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按头部反应点治疗肌紧张性头痛论文_张凯

点按头部反应点治疗肌紧张性头痛论文_张凯

武汉市康复按摩医院 430030

摘要 紧张性头痛又称收缩性头痛,是临床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到了40%。在我国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女性多发于男性。一般认为,头颅外周的软组织发生病变和循环障碍而刺激神经末梢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点按头部反应点对六十九例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明显消除或缓解了症状,总有效率在94%以上。说明点按头部反应点对治疗紧张性头痛有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点按 头部反应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69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者9年,最短半年。

1.2 病因病机:

患者多因长期精神紧张和伏案工作,使头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局部组织缺氧,代谢产物无法排泄而聚集,导致局部组织增粗变硬,结节样变,而出现疼痛症状;另外,气温骤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也为此病的诱因。

1.3 临床表现:

1.3.1 症状:患者感到头部肌肉紧张僵硬,酸胀疼痛,以后枕部及两侧头部较为明显。疼痛区可仅为局部,也可牵涉到整个头部,可伴随出现眼花,眼胀,眩晕,恶心,甚至失眠。

1.3.2 体征:头颈部肌肉僵硬,在后枕部及两侧头部可触及滚动的结节,增粗的肌腱或调梳物,压疼明显,可向整个头部放射。

1.4诊断标准与鉴别

1.4.1诊断标准:1、此病好发于白领阶层,以女性多见,多无明显外伤史,长期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体疲劳和外感风、寒、湿、邪而导致发病和症状加重。2、后枕部可触及增粗肌筋结结,压痛明显,可向前额头及两侧头部放射,颈部肌肉僵硬有压痛。3、头部出现单双侧暂时性或持续性酸胀疼痛,以后枕部为明显,可牵扯到整个头部和出现空虚感,患者可伴见眼花,眼胀,恶心,眩晕,甚至失眠。

1.4.2 鉴别:1、寰枢关节半脱位,多有外伤史和慢性损伤史,疼痛发作时,头呈前倾位。不能抬起,头部做轻微运动,头痛即可加重,在哑门风府穴处,可有明显的压痛和触及第二颈椎脊凸。2、椎动脉型颈椎病,头部症状可随颈椎姿势的突然改变而发生或缓解,颈椎生理曲线改变,颈椎脊突偏歪或移位,椎间隙改变,项韧带增厚,剥离,叩击颠顶试验阳性。

1.5 治疗方法:

1.4.1 操作重点:1、点按后枕部风池与臂封穴之间的反应点和压痛点1分钟。2、由内向外依次点按后枕部风俯,天柱,风池,安眠1,安眠2,完骨穴各半分钟。3、由前向后点按两头颈侧部胆经路线7遍,每次点按持续6秒再向后移。4、点按头维,耳和疗,率谷,角孙,太冲各半分钟。注意:根据患者出现的兼症,增加相应的对症手法可在点按同时加以小范围的揉动以增加刺激量,但要宜患者能承受为宜。

1.4.2 操作步骤:

①头面部:患者仰卧位,竖着用双手大于肌分推分揉前额数十遍,拇指推坎宫开天门分抹上下眼眶各十余遍,食中二指擦银香半分钟,点揉太阳穴向前向后各转36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侧头部:患者体位同上,术者双掌对揉对挤两侧头部,点按两侧胆经路线各7遍,点按持续6秒后再向后移,点按侧头部头痛反应物一分钟,并加以扫散半分钟,点按头维、角孙、耳和髎、率谷各半分钟。

③头顶部:患者端坐位,术者双手抓打头顶,梳理头皮,提捏头皮各数十遍,点按后枕部疼痛点或反应物一分钟,并搓擦半分钟,依次点按风府、天柱、安眠穴、完谷各半分钟,拿揉颈项,点按弹拨颈后督脉和两侧膀胱经数遍,拍打滚揉颈肩部,提拿肩颈穴数遍以结束。

以上步骤操作十次为一疗程。

1.6 治疗效果:

1.6.1 判定标准:痊愈:各项症状与体症基本消失,显效:各项症状与体症大部分消失,好转:各项症状与体征缓解,无效:各项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1.6.2 结果:69例患者中,治疗最长者4各疗程,最短者3次,其中痊愈39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在94%以上。

2 典型病例:

黄某,女,29岁,某公司管理员,汉阳区人,患者头痛一年有余,于一年前淋雨而感冒,治愈后仍有头痛症状时发,常自觉头部双侧紧张钝痛,以后枕部最为明显,可牵涉到巅顶及两趔,整个头皮紧张收缩不适,可伴眼胀,晕眩。服用药物“芬必得”可暂时缓解症状,X片显示颈椎生理前曲和椎间隙,基本正常,无明显的颈椎偏移。近期因矛盾和压力增大而导致症状加重,感到整个头部空痛并有强烈的压迫感,日轻夜重,甚至不能入睡,且受天气变化和情绪波动的影响。于2008年11月8日来我院治疗。

查体可见患者精神不振,面容憔悴,声音无力,上颈断肌肉僵硬,压痛明显,颈部生理曲线基本正常,椎间隙宽度基本一致,无脊突偏歪,挤压椎间试验阴性和叩击颠顶试验阴性,在后枕部及两侧头部可触及反应点,压痛明显。

诊断为紧张性头痛。按照上述方法治疗:3次见效,5次好转,1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注:注意防寒保暖,减少颈部单一姿势时间过长,保持心情愉悦,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集体聚会,以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合理进食青菜瓜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3、讨论与体会:

紧张性头痛又称为收缩性头痛。为头部和颈部肌肉紧张僵硬,而出现的压迫感和疼痛。此病多因长期精神紧张,工作疲劳,破坏头颈部肌肉的微循环,使局部肌肉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即中医所说的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应以调整局部微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为原则。一般认为局部代谢产物的聚积,刺激神经末梢在大脑皮层产生疼痛反应而出现症状;另外,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了局部组织病变,如增粗、变硬、结节、压迫头颈部神经,如枕大神经而出现牵涉痛。

此病中医称为头风,主要因六淫之邪七情五劳,导致五脏经络气血紊乱,影响头部气机的升降开合,导致清阳之气升降失调,从而出现疼痛症状。治疗应以行气活血梳经通络解经振动为原则。

点按法通过机械力直接作用于病变处,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获得营养,代谢产物正常排泄,促进局部病变的逐渐恢复,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另外点按法的机械刺激可在大脑皮层产生新的疼痛反应灶,此灶较病变原有的疼痛反应灶更为兴奋,使原疼痛反应灶相对抑制,而被意识忽略。当停止刺激时原有疼痛反应灶已被意识忽略,而心疼痛反应灶又被解除,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原理概括为‘以痛治痛’。

注意,长期的肌肉紧张疲劳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同时长期血循环障碍,又会加重局部肌肉的紧张疲劳,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治疗要以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以改善血液循环为重点;根据患者出现的伴随症状如眼胀,恶心,头晕等,选用相应的对症手法进行全面治疗。

在操作点按法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注意由轻到重逐步加力,在保持力度的同时,注意用力的均匀、平稳,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承受力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刺激量及持续时间。认真体会手下的感觉、变化,及时调整用力的方向和角度,可在点按基础上加以小范围的揉动以增加刺激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度。

参 考 资 料

『1』 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邵铭熙 《实用推拿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28 1029

『3』 谢道珍 孙宜 《神经内科手册》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18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点按头部反应点治疗肌紧张性头痛论文_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