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姜玉生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服务台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2016年7月—2017年5月的护理管理效果,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护理管理;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7.06%,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69.44%,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为2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理念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满足当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并且明显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理念;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301-02

对精神科而言,在这里治疗的患者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异常和行为能力异常等问题,而且很多患者都不具备自主能力和自知力,与其他科室相比,该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是不同的[1]。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通常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并且长期处在紧张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中,对护理工作存在很高的倦怠心理。本研究主要针对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本院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管理模式的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2016年7月—2017年5月的护理管理效果,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6例。实验护理人员年龄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7.5±5.1)岁,其中男性护理人员5例,女性为29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6.7±5.4)岁,其中男性护理人员6例,女性为30例。两组护理人员在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具体流程:第一,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精神科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应该在该科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首先建立激励体制,为护理人员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与支持,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兴趣和热情,同时还需要关注护理人员全面发展,定期组织培训和进修,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整合完善排班模式,因为精神科通常工作负担比较重,困难比较多,所以需要完善排班模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患者护理人性化。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主体地位,为患者打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首先,对患者和家属等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其次,保持整洁良好的环境,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和更换被褥等;再次,对患者哈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如治疗事宜、日常注意事项等,告知家属正确服药的方法,不能多服和错服;最后,一些患者很容易狂躁和行为冲动,有些严重甚至会自杀,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纠纷、差错等事件的发生率,该发生率=差错护理人数与纠纷护理人数之和在总护理人员中的百分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对比,按照调查结果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标准:非常满意:患者十分肯定和赞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患者比较肯定和赞同护理工作;不满意:患者不肯定和不赞同护理人员工作[2]。护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人数与满意人数之和在调查患者总人数中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所包括的全部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计算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组间差异用P值表示,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可知,实验组护理理差错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差错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护理差错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差错和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人性化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以人为本,也就是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将该重点作为护理工作的根本,尤其是精神科护理工作,本身存在较大的工作量和难度,在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错误和纠纷事件,因此,需要考虑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兴趣,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护理人员自信心,这样才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得到更多患者的肯定和满意[4]。

本文主要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两组护理差错、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可知实验组的护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7.06%,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69.44%,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为25.00%,这就说明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两组存在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良好与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精神科的护理环境,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促使护理人员保持愉悦情绪,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久而久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和意见就逐渐减少,以此帮助构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还有助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发展,精神科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最重要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郎宇飞.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4):159-159.

[2]李新华,李风雨.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90-291.

[3]陈英.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1):00034-00034.

[4]叶浏婷.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1):148-149.

论文作者:姜玉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姜玉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