年生活状况总体满意度分布情况(%)

就业创业服务方面,受访居民最希望政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的受访居民希望能够在就业创业方面得到政府帮助。就具体事项来看,30%受访居民希望政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2%受访居民希望在招聘信息发布方面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8.3%受访居民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就业形势发布、就业政策咨询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说明群众对政府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解读也有着较高期待和需求。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平均年龄(26.68±1.76)岁;平均孕周(8.99±1.06)周。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无不良反应组为无输血不良反应或无感染的患者,不良反应组为有输血不良反应或感染者的患者。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基本民生问题

受访居民生活满意度较上一年明显提升。从总体看,如图2所示,66.3%受访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很满意”和“基本满意”),比2017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和“非常不满”)的占比为10.9%,比2017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从2015—2018四年调查数据看,2016、2017年受访居民满意度与2015年数据相比有所下降,分别下降7.5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但2018年居民满意度则大幅提升,同时不满意占比也在下降。从城乡看,城市受访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略高于农村受访居民,高出9.1个百分点(见表1);从地区看,苏南地区受访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最高,分别比苏中、苏北地区受访居民高出3.6和13.5个百分点;从户籍上看,本地受访居民对目前生活表示满意的比例,比外地在苏受访居民高出9.5个百分点。

表1 家庭生活满意度比较(%)

医疗跃升为受访居民最关心的家庭生活事项。当询问受访居民“就您家庭生活(包括收入、工作、教育、医疗、养老等)而言,您最关心(最让您操心、焦虑、担心)的事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医疗,占比为25.9%,较2017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其次是养老,占比为18.7%,较2017年提高了13.1个百分比;子女教育、收入水平则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数据相比,2018年受访居民家庭关心事项排序有所变化,2017年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收入水平、医疗、住房和养老,而2018年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收入水平,医疗代替了收入水平成为受访居民最关心的家庭生活事项。

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是受访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过去一年里食品安全改善情况的评价不是很高。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受访居民占43.8%,这一数据与2017年调查数据相比,下降了11.6个百分点;28.2%的受访居民认为过去一年食品安全改善情况“一般”;21%的受访居民选择了“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而上年这一数据仅为16.4%,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当询问受访居民“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受访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分别是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食品加工不卫生、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占比分别为24.4%、14.3%、12.8%、11.3%,其中,食品安全添加剂超量使用是受访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排名第二位的高10.1个百分点。

受访居民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较高,水体质量依然是不满意占比最高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于所居住的社区(村庄)周边环境质量总体满意度较高,63.7%受访者表示满意,持不满意态度的仅占6.1%。从不同项目来看,受访居民对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都有较高的满意度,分别为68%、62%和67.1%。对于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受访居民表示满意的仅为44.3%,表示不满意的比例高达22.2%,是对周边环境项目中不满意度最高的一项。结合上一年度调查数据看,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已连续两年成为受访居民对周边环境不满意最高的一项。

3.收入与消费

一般使用透射照明观察较为透明的标本,如吸虫幼虫发育各期、吸虫成虫、绦虫节片等染色玻片标本或尾蚴、毛蚴等活体标本。这时光从下往上透过样品,能够提供明亮有效的照明。而使用落射照明观察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标本,如昆虫若虫、成虫等标本,这时光从上往下透过样品,通过任意调节照明的角度观察标本的立体结构。

图3 受访居民月平均收入变化情况(%)

图4 受访居民家庭年收入变化情况(%)

超七成受访居民表示近一年家庭支出增加,医疗仍是受访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最大的事项。当询问“近一年来家庭各方面的花费是否有所增加”时,超过71%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支出出现增加(“明显增加”或“略有增加”),其中表示出现明显增加的占比达到20%。27%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支出近一年来没有变化,表示家庭支出下降(“略微减少”或“明显减少”)的占比仅3%,这说明受访居民家庭支出压力较大。当询问受访居民“你感觉家庭消费支出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时,受访居民认为支出压力较大的前三项是医疗、子女教育和食品,分别占28%、24.4%和15.9%,其中医疗支出压力最大。与2017年相比,家庭消费支出排名前三位的次序没有变化,但是医疗占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表明受访居民在医疗方面支出压力在加大。

图5 受访居民对周围家庭间收入差距感知(%)

认为“与周围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的明显增多,不过大多数认为这种差距还可以接受。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居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总体上看,居民家庭年收入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橄榄形。具体而言,家庭收入处于5万—10万元水平的比例最高,为32.2%,其中超过一半的家庭总收入在5万—15万这一区间,占比达到54.6%,与上年度相比这一区间的占比下降了4.9个百分点,而15万—50万这一区间的家庭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有5.2%的受访居民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而这一比例在上一年仅为0.92%。虽然当前居民收入呈橄榄形格局,但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认为目前家庭间收入差距在扩大(“大幅扩大”和“有些扩大”)的比例达到46.5%(见图5),这一数据比上一年30%的比例高16.5个百分点。认为家庭间收入“有些缩小”或“大幅缩小”的占比仅为6.8%,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当询问受访居民“您对目前周围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状况怎么看”时,有75.8%的受访居民认为当前的这种收入差距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接受”和“基本接受”),另外有18.6%的受访居民表示对当前的家庭间收入差距不可以接受(“不太能接受”和“不能接受”),其中表示不能接受的占比为5.4%。

4.子女教育

学前教育入园贵、义务教育校际间办学差异大,是受访居民最希望改善事项。对有孩子准备上或者正在上幼儿园的家庭,询问关于最希望学前教育改善事项中,如图6所示,38.9%的受访居民认为是入园贵,11.1%的居民认为学前教育学不了什么东西,10.2%的受访居民认为是幼儿教育小学化。近三年调查数据显示,入园贵一直排在最希望学前教育改善事项的第一位,所不同的是,之前一直排名第二位的“入园难”问题2018年的占比仅为7.4%,并且排名比较靠后。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受访居民最希望改善的事项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大”和“很多内容课上不教、不得不上补习班或请家教”,分别为15.7%和15.3%;另有14.9%、14.6%的受访居民表示,“课业负担重”和“教学质量差”是当前义务教育方面最希望改善的事项。与2017年调查受访居民最希望义务教育阶段改善“教学质量差”问题不同,2018年受访居民对义务教育阶段最希望的改善事项为“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大的问题”。

第三步,当p和o存在且p是发散性属性,需要对o进行p属性的收敛性属性不一致性检测和修复,如果插入操作执行,s不存在,s的生命区间为修改后数据的有效时间。

图6 受访居民最希望学前教育改善事项(%)

超四成的受访居民为孩子上学采取过不同措施。当询问受访居民“您家为了孩子上学(幼儿园),做过以下哪些事”,42.6%的受访居民表示为孩子上学(幼儿园)采取过不同措施,其中,15.2%的受访者表示为了有利于孩子顺利入学,上课外辅导、培训班或请家教;6.9%的受访居民则是通过在学校(幼儿园)附近购买学区房的办法来方便孩子入学或上更好的学校;5.9%的受访居民在孩子上学(幼儿园)时,托过熟人,找过关系;在学校(幼儿园)附近租房、报学校辅导培训班(即占坑班)的,则分别占4.8%、4.4%;明确表示在孩子上学(幼儿园)方面,以上办法或措施都没采取的受访居民占57.4%。

将上述所得数据均带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将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计量资料采用(±s),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课外培训比较普遍,参加辅导班的原因差异明显。调查数据显示,41%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家的孩子参加过课业课外辅导、培训班或请家教。进一步询问受访居民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班原因”时,31.5%的受访居民表示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成绩。另外,为了升学或能入读理想学校也是上辅导班的重要原因,占比为11%。值得注意的是,13%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家孩子上辅导班是因为看到周边同学都参加了才报的,另有9.4%的受访居民表示让孩子上辅导班是为了孩子把有些内容提前学,以便获得优势。事实上,真正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参加辅导班的占比并不高,仅为15%。

5.医疗卫生

受访居民对医生服务态度改善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感受明显。当询问受访居民,对过去一年医疗服务各个方面改善情况感受时,居民对医生服务态度改善的感受最深,56.9%的受访居民认为过去一年医生的服务态度有明显改善,41.9%受访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感受显著。在社区医院药品配备、大医院挂号、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等方面,分别有37.8%、34.1%和32.9%的受访居民认为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受访者认为在家庭医疗负担下降、药品费用下降、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大医院挂号、异地就医和报销方便等方面变化不大,占比分别为51.6%、45.3%、40.6%、36%和27.7%。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医疗负担下降、药品费用下降方面,分别有23.3%和22.7%的受访居民认为存在着明显变差的情况。

看病贵是受访居民最希望医疗服务方面改善的事项,近8成受访居民对未来没钱看病表示担忧。调查数据显示,在医疗服务方面,受访居民最希望改善的事项是“看病太贵”,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达到46.2%;其次是“大医院看病难”和“医保报销比例太低”,两者占比均超过10%;此外,有8.1%的受访居民表示,医疗服务方面需要改善的是“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小病大治”问题。当询问受访居民“是否担心将来看病没钱”问题时,79.5%的老百姓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与上一年65.5%的数据相比,对未来看病表示担心的比例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表示对未来看病不担心没钱的,仅占17.2%。

近2/3受访者表示个人和家庭总收入与上年相比没有增加,表示减少的比上一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2018年的问卷分别从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两个角度,考察受访居民个人和家庭收入情况。从个人收入看(见图3),当询问“与2017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月平均收入有什么变化”时,64.4%的受访者回答“没有变化”,选择“大幅增加”或“略有增加”的受访居民仅为19.7%;15.9%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的月均收入较上年“略有减少”或“大幅减少”,较2017年10.9%的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从家庭总收入变化情况来看(见图4),52%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一致,20.7%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与上年相比“会有些减少”或“会明显减少”,26.2%的受访居民表示家庭总收入较上年“会有些增长”,表示“显著增长”的仅为1%。无论从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总收入变化来看,受访居民增收的获得感并不是很强。

社区医生服务水平亟须提升。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受访居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比以前有所改善,但对其中的一些服务事项期望能进一步改进。当询问受访居民,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最希望加强哪些事项时,有24.4%的受访居民认为是提高社区医生服务水平,另外定期探访老人和慢性病人、生小病能随时找到社区医生和慢性病能长期方便地在社区拿药,占比分别为21.6%、18.3%和15.5%。

6.养老保障

近七成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的经济来源表示担忧。当询问受访居民“您对以后养老经济来源是否担心”,69%受访居民表示担心(“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和“有点担心”),其中表示非常担心和比较担心的占比分别为21.6%和27.7%。仅28.2%的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经济来源表示不担心(“不太担心”和“一点儿也不担心”)。与2017年调查数据相比,受访居民对养老问题担忧的比例上升了5.1个百分点,对养老问题表示不担忧的比例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

医疗健康服务是养老服务下一步最需要发展的重点。为了解受访居民在养老领域的需求,问卷询问受访居民,“对于老年服务,您认为下一步最需要发展的养老服务内容是什么”。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和“健康监测紧急救助”的分别占28.9%和15.2%,两者相加超过四成。与此同时,修建养老机构、房屋适老化改造、居住小区适老化改造三类需求之和为23.2%,送餐做饭服、帮助洗澡、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的占比为16.5%。

7.住房保障

扩大居住面积是受访居民住房方面最希望改善的事项。调查数据显示,当询问住房方面最希望改善的事项时,超过12.1%的受访居民选择“扩大住房面积”,排在第一位;希望房价能够下降的占比排位第二,为11.1%;降低每个月住房支出压力(包括房租、还贷、物业、水、电供热费),也是受访居民希望改善的方面,排位第三,占比为9%。

买东西不方便是农村居住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情况,问卷询问受访居民“您家农村住房居住目前感觉最不方便(最不舒服)的是”,27.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出现不便的问题(见图7),而在居住不方便选项中,买东西不便所占的比重最高,达到21.3%;其次是上厕所不便和进出道路不便,比例分别为15.5%和14.9%;此外,冬季取暖、生活用水、垃圾处理等不便也占据不小的比重。

图7 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问题担心情况(%)

8.生活环境

食品安全是受访居民最关注的社会环境问题。当询问受访居民“在社会环境方面,目前你最关心(最让您感到操心、焦虑、担心)的事项的是什么”,选择“没有”的比例达到26%,而2017年这一比例为59.1%,降低了33.1个百分点,表明受访居民在社会环境方面关心(操心、焦虑、担心)的事项有所增加。22%的受访居民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在社会环境关切事项中排第一位,较2017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列第二、第三位的事项为环境污染和交通出行,分别占19.5%和9.7%。与上年调查数据相比,受访居民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切排序有所调整,2017年排名前三位的是环境污染、交通出行和食品安全,2018年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交通出行,食品安全从2017年的第三位上升为2018年的第一位。

目前,《中图法》的国籍分类标引规则面临着多方面的质疑。有的编目机构认为同一作者的同类文学作品不能集中归类,这违背分类法同类聚合的初衷。有的认为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如果归入外国文学,不符合读者借阅习惯,甚至经常为此接到读者的投诉和质疑。有的为了将某作家作品集中排架在一起,采取维持原类号,或硬性规定按某种国籍分类。笔者认为,这些质疑或做法都有欠妥之处。

受访居民对周边生态环境变化感受不明显。当询问受访居民,“您家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如何”时,51.6%的受访居民认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近一半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村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没有变化。从不同项目来看,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居民表示生活饮用水质量、空气质量、周边水体质量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没有变化,表明受访居民对居住的社区环境质量变化感受不明显。与此同时,超过16%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村庄)周边河流、湖泊、池塘、水泡子、井水等水体质量有所变差。

受访居民对于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认可度较高。近年来,为治理空气污染,各地政府采取了限制企业生产、汽车限行、限制煤炭使用等措施。为了解群众对这些特定环保措施的基本态度,问卷询问受访居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您的日常生活带来干扰了吗”。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居民表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干扰,比重达到80%,仅有1%的受访居民认为这些环保措施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

9.食品安全

巴黎公社在仅存的72天中,对“人民”的构成进行了具体的阶级界定,其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中等阶级以及国际社会中参加巴黎公社的工人。并在此基础上,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其中包括生产实践、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以及丰富精神生活需求的文化创作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图8 受访居民对未来食品安全改善情况的信心(%)

受访居民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改善持乐观态度。关于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建议,33.3%的受访居民认为应该“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检查”,22.6%的受访居民认为“要对问题食品生产者进行严厉处罚”,15.1%的受访居民表示“要有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保障食品安全,9.4%的受访居民认为“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不合格的产品”。当询问受访居民“对我国未来三年内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是否有信心”时,超过八成的受访居民表示有信心(“一定会有改善”“相信会逐步改善”和“可能会有一些改善”),而持悲观态度的占比仅为12.1%(见图8),其中,“不指望能够改善”的占比为4.6%,“担心落实不下去,难以有效改善”的占比为7.5%,“不清楚”的占比为7.3%,可见大部分受访居民对未来食品安全改善状况持积极态度。

10.政府服务

受访居民通过政务网络办事的比例很低。问卷询问“近一年找过政府有关部门办事的受访居民,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办理事务”,93%的受访居民表示通过现场办理,比如,去政务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办事处、村委会等地办理。另外,5%受访居民表示线下、线上都办理过,而选择“网上办理,比如,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APP、微信公众号”的受访居民仅占2%。可见现场办理依然是群众办事的主要途径,网上办理还没有成为政务服务的主渠道。

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改进情况总体满意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总体改进情况满意度较高,对政府服务表示满意的比例超过80%(“很满意”和“满意”),对政府服务总体改进情况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6.4%。从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分项目评价来看,满意度均在八成左右,其中,对改善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82.6%。从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不满意的项目来看,主要是办事程序精简的不满意比例较大,达到了10.5%。

来回跑开具各类繁琐证明、办事程序复杂是受访居民最希望政府服务改进的方面。总体来看,受访居民与政府打交道最希望政府改善的问题中,“来回跑开具各类繁琐证明”“办事程序复杂和不公开”“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效率低”等选项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7.7%、16.9%和13.2%。从城乡看,城市居民最希望改善的问题是“来回跑开具各类繁琐证明”,占比达19.8%,比农村居民高13.6个百分点;而农村受访居民最希望政府服务改善的是“办事程序太复杂和不公开问题”。

11.江苏民生工作评价

受访居民对江苏民生工作总体评价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受访居民对全省民生工作的评价,江苏在调查问卷中增加了“从0分到10分,您认为江苏民生工作可以打几分”的问题。92.2%的受访居民打了6分及6分以上,较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超过六成的受访居民打了8分及8分以上,较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打8分的占比最高,为29.2%;另外近两成的受访居民给全省民生工作打了满分。受访居民对江苏民生工作的平均分为7.88分,较2017年提高0.22分。纵观2016—2018年三年受访居民对江苏的民生工作打分情况来看,2016年调查中受访居民给民生工作打6分以上的占比为89.1%,2017年上升为89.9%,而2018年这一比例则突破了九成(92.2%),呈稳步提升态势。

三、江苏民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江苏民生发展成效明显,也得到了城乡居民的认可。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部分民生领域还存在突出短板和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部分教师认为的集体备课就是将各个章节的备课任务分发给不同的教师,由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部分教案的撰写,最后将所有老师的教案进行汇总,交由备课组组长整理成册.这种“分包式”的备课方式虽然提高了备课效率,减轻了教师集体商议的负担,但并不是所提倡的“集体备课”.

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异较大。调查表明,江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异较大、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如表2所示,城市受访居民月均收入4476.81元,农村受访居民2572.99元,城市受访居民月均收入是农村受访居民的1.74倍。从地区看,苏南、苏中、苏北月均收入差距也非常大,苏南受访居民月均收入5010.43元,苏中受访居民月均收入3808.95元,苏北受访居民月均收入1628.60元,苏南受访居民月均收入是苏中的1.32倍,是苏北的3.08倍。总的来看,不同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进一步拉大,受发展水平和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差异,收入倍差虽呈缓慢缩小态势,但绝对值差距继续扩大。

Rural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表2 受访居民月均收入城乡、区域比较(元)

医疗和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从调查结果看,在医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庭医疗负担改善状况不佳,25.9%的受访居民认为医疗是家庭最焦虑(担心)的问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低、看病贵和看病难依然是最大难题,有79.5%的受访居民对未来看病的经济来源表示“有点担心”“比较担心”或“非常担心”,经济落后地区的居民对于未来可能生病后没钱看病的问题更为担忧;医疗费用仍然整体偏高,其中有46.2%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看病太贵”的问题。而养老问题同样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受访居民对未来养老问题感到担忧,这与我国当前老龄化速度加快、未富先老、养老金缺口严重、养老设施不足紧密相关。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增多,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过两成的受访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改善情况不满意,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需要引起重视。调查数据显示,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农药、重金属等残留,食品加工不卫生,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是受访居民主要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居民认为发生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履行好监督监管食品安全问题的职责,对涉事企业负责人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才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超过八成的受访居民对政府服务改进情况持满意态度。不过政府服务仍然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的地方,比如,在政府服务办事效率提升、办理程序简化、开具各类证明等方面,受访居民仍然不太满意,17.7%的受访居民碰到过“来回跑开具各类繁琐证明”的情况。在现实中,表现为居民到政府办事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和证明程序,这不仅给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困扰,而且也严重阻碍了高效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四、推进江苏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更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责任。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江苏未来发展的“六个高质量”,其中,“人民生活高质量”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核心要义在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江苏民生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在热点难点上精准施策,在关键要害处靶向发力,切实解决好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建议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安全是人类的本能追求,也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纽带、最大限度地汇聚各国最大利益公约数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是参会代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多管齐下稳定和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促进共同富裕的鲜明导向,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为支撑,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持续实现普遍较快增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加强对美贸易企业用工监测,落实好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更大力度促进富民增收。全面落实“富民33条”等政策措施,以就业带动收入增长,努力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建立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节和征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确保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公平参与分配,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好“病残孤老灾”特殊贫困人口和省定重点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农村电商等区域“大产业”,带动低收入人口发展相关产业,以整体发展促进全面脱贫。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健全省市县区全覆盖的教育资源预警体系,根据生源变化和资源预警情况,及时对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综合奖补资金的激励和引导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幼儿园建设,将公办幼儿园优先安排在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人口密集区域。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以优质名校为龙头,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采取城乡结对、苏南苏北结对等多种帮扶措施,加快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科学测算普通高中资源需求,根据生源变化趋势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选课走班的要求,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研究制定新的高考方案,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狠抓教育问题专项治理。继续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课外培训、超标超前教学和考试等进行全面整治,立硬规范,出硬招数,严格督查,严肃问责,确保自下而上贯彻到位,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改进提高课后服务。坚持自愿选择、公益普惠、学校为主的原则,在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积极鼓励科技、体育、艺术等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加快推进“名师空中课堂”建设和使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课后服务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帮扶体系,帮助留守青少年学生学习好、生活好。

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三医联动”。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构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提升异地就医互联网结算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医保报销的便捷性。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做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之间的无缝对接,减轻人民群众看大病、看重病经济负担,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县乡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促进城乡医疗纵向合作,有效地整合闲置的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互补,缓解“小医院看病治愈难、大医院看病经济难”的矛盾。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等技术,对诊疗流程进行优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鼓励医疗机构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挂号、远程医院和双向转诊等服务。

课程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校创建办学特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主要载体,更是校长教育领导力的体现。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大多数老年人意愿的主流养老模式,必须重点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同时提供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样化服务,探索智慧养老,积极应对江苏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养老保障多元化需求。大力支持居家养老。制定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清单,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由政府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统一和规范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内容、质量和定价等,推广试点工程,加快老旧住宅区适老化改造。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在街道广泛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大力发展助餐点和嵌入式养老机构,构建15分钟左右的服务圈,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社区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向更高层次的需求拓展。加快发展“智慧养老”。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构建社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圈,推进线上的“虚拟养老院”和线下的养老服务组织结合,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充足的线下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有效覆盖面。不断深化医养结合。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大护理人员配比,支持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立卫生室、医务室。加快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嵌入式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建立紧密的医养结合关系,与居家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全面提倡家庭照护。组织开展免费培训,向家庭成员普及照料老年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设立“照护假”,推广“喘息服务”,让承担照护高龄失能老人的子女有时间、有精力照顾老人。推广建立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方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此减轻长期照护家庭的经济负担。

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对违法企业责任追究,加大对失信食品生产经营者联合惩戒力度,提高不良企业违法的成本,对食品安全行业形成警示作用。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从源头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深入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集中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突出问题,加强种养环节源头治理。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评估力度,增强安全检测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强化网络食品交易管理,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数据库。加快食用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推进电子信息共享,加快实现食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全程可追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深入开展食品小作坊、食用农产品“一非两超”、校园食品、食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专项治理,重拳整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滥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严打高压态势。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法治思维,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程序复杂、开具证明繁琐、部门相互推诿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让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方便快捷。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把更多资源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造“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治理架构。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群众。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力度,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引导和鼓励居民网上办事,减轻社区居民跑腿的负担,以政务服务电子化提高政务服务便民化。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强化群众监督。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健全政府法制监督应用平台,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便民热线、网站服务、市长信箱、听证会等多项便于民众监督发声的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群众来评判。

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明确培训课程与培训目的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2]培训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具有定位与指导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关注论”和嬗变学习理论,可以为确定新任教师培训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

(调研组顾问:郑焱;调研组组长:沈和;调研组副组长:金世斌、于水;调研组成员:陈幼迪、吴国玖、王自华、陈清华、邱家林、杜焱强、刘述良、辛璄怡、胡卫卫、刘文可、汤瑜、孟伟林、江宁、孙文娟、宋华明、陈子庚、高飞、王亚星、何迪;统稿:金世斌、于水、陈幼迪、邱家林)

责任编辑:戴群英

标签:;  ;  ;  ;  ;  ;  ;  ;  ;  

2018年江苏民生发展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