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考察总结报告论文_朱菊芳 林嘉莹

大西北考察总结报告论文_朱菊芳 林嘉莹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这次大西北考察总共花了我们十天时间,这十天里我们由西至东,参观了大西北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文化,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得到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

关键词:大西北;自然景观;人文;传统文化

我们的第一站是敦煌莫高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相当于当今的香港、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和重要的通商口岸。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同学们看着这些无与伦比的飞天壁画和佛学艺术,眼里闪着熠熠生辉,这大概就是对艺术最大的尊重吧,我们时而无言地驻足凝视,时而和同伴讨论一段壁画内容,听着耳机里导游的讲解,仿佛和这些壁画一同进入了历史的长河,我们在这长河里漂泊翻滚,经历了沧海桑田,却仍不屈不挠地往前爬行,想看看这长河尽头究竟是怎样的风景。

当天晚上,我们欣赏了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它将敦煌的历史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当我们沿着平缓的坡道进入《又见敦煌》剧场的时候,我们惯常的思维已经被颠覆。平日里习惯了迈上台阶登堂入室,而这里却像是把你变成了微渺的一滴水,让我们自然地聚集成一条由观众合成的溪流,顺势而下,自然地向深处汇集。但是,这里才是真正巍然耸立的文化殿堂。 当我们正在黑暗中遐想期待时,随着轰然而起的音乐,骤然亮起的灯光,历史的闸门陡然在我们眼前打开:一个个鲜活的敦煌历史人物从我们面前穿梭而过,然后分列于大厅的两旁。从张骞到相夫公主,从索靖到张议潮,从异域商旅到当地村民,一直到近现代的王道士,这一幕幕从人们的视线中川流而过,就在这一瞬间,敦煌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一股脑儿倾泻在人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欲挽其袖同行共语。然时光飞逝,如长河而逝,这些鲜活的面容,最终都被漫漫的黄沙和历史的烟云一次次淹没!而这,才仅仅是这出宏篇大剧的前言和序幕! 我们有幸,享受了这样一场精美的文化的盛宴,向敦煌文化又走近了一步。

离开莫高窟后,我们来到了玉门关,它是古丝绸之路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在茫茫的戈壁荒漠里,老远就看到了这铁栅栏圈起的土台。来到近前,若不是看到前面石碑上醒目的隶书红字,还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那文人墨客们千古吟咏的“玉门关”。

第二天,我们依然在沙漠中穿行,鸣沙山和月牙泉,这是一对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鸣沙山是一座天然的沙山,绵绵的细沙犹如水波。坐在骆驼的背上,随着它的步伐晃动,穿梭在这金色的波浪中,恍若霞光铺满的海面,波澜壮阔;起风时,脚下的沙浪盘起一圈圈涟漪,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给人一种几乎要被这流沙冲走的错觉。虽然很累但是真的收获很多。月牙泉被高大沙山围绕着,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为了月牙形,卷着沙吹进环山洼地里的风,会沿着水域四处的山坡做离心运动,把带来的流沙向上旋推,将大量的流沙抛向山脊的另一坡面,这就是月牙泉身处流沙包围之中. 却历经千年不被沙掩的奥秘。

大西北之行渐渐进入尾声,在最后的几天里,我们在西安进行了长时间考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说起西安,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兵马俑,在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我们便乘车赴往临潼,前往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缘于1974年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发现的大型从葬坑—秦兵马俑坑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陶马与真马大小相似,与今天的相比有些小,兵俑依据真人烧制,容貌不一,神态各异。这些兵俑的共同特征是:中分发型,留须。陶俑和陶马是彩陶因长期埋于地下,发掘出土后颜料很快会氧化脱落。

兵马俑的典型代表有跪射俑,头饰向左偏以保持平衡,单膝撑地,戴有护膝,着士兵鞋,“左脚搓,右脚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被誉为兵马俑的镇馆之宝;还有军吏俑,又叫板立俑,是文职,身穿布袍,无铠甲;再有是将军俑,两层战袍,表情严肃,肚子微隆,这或许就是“将军肚”的由来吧。出土文物中还有两大精品,一是青石铠甲,它由612片磨制的青石片用青铜丝串缀而成,是首次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的铠甲。再一是1980年出土的两乘青铜马车,车、马、御手均为青铜按实物一半比例制作,车箱分为前后两室,御手坐于前,主人乘于后,车后有门,室内有轼,可坐可卧,前面和两侧开有窗户,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辒輬车”;铜马车构造复杂四匹铜马铜马车的主体用青铜制作,另有1500多个零件用金银制作。这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结构最复杂、装配最讲究、形体最壮大的古代青铜车马。兵马俑以它无穷的魅力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宏伟,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

最后一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717950件(组)。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这次考察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高的地域风情,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西北的地域,风情,都和我们东南方有很大的差别,这次考察是十分宝贵的经历,我们的精神在这里受到洗礼,艺术文化受到熏陶,而这些都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我们只是这里存在的一瞬间。

作者简介:朱菊芳(1996.09—),女,江苏苏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分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林嘉莹(1997.01—),女,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分院,环境艺术专业。

论文作者:朱菊芳 林嘉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大西北考察总结报告论文_朱菊芳 林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