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

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

朱建梁[1]2013年在《细胞固相色谱法研究牡丹皮中的效应成分》文中研究指明细胞膜固相色谱法是用细胞膜作为固定相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直接有效地反映出药物中活性成分与细胞膜上靶点的相互结合,最快捷有效的将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与分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细胞膜上有诸多的受体和其他药物作用的靶位点,中药能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靶点结合而对其产生保护作用。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保护作用的效应成分不明确,如果中药提取物具有保护细胞及防止损伤的作用,其中的效应成分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和其他的靶位点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即模仿药物与细胞结合的条件,使效应成分与效应靶点结合,再洗脱未结合的成分,再将与细胞结合的效应成分从其结合的受体或靶位点上解离下来,这些效应成分可用色谱-质谱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研究分析,再验证其中的准效应成分的药理学活性。细胞膜固相色谱法是一种研究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成分分离与活性成分筛选脱节的弊端,它使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筛选结合在一起,进而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化学成分—效应—作用机理联动的一种药物研究方法,尤其适合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丹皮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丹皮常被用于治疗肾病的中药复方中,但是其保护和治疗肾脏疾病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并不清楚。系膜细胞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中重要的组成细胞,参与了各种肾脏病的病理过程,在肾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分别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活性细胞膜作为固定相,采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丹皮中保护肾脏的活性成分。实验第一部分对中药牡丹皮水提液进行研究,建立牡丹皮水提液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的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9ml/min,摸索最适检测波长,确定检测波长为254m,柱温为室温。对不同批次的牡丹皮水提液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通过UPLC-MS技术指认指纹图谱中主要峰的归属,得到的牡丹皮超高效液相色谱图作为系膜细胞以及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固相色谱法研究的基础。实验第二部分采用系膜细胞固相色谱法筛选丹皮与系膜细胞靶点结合的成分。系膜细胞膜上的靶位点与牡丹皮水提液中的效应成分特异性结合后,洗去未被细胞膜特异性结合的成分,最后使靶位点失活,使效应成分解离下来,将解离液进行色谱和质谱分析。实验中对洗脱次数以及孵育时间等环节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建立了系膜细胞固相色谱法,并筛选和确认了3个主要的准活性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五没食子酸葡萄糖(PGG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丹皮酚(Paeonol)。实验第三部分采用肾小管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丹皮与肾小管细胞结合的成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靶位点与牡丹皮水提液中的效应成分特异性结合后,去除未结合成分,解离细胞膜结合成分,并对解离成分进行色谱分析。实验中对洗脱次数以及孵育时间等环节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建立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固相色谱法,研究发现芍药苷、PGG、丹皮酚是丹皮中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结合的主要成分。实验第四部分对筛选出来的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学验证,考察了活性成分在三组不同浓度下对双氧水诱导产生超氧阴离子和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发现PGG,芍药苷和丹皮酚可以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和NADPH氧化酶的活性,说明上述成分为丹皮治疗肾脏疾病的活性成分,也为丹皮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同时验证了细胞固相色谱法的科学行、可行性。

陈娟[2]2017年在《基于病理网络整合调控机制探讨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组分结构特征及“组分—靶标—效应”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剂原料的处理工艺和研究水平,是发展中药制剂和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科学问题。科学地认识中药物质基础,才能指导制剂原料的处理过程,保障制剂产品的临床有效性。中药的化学成分繁杂多样,作用于系统整体的病理网络,因此呈现出复杂的"量-效"关系。基于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性,课题组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本质即"组分结构"的特征性。效应组分之间或组分内各成分存在一定的"量"与"量"的关系,通过复杂的"组分-靶标-效应"关系调控机体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组分作为中药未来制剂的基本释药单元,发现组分制剂优效原料并科学阐明组分结构特征,基于"组分结构-生物网络"作用关系揭示组分间调控疾病的作用规律和特点,为发展组分中药制剂奠定基础。本课题以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为研究对象,解析制剂原料的组分结构特征,依据病理模型探讨组分及组分间调控疾病的作用特点。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建立多成分与病理靶标的关系描述,确认牡丹皮调控糖尿病肾病的活性组分,并解析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紧扣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价"组分-药效"关联性,确认牡丹皮组分制剂原料防治疾病的有效性。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以及通路分析,基于组分调控疾病的多环节效应,研究不同组分在多个靶点和通路上的协同作用关系,为构建以组分为基本单元的释药系统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生物效应为出发点,以明确的组分结构为前提,为发现有效、稳定的中药组分制剂原料提供了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关系挖掘牡丹皮调控糖尿病肾病的活性组分依据Pubchem数据库、化学数据库并结合TCMSP数据库,以OB(口服生物利用度)>20%、DL(类药性)>0.18为筛选指标,确定了牡丹皮中的31个主要成分。采用药物靶点预测模型结合文本挖掘进行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获得牡丹皮的潜在靶点130个。对靶点进行标准化之后,利用MAS 3.0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进行基因的GO功能分析和通路注释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皮的潜在调节通路有78条,其中与DKD发病机制相关的通路有32条,可能主要介导了细胞外基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从构建的牡丹皮成分-靶点-作用途径的网络图分析发现,牡丹皮调控DKD的分子机制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每个活性成分往往调控多个靶点,而且靶点蛋白之间往往共享配体,呈现出生物系统的网络性。网络拓扑分析提示萜苷类组分是牡丹皮调控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活性组分。2.牡丹皮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制剂成型前原料的物质基础组分结构解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前期实验结果,确认牡丹皮萜苷(MC-TG)以及多糖(MC-P)组分是牡丹皮发挥调控糖尿病肾病的活性组分。在本章中进行了组分的制备研究,并解析其组成结构特征。首先采用D101大孔树脂,按照课题组前期优化的实验条件,对MC-TG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经该法分离的MC-TG,得率为3.67%。以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为代表性成分,计算萜苷组分的含量为45.5%,组分内各单体成分的结构比例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3.41:2.48:1.00。其次,采用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对粗多糖进行分级纯化,获得了 MC-Pa、MC-Pb两个均一性多糖,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结构分析、单糖组成等研究,结果得出:牡丹皮总多糖的得率为1.6%;MC-Pa、MC-Pb的质量比为:3.18:1.63;MC-Pa的总糖含量为86.5%,蛋白质含量为1.67%;MC-Pa、MC-Pb都是由甘露糖、L-鼠李糖、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L-阿拉伯糖、木糖构成,但是其各单糖的含量相差较大。MC-Pa中各单糖的组成比例为:甘露糖:L-鼠李糖: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L-阿拉伯糖:木糖=1.00:2.25:3.21:5.89:2.52:6.22。而MC-Pb中各单糖的组成比例为:甘露糖:L-鼠李糖: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L-阿拉伯糖:木糖=1.00:0.71:2.75:0.19:0.69:1.95。IR和UV解析表明两者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图谱。3.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基于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评价"组分-药效"关联性本章通过建立DKD大鼠模型,以肾功能参数、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与DK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为指标,评价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药效"关联性。结果显示: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尿总蛋白的含量;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足细胞结构损伤;下调大鼠血清中AGEs与RAGE的含量;抑制肾脏组织FN及Col IV蛋白的表达;调节大鼠肾脏及血清中VCAM-1及IL-lβ等炎症因子;提高血清中T-SOD、GSH-PX的活性。这部分研究提示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能够显著改善DKD大鼠的肾损伤,效果优于MC-TG或MC-P组分单独给药,且与牡丹皮总提物的调节作用相当,说明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在药效上可以等同于总提取物,而目.各活性组分具有调节差异,有相互协同的作用。4.基于"组分结构-生物网络"的整合调控效应探讨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特点(1)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对比分析各活性组分的调控效应差异,在mRNA的水平探讨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交互作用特点。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相相比,差异基因的数目最多,其中上调的基因数有859,下调的基因数有652,推测造模后大鼠的生物网络出现紊乱;牡丹皮双组分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基因数为808,下调的基因数为537,说明其可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有很强的生物网络调控作用。牡丹皮双组分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基因的数目远远小于与模型组的比较,提示牡丹皮双组分有调节网络恢复正常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得知:牡丹皮双组分可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有药物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而MC-TG组分可能主要参与了生化反应、药物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MC-P组分可能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有生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应激等。可见,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能够干预DKD病理网络的多个靶点、参与多个生物过程,而且各个组分都有调节生物过程的侧重点,呈现多环节调控的协同交互作用。(2)基于牡丹皮作用靶点和通路的分析、药效评价以及基因芯片的结果,开展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阐明各活性组分调控不同病理环节的作用。研究发现:在调节系膜炎症反应方面,MC-TG组分可通过调节IRElα/NF-κB p65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抗氧化应激方面,MC-P组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抑制AGEs诱导的ROS产生;在对抗细胞外基质沉积方面,MC-TG组分能够调节TGF-β1/pβ8MAPK通路发挥抑制作用;可见,基于"组分结构-生物网络"的作用关系,牡丹皮不同活性组分通过调节不同的靶标与通路,协同性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高晓霞[3]2009年在《桂枝茯苓胶囊的代谢组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桂枝茯苓胶囊源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经现代工艺精致而成,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和白芍五味药材组成。本研究以复方制剂桂枝茯苓胶囊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子宫肌瘤模型的识别与桂枝茯苓胶囊对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采用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技术分别从桂枝、茯苓和白芍中分离得到7、8和8个化合物,利用化学方法和光谱学技术鉴定了其中19个化合物。其中桂枝中分离得到3种芳酸类化合物,茯苓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酸类化合物,白芍中分离得到3种单萜苷类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对桂枝茯苓胶囊中指标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HPLC-UV方法,在210 nm波长条件下同时定量分析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并应用于不同来源的茯苓药材测定,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药材中含量差异较大;在梯度洗脱模式下,建立了测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白芍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丹皮酚6种成分的HPLC-UV法,并用于桂枝茯苓胶囊复方制剂的测定:在梯度洗脱模式下,建立测定了7种三萜酸类化合物的HPLC-MS方法,并应用于茯苓药材和桂枝茯苓胶囊制剂的测定,结果发现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在药材中的相对含量要显著高于其在制剂中的相对含量,而去氢土莫酸和土莫酸的相对含量则是制剂中更高,推测在制剂煎煮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水解。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可为药材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证。采用双模法制备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给予健康大鼠外源性性激素,通过病理形态检查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采用双模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并将此病理模型用于代谢组学和桂枝茯苓胶囊中活性成分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建立了适合代谢组学研究的UPLC-MS测定方法。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了尿液样品的处理方法和仪器测试条件,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后,在12000 rpm下高速离心,直接进样分析。色谱柱:Waters BEH C_(18)(1.7μm,2 mm×50 mm,Waters);流速:0.25 mL/min;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UV:254/230 nm;MS:ESI离子化模式,m/z 70~870范围内正离子全扫描模式;气流:600.0 L/min;温度:350℃;毛细管电压:3000 V。方法学研究表明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快速的高通量检测。采用建立的UPLC-MS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与子宫肌瘤模型组大鼠的代谢组特征。得到的原始数据首先经过Masslynex等统计软件而建立的多维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进行PCA分析。Score图可揭示出对照组大鼠与模型大鼠的总体代谢物的差异,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得到了很好的区分;Loading图中远离原点的质荷比能够直观的表示出尿样中发生变化的重要的9种内源性代谢物,并通过提取离子的准确质荷比推测了其中的4种代谢物,即为标志物。采用HPLC法建立了大鼠血浆、尿液和粪样中桂皮酸和丹皮酚的测定方法,以苯丁酸为内标,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处理后进样分析。使用Synergi fusion RP C_(18)(250 mm×4.6 mm,5μm,Phenomenex)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10μL。采用HPLC-MS法建立了大鼠血浆、尿液和粪样中白芍苷和芍药苷的测定方法,以栀子苷为内标,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una C_(18)(150 mm×4.6mm,5μm,Phenomenex公司),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25:75,v/v),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分流比为1:3,进样量为10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CDL温度为250℃,Heat block温度为200℃,雾化气流速为1.5 L/min,检测器电压为1.60 kV,检测方式为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SI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503.15(白芍苷与芍药苷)和m/z 411.20(内标,栀子苷)。采用HPLC-MS法建立了大鼠血浆和粪样中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和3-表去氢土莫酸的测定方法,以己酸孕酮为内标,经过乙醚萃取处理后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una C_(18)(150 mm×4.6 mm,5μm,Phenomenex公司),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75:25,v/v);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467.30(去氢土莫酸与3-表去氢土莫酸),m/z469.35(土莫酸),m/z465.35(猪苓酸)和m/z 470.30(内标,己酸孕酮)。所建立的方法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灌胃给予健康大鼠桂枝单煎液、白芍单煎液、牡丹皮单煎液、茯苓单煎液和复方提取液后指标成分的体内药动学和排泄行为差异,并用于灌胃给予模型大鼠复方提取液后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情况下虽然各成分的给药剂量相同,但药动学行为因不同存在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与给予大鼠单煎液后药动学参数比较发现,给予复方提取液后,多种成分在体内的V_z,CL_z和MRT_((0-t))显著增加,尿粪排泄率均降低,且最大排泄比率出现的时间延迟;与给予健康大鼠复方提取液后药动学参数的比较发现,给予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后,化合物在体内的V_z和CL_z显著增加。结果表明,以复方制剂方式给药后活性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极性较大的成分经由肾脏排泄明显,而极性较弱的三萜酸类成分肾排泄较弱或基本不经过肾排泄。另外,部分三萜类成分在粪中最大的排泄比率有两个明显的排泄峰值,推测可能是由于与其共存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将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代谢组学、统计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手段相结合,研究了桂枝茯苓胶囊所含药材的化学成分,建立了药材和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并提出质量评价方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其病理模型的模式识别、疾病的诊断与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的干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考察了药材单煎液和复方制剂中相关活性成分在健康大鼠或子宫肌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过程,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杨雪娇[4]2000年在《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牡丹皮作为一种常见中药,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抑制肿瘤、抗癌及解热镇痛等作用。本文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利用硅胶柱及TLC法分离了丹皮中的各种活性物质,并对丹皮酚作了红外光谱鉴定。用水蒸汽蒸馏法获得丹皮中易挥发组分,对其进行了GC/MS分析,对其中的化合物分子结构式和含量作了首次报道。并对丹皮酚进行β—环糊精包合,得到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以改善丹皮酚的水溶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其次,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丹皮酚,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丹皮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在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100Bar,萃取时间为75min时,萃取的效果最佳,提取率为94.1%;再次,对丹皮酚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大肠杆菌为作用标靶测定了不同因素对丹皮酚的抗菌性能的影响。首次指出了丹皮酚对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并证明了丹皮酚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大肠杆菌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MetAP2法对丹皮中的各组分进行了抗癌活性研究,找到了其中具有强抗癌活性的两馏分的色谱分离条件并分析了它们的结构。

杨菲[5]2008年在《硼、铝敏化荧光法测定中药成分丹皮酚、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文中提出研究了中药活性成分丹皮酚、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与硼砂或铝离子反应前后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发现这些中药活性成分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与硼砂或铝离子反应生成荧光络合物,使反应体系的荧光显著增强。基于这种荧光敏化作用,制定了测定中药材中这三种活性成分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1.研究了中药徐长卿的活性成分丹皮酚的光谱性质,发现丹皮酚本身的荧光很弱。在pH 4.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丹皮酚能够与AlCl3反应生成荧光络合物,使荧光显著增强。Al(Ⅲ)-丹皮酚络合物的最大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96 nm和455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053。基于这一荧光反应,制定了测定中药材中丹皮酚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23 ng ml-1。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得徐长卿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为1.00%。2.中药棕榈子的活性成分原儿茶酸本身的荧光很弱,加入硼砂或AlCl3后均可使荧光显著增强。分别研究了两个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测得两种荧光络合物在各自最大激发波长下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07和0.053。基于原儿茶酸的两种荧光反应,建立了测定棕榈子中原儿茶酸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7和0.36 ng ml-1。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得棕榈子样品中原儿茶酸的含量为0.0705%。3.研究了中药川赤芍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的光谱性质,发现没食子酸本身的荧光很弱,加入硼砂或AlCl3均可使荧光显著增强。分别研究了两个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测得两种络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066和0.049。基于这两种荧光反应,建立了川赤芍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9和0.33 ng ml-1。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得川赤芍样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1.18%。

郭敏[6]2008年在《无机元素与丹皮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丹皮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宗药材,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所产的凤丹皮因质量佳疗效好而被誉为地道药材,安徽亳州、山东菏泽、重庆垫江和湖南邵阳均有引种栽培。来自不同产区的丹皮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对丹皮的质量评价主要以丹皮酚等有机成分含量为标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无机元素对人体具有药理作用,同时无机元素对中药材的有机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无机元素角度研究药材的质量已成为中药材质量研究的热点。关于无机元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但在丹皮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无机元素角度出发,寻找铜陵丹皮的无机元素特征,研究无机元素与丹皮道地性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三种无机元素作为微肥,研究其对丹皮质量控制的作用,为丹皮质量标准的建立和GAP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安徽铜陵凤凰山、安徽亳州、山东菏泽、重庆垫江和湖南邵阳五个产地同一种质(凤丹)的丹皮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铝(Al)、砷(As)、硼(B)、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锂(Li)、镁(Mg)、锰(Mn)、钼(Mo)、镍(Ni)、磷(P)、铅(Pb)、硫(S)、硒(Se)、硅(Si)、钛(Ti)和锌(Zn)等22种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陵丹皮中的Cd、Cu、Mn、Ni、Pb、Ti、Z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丹皮并且两两正相关,可作为铜陵丹皮的特征无机元素。丹皮药材和土壤中的Al、B、Ca、Co、Cu、Mg、Mn、Pb、Ti、Zn、K和Ni共计12种元素中除Co和Ni表现负相关外,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对上述五个产地丹皮药材的主根长度、主根粗度、韧/木、丹皮酚含量和丹皮多糖含量等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个产地丹皮的外观无显著差异,内在有机成分丹皮酚和丹皮多糖以铜陵丹皮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对无机元素和有机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陵丹皮七种特征无机元素Cd、Cu、Mn、Ni、Pb、Ti、Zn均与丹皮酚和丹皮多糖呈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上述七种元素是铜陵丹皮质量优良的原因之一。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选取Cu、Mn、Zn三种元素作为微肥,对山东菏泽三年生大田丹皮同时进行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试验。采样分析丹皮的折干率、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和药材的主根长度、主根粗度、韧/木、丹皮酚含量、丹皮多糖含量及无机元素含量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微肥的叶喷和根灌两种施用方法均提高根皮的折干率,提高丹皮酚和丹皮多糖含量,对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丹皮根系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PAL活性。Cu、Mn、Zn无论是叶喷还是根灌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丹皮药材中Cu、Mn、Zn元素的含量,叶面喷施情况下,Cu、Zn、Cd三种元素之间、Mn和Ni、Cu和Pb、Cu和Zn、Ti分别和Cu、Mn、Zn之间表现出了协同效果;在根灌情况下,Zn和Ni、Mn和Pb、Ti分别和Cu、Mn、Zn之间表现出了协同效果。

白梓静[7]2012年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HPLC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以及中药材在含量测定时的指标成分选择。研究报告部分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冲剂、消炎利胆冲剂、咽扁宁冲剂、皮炎消冲剂、复方生化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体包括以下5个部分。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康冲剂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妇炎康冲剂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含量以及同时测定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分别为甲醇~(-1)%醋酸溶液(25:75)、水(A)—甲醇(B),梯度洗脱(0~15min,58%B;15~35min,80%B;35~40min,58%B);检测波长分别为280nm、254nm;流速分别为1.0mL min~(-1)、1.2mL min~(-1);柱温28℃。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分别在1.408~704、1.096~548、1.0976~784、0.6888~492、1.0136~724、0.5824~416、0.5152~368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3%、102.1%、100.2%、99.97%、98.93%、100.83%、99.38%,RSD分别为0.86%、0.70%、1.34%、2.57%、1.53%、2.42%、2.64%。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芍药苷、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建立了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分析虎杖苷: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波长:306nm;流速:1.0mL·min~(-1);虎杖苷在0.424~84.8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9)。分析白藜芦醇:流动相为乙腈-4%冰醋酸(27:73);波长:308nm;流速:1.2mL·min~(-1);白藜芦醇在2.44~244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8)。分析芍药苷: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0:60);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芍药苷在1.008~168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8)。分析大黄酸、大黄素: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80:20);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大黄酸、大黄素分别在0.054~180μg·mL~(-1)、0.0612~204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关系(r=0.9999)。采用HPLC测定消炎利胆冲剂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芍药苷、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此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消炎利胆冲剂的质量控制。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咽扁宁冲剂中梓醇、肉桂酸、绿原酸的含量建立了咽扁宁冲剂中梓醇、肉桂酸、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梓醇: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95:4:1),波长212nm,流速1.0mL·min~(-1);肉桂酸:流动相为甲醇~(-1)%冰乙酸溶液(50:50),波长278nm,流速1.2mL·min~(-1);绿原酸:流动相为甲醇-3%冰醋酸溶液(15:85),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梓醇、肉桂酸、绿原酸分别在3.36~168、0.156~104、0.3544~177.2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梓醇102.09%,RSD1.09%;肉桂酸102.12%,RSD0.99%;绿原酸100.7%,RSD1.14%。此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咽扁宁冲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炎消冲剂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了皮炎消冲剂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丹皮酚流动相为:甲醇-水(67:33),波长274nm,流速1.0mL·min~(-1);黄芩苷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5:45),波长为278nm,流速为1.2mL·min~(-1)。丹皮酚、黄芩苷分别在0.136~272、1.428~476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丹皮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1.39%.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2%,RSD1.33%。此方法可用于皮炎消冲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结果满意。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生化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mm×250mm,5μm),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柚皮苷、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4~116.9、1.06~42.4μg·mL~(-1)。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复方生化颗粒的质量控制。

李芳[8]2009年在《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文中认为目的:以桂枝茯苓丸方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用“半仿生提取法(SBE法)”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式。方法:首先对桂枝茯苓丸方药进行文献综述和饮片质量鉴定研究。提取工艺研究时,先将方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以均匀设计U_7(7~4)表布点实验,桂皮醛、肉桂酸、丹皮酚、总萃取物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方药超临界CO_2萃取(SFE-CO_2)的较佳工艺条件;再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用SBE法提取,以U_9(9~1×3~3)表布点实验,芍药苷、肉桂酸、苦杏仁苷、茯苓酸、总多糖、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SBE法较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该方药SFE-CO_2法和SBE法较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用比例分割法优选SBE液和WE液(水提液)较佳醇沉浓度,以及该方药醇(AE)提的较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对SBE法、WE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WAE法(水提醇沉法)、AE法(醇提法)的5种提取液进行了多指标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因为化学等值不一定生物等效。又对5种提取液作活血化瘀、抗实验性痛经、抗炎、增强免疫和改善大鼠乳腺增生作用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同时对5种含药血清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和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最后综合评判,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提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桂枝茯苓丸的剂型改革研究,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草案)。结果:(1)优选出的桂枝茯苓丸方药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6℃、分离温度32℃、萃取时间3.5h。(2)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SBE法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pH依次为5.0、7.5、8.0;提取时间依次为2.0h、1.5h、1.5h。(3)SB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60%。(4)W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70%。(5)醇提较佳浓度为70%。(6)5种方法提取液(SBE、SBAE、WE、WAE、AE)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判值顺序为:Y_(SBE)>Y_(AE)>Y_(WE)>Y_(SBAE)>Y_(WAE)。(7)5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相对应的特征峰总面积以SBE液最大。(8)5种方法提取液血清指纹图谱以SBE液含药血清色谱峰特征峰总面积最大,共有峰重叠率最高。(9)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综合评价结果以SBE液最佳,最大耐受量试验动物无一死亡。(10)5种方法提取液及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试验表明,SBE液及其含药血清综合评价值最大。(11)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制订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结论:桂枝茯苓丸方药提取,以先将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SFE-CO_2萃取,其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再用SBE法提取为佳。SBE法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与其他提取方法(WE法、SBAE法、WAE法、AE法)作相应比较,药效物质含量高,药理作用强。本研究再一次验证了灰思维方式指导下的SBE法研究设计是科学、合理和先进的,丰富和完善了“用灰思维方式建立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基本研究模式,拓展了中药研究开发的思路,并为其他含挥发性成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提取及二次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快速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李木子[9]2014年在《栀子、白术及牛膝等饮片的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北京相关机构的调查确定,栀子、白术、牛膝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其饮片包括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牛膝及酒牛膝。其中定性分析方面多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定量方面多采用色谱法测定部分指标成分的含量。然而,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多变的作用特点,对于中药而言,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存在缺陷。基于此现状,本文以这九种药材饮片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的控制水平。1.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研究首次采用C18反相薄层色谱代替传统的硅胶薄层色谱,对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的研究。相较于原有质量标准中的定性鉴别,本研究中白术及其炮制品的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法,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鉴别的准确性;而各药材饮片的前处理方法更为简便,展开剂更为简单,安全;同时C18反相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反映信息一致,可用于药材的高通量、快速检测。2.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的指纹图谱。栀子饮片及炒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9个特征峰,焦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5个特征峰,10批不同厂家的栀子饮片相似度在0.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炒栀子饮片相似度在0.90以上,9批不同厂家的焦栀子饮片相似度仅在0.70以上;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0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焦白术相似度在0.70以上;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4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13批不同厂家牛膝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以上,5批不同厂家酒牛膝相似度在0.70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的特征峰进行了指认。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指纹图谱中的8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指认;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了6个特征峰;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的7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的指认;通过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初步指认,能够得到各饮片更加完整的化学成分信息。2.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和二萜色素类化合物(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中内酯类化合物(白术内酯Ⅰ、Ⅱ、Ⅲ)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苍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牛膝及酒牛膝中植物甾酮类化合物(p-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的九种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准确度范围为95%~105%,方法学均符合规定,证明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九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3.水煎液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白术、牛膝等9味饮片水煎液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水煎液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含量;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牛膝及酒牛膝水煎液中p-蜕皮甾酮的含量,并与上述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机试剂提取液及水煎液中各类成份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变化规律。

孙颖光[10]2013年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知母及其复方制剂中多组分同时分析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之一,味甘、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双苯吡酮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微量元素及大量的黏液质等。具有抗炎、抗菌及镇痛解热作用以及抗衰老、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作用。目前知母及其复方制剂已广泛的用于临床。本文采用LC-MS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利用其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知母中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同时研究了知母贝母复方制剂(二母制剂)的6种成分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排泄规律,为进一步合理使用中药复方提供理论基础。第一部分HPLC-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知母中的9种成分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知母中9种化学成分(4种甾体皂苷成分、2种双苯吡酮、2种异黄酮及1个蒽醌类化合物)的HPLC-ESI-MS分析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对不同来源知母与知母的不同部位的质量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方法:取知母药材粉末约1.0g,精密称定,加入30mL乙醇,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60min,放冷,称重,用乙醇补足至原重量后,摇匀,过滤(0.45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10μL进样后测定。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在MRM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并对30批不同来源的知母和知母不同部位进行测定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30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区分和分类。质谱色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在同一周期内进行转换同时监测;源喷射电压(正离子)5500V;(负离子)-4500V。离子源温度:600℃。雾化气(Gas1):40psi,加热气(Gas2):50psi,帘气:25psi。色谱条件:色谱柱: Diamonsil C18column(250mm×4.6mm,5μm);柱温:30℃;洗脱程序:0-2.5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95, v/v)线性变至乙腈-0.1%甲酸水(55:45, v/v);2.5-5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5:45, v/v)线性变至为乙腈-0.1%甲酸水(95:5, v/v);5-20min,乙腈-0.1%甲酸水(95:5,v/v)下等度洗脱;最后流动相的比例迅速转变为最初的乙腈-0.1%甲酸水(5:95, v/v)。每次进样前要预平衡6min,再进行梯度洗脱。运行时间:20min;流速:800μL/min,进样量10μL。结果:在一定浓度区间内9种活性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1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2.21%和2.34%;平均回收率96.8%~103.9%,RSD0.81to2.32%;样品储存于4℃,48h内稳定性良好(RSD <2.28%)。30批样品含量采用上述HPLC-ESI-MS方法测得。同一周期内通过转换正负离子源20min内可完成一次分析。MRM正负离子扫描模式降低了噪音水平,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30批样品总含量范围为23.01到132.65mg/g,含量差异较大。HB-4,HB-5和HB-6含量最高(132.65,120.59, and116.92mg/g);而HBL-1, HBL-2和HBL-3含量最低(23.01,34.09, and29.68mg/g)。30批样品总含量平均值90.46mg/g。6批样品(HBP-1,-2,-3andHBS-1,-2,-3)略低于平均总含量,HBL-1,-2,-3总含量最低。知母皂苷BII是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43.79mg/g,其次是芒果苷36.13mg/g。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30批知母药材成功分类区分,证明了道地药材质量最佳。知母地上地下部分均含有活性成分,并且含量较高,也应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知母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第二部分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口服知母、贝母与复方提取物后血浆中6种成分及其药动学比较目的:二母制剂,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症的传统中药复方制剂,最早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景岳全书》和《急救仙方》等著名方剂学中医古籍中。该制剂不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东方国家如韩国也被广泛使用治疗咳嗽和哮喘。二母制剂由知母和贝母两种药材等比例组合后提取制备。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是二母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研究建立一种基于多组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的HPLC-MS方法,并用于大鼠灌胃给予知母、贝母单味药材提取物和知母、贝母混合提取物后该6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其药-时曲线,阐明各自药动学参数与特征,并比较了单方与复方制剂的药动学差异,考察了配伍对活性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知母(100g)、贝母(100g)粉碎后分别用70%乙醇按1:10,1:10,1:5的比例回流提取3次后浓缩至2g/mL的提取物。知母和贝母提取物按1:1比例混合后制成二母制剂。知母和贝母提取物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AⅢ、含量分别为8.76,21.16,74.24,4.16,0.32和0.57mg/mL。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知母或贝母提取物,知母、贝母混合提取物后,由眼眦静脉丛取血,取血时间为5,10,15,30,60,120,180,240,360,480,600,1440,2160和2880min。样品置于肝素化的试管内,离心得到上清液为血浆样品,采用沉淀蛋白法预处理样品,内标为磺胺甲噁唑。C18色谱柱,洗脱程序0-7.0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95,v/v)线性变至乙腈-0.1%甲酸水(55:45, v/v);7.0-10.0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5:45, v/v)线性变至乙腈-0.1%甲酸水(95:5, v/v);10.0-15.0min,乙腈-0.1%甲酸水(95:5,v/v)下等度洗脱;最后10.0-15.2min流动相的比例迅速转变为最初的乙腈-0.1%甲酸水(5:95, v/v)。每次进样前要预平衡6min,再进行梯度洗脱。流速:800μL/min,进样量10μL。离子源为电喷雾(ESI),正负离子多周期同时扫描,多反应模式监测(MRM)进行定量。监测分为3个阶段,0-6.19min在负离子模式监测新芒果苷和芒果苷;6.19-6.22min由负离子模式转换成正离子模式;之后在正离子模式下监测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A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内标。6种被测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新芒果苷m/z583.0/331.0,芒果苷m/z421.1/301.0,贝母素甲m/z432.5/414.5,贝母素乙m/z430.5/412.5,知母皂苷BII m/z903.1/417.2,知母皂苷AⅢ m/z741.4/417.3和磺胺甲噁唑m/z254.0/156.0。药动学数据采用非室模型处理,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达峰时间(Tmax)和峰浓度(Cmax)由血药浓度曲线直接获得。消除常数(k)由曲线最后4个点的斜率的对数计算得到。消除半衰期T1/2=0.693/k。结果:血浆中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分别在4.63~1852.8、2.92~1168、3.56~1424、4.44~1776、4.40~1760和4.00~16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6),最低定量限(LLOQ)≤2.27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7.8%,相对误差(RE)为-7.4%~7.4%。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0.6%~102.3%。大鼠灌胃知母或贝母单味提取物和混合提取物后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药动学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灌胃知母提取物相比,复方提取物大鼠的芒果苷和新芒果苷的Cmax和AUC均显著增加,T1/2有所下降,Tmax无显著性差异。灌胃知母和灌胃复方制剂后,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与灌胃贝母提取物相比,灌胃复方提取物大鼠的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Cmax和AUC都显著增加,T1/2明显延长,Tm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好,节约时间和试剂,可用于大鼠灌胃提取物后血浆中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的药动学研究。根据药动学结果由此可推断二者配伍可影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并可以初步推断知母和贝母配伍的合理性。第三部分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口服知母、贝母与复方提取物后胆汁和尿液中6种成分及其在胆汁和尿液中的排泄动力学目的:二母制剂,用于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症的传统中药复方制剂,最早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景岳全书》和《急救仙方》等著名方剂学中医古籍中。该制剂不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东方国家如韩国也被广泛使用治疗咳嗽和哮喘。二母制剂由知母和贝母两种药材等比例组合后提取制备。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是二母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大鼠胆汁和尿液中6种成分——新芒果苷、芒果苷、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的HPLC-MS方法,并用于大鼠灌胃给予单味知母或贝母药材提取物和二母混合药材提取物后,该6种成分的胆汁和尿液排泄动力学研究。通过比较口服不同提取物后的排泄动力学参数,考察其配伍对活性成分的排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知母或贝母药材提取物和知母贝母混合药材提取物,麻醉后行胆管切开术,分别在2,4,6,8,10,24,36和48h收集胆汁样品。另取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知母或贝母药材提取物和二母混合药材提取物,收集0–4,4–8,8–12,12–24,24–36,36–48,48–60和60–72h尿液。采用直接进样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内标为SMZ。C18柱,洗脱程序0-7.0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95, v/v)线性变至乙腈-0.1%甲酸水(55:45, v/v);7.0-10.0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5:45, v/v)线性变至为乙腈-0.1%甲酸水(95:5, v/v);10.0-15.0min,乙腈-0.1%甲酸水(95:5,v/v)下等度洗脱;最后10.0-15.2min流动相的比例迅速转变为最初的乙腈-0.1%甲酸水(5:95, v/v)。每次进样前要预平衡6min,再进行梯度洗脱。流速:800μL/min,进样量10μL。离子源为电喷雾(ESI),正负离子多周期同时扫描,多反应模式监测(MRM)。监测分为3个阶段,0-6.19min在负离子模式监测新芒果苷和芒果苷;6.19-6.22min由负离子模式转换成正离子模式;之后在正离子模式下监测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A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内标。6种被测成分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新芒果苷m/z583.0/331.0,芒果苷m/z421.1/301.0,贝母素甲m/z432.5/414.5,贝母素乙m/z430.5/412.5,知母皂苷BII m/z903.1/417.2,知母皂苷A Ⅲ m/z741.4/417.3和磺胺甲噁唑m/z254.0/156.0。测定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提取物后胆汁和尿液中6种化学成分累积排泄率。结果:结果表明,所测的6种活性成分仅有不足7%的原型从尿液中排出;不足5%的原型从胆汁排泄。灌胃知母贝母复方提取物和单方提取物后该6种成分表现出显著不同的排泄行为。灌胃复方提取物后6种化合物在尿液中的排泄水平均高于单方提取物的排泄水平(约4倍到14倍)。而在胆汁排泄中,灌胃复方提取物后只有芒果苷、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排泄水平高于单方提取物,其余3种成分新芒果苷、知母皂苷BII和知母皂苷AⅢ的排泄水平均低于单方提取物。结论:经方法学考察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大鼠胆汁和尿液中6种成分浓度的测定及排泄研究。无论口服知母贝母复方提取物还是单方提取物待测的6种成分在体内都经过了广泛的代谢或生物转化。不同的代谢机制导致了不同的排泄行为。第四部分HPLC-MS法同时测定金莲清热颗粒中7种成分的含量目的:建立HPLC-MS法测定金莲清热颗粒中荭草苷,牡荆苷,金丝桃苷,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的方法。方法:取金莲清热颗粒,研细,精密称定粉末0.500g,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腈50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100W;频率:25kHz)处理1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乙腈补充所失的重量,摇匀,离心,0.45μm滤膜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稀释20倍后进样10μL。质谱色谱条件:MRM正负离子扫描模式、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在同一周期内进行转换同时监测;源喷射电压(正离子)5500V;(负离子)-4500V。离子源温度:600℃。雾化气(Gas1):40psi,加热气(Gas2):50psi,帘气:25psi。色谱柱:C18Diamonsil column(250mm×4.6mm,5μm);柱温:30℃;洗脱程序:0-2.5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95, v/v)线性变至乙腈-0.1%甲酸水(55:45, v/v);2.5-5min,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5:45, v/v)线性变至为乙腈-0.1%甲酸水(95:5, v/v);5-20min,乙腈-0.1%甲酸水(95:5,v/v)下等度洗脱;最后流动相的比例迅速转变为最初的乙腈-0.1%甲酸水(5:95, v/v)。每次进样前要预平衡6min,再进行梯度洗脱。运行时间:20min;流速:800μL/min,进样量10μL。结果:在15min内金莲清热颗粒中7种主要成分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4%,99.28%,101.6%,101.3%,100.5%,101.9%和98.86%(n=3)。RSD值分别为1.12%,1.36%,1.57%,1.74%,1.52%,1.43%和0.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金莲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第五部分HPLC-MS法同时测定知柏地黄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目的:建立HPLC-MS法测定知柏地黄浓缩丸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小檗碱,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取知柏地黄丸适量,研细,精密称定粉末0.4133g,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乙腈50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25kHz)0.5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50%乙腈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0.45μm滤膜滤过,溶液稀释20倍后取10μL进样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800μL/min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在15min内知柏地黄丸中9个有效成分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7.4%,99.2%,100.3%,101.8%,99.5%,101.6%,99.6%,101.7%和98.86%。RSD值分别为1.2%,1.6%,1.0%,0.7%,1.5%,0.4%,1.0%,1.1%和0.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细胞固相色谱法研究牡丹皮中的效应成分[D]. 朱建梁. 安徽大学. 2013

[2]. 基于病理网络整合调控机制探讨牡丹皮萜苷—多糖双组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组分结构特征及“组分—靶标—效应”关系研究[D]. 陈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桂枝茯苓胶囊的代谢组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D]. 高晓霞.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4]. 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D]. 杨雪娇. 广东工业大学. 2000

[5]. 硼、铝敏化荧光法测定中药成分丹皮酚、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D]. 杨菲.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6]. 无机元素与丹皮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D]. 郭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D]. 白梓静. 延安大学. 2012

[8]. 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 李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9]. 栀子、白术及牛膝等饮片的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D]. 李木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0].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知母及其复方制剂中多组分同时分析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 孙颖光. 河北医科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