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论文_袁智强

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论文_袁智强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若无法妥善处置道桥工程中的短期项目,将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进程,甚至会阻碍项目中大型机械设施的稳定运转,极易引起施工沉降、地表产生裂缝等现象,大幅度下降道桥建设质量,降低道桥应用寿命。因此,采用科学的软基处理办法,显得非常关键。

关键词:道桥工程;软基项目;处理方法

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家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及进步。但是,在道桥工程施工中依旧有许多悬而未决的质量问题。道桥 项目施工中最重要的内容即软基,软基施工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含 水量很大、极易变形、承载能力低等,但是,软基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因此,需要按照软基的不足,提出科学的处理方法,是能够弥补软基 问题的有效措施。

1、软基处理的基本特征分析

(1)软基内的含水量较高,软基地理模式在山区城市公路中比 较常见,与原来的传统土质地基有明显的含水量区别,软基内的含水 量十分丰富。但是,不足之处是,软基无较好的渗水性能,虽然含水 量能够达到 70% 之上 [1]。通常情况下,若软土层含水量比重恒定时, 土壤流动性将加大,所以,此时应当加强地基巩固。但是,道路建设 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在处理软基时,首先需要采取科学可行的办法 对其进行加固,如此就可以在根源上确保软基的稳固性,促使道桥建 设的顺利开展。

(2)具备很强的压缩性能,整体研究分析显示,人软基的属性 特征直接影响着其后期建设,例如在施工过程应当采取额外的方法来加固软基,在具体施工时能够采取挤压排水原理,将土壤内剩余的水 分排出,如此就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稳固性。但实际操作时将遇到许多 问题,例如,如果该方法未起到效果,遭受挤压后,软基内的粘土反 而未牢固,就会给路桥建设留下安全隐患,这样既阻碍了施工的顺利 进行,还下降了工程质量。

(3)渗透能力很低。在施工阶段,假如软基内沙土与粘土的比例太高,再加之工作人员对其处理不当,将大幅度削减软基内粘土固化周期,如此导致软土凝固所消耗的时间较长,延长了气泡出现的时间, 而诸多气泡的产生,还将堵塞排水管道,影响路道桥建设的正常开展。

2、道桥建设中软基处理方法

2.1软土挖掘

软土挖掘和鱼塘内的清淤施工类似,当深度低于两米时,能直接借助挖掘机,并辅助人工把软土挖掘到桥基范围外加以堆放,也能够运送至取土坑位置;当深度超过两米时,要根据从上部到中间的顺序展开分层挖掘,在必要的状态下还能临时修建便道,方便运送车辆出入。

桥基坡脚中软土需要彻底挖除,把边部根据台阶状加以挖掘后及时填充;若软土出现小滑塌,就能根据 1:1~1:2 的坡度来挖掘,软土开挖施工办法是:

(1)把软基施工范围中的现有设施及设备与树木均清理或移至 施工范围之外,防止影响软土开挖处理

(2)动工前,首先在两边挖掘, 临时排水槽,便于减小地区中的地下水位,立即清理地表积水;选取一侧修建临时通道,在挖掘时所 有运送车辆均要经过便道出入,把软基挖掘完以后就清理便道。

(3)挖掘软机要采取挖掘机处理,挖掘的土方, 以自卸车运送, 通常选择 3 台挖掘机逐一在便道两边进行开挖,边开挖边朝后退,而且挖掘便道。挖除的软土要及时运送,不能在现场范围内长期堆放。

(4)及时平整挖掘好后的软土基地,再在两边挖掘排水槽,令 基地表面无积水,若水不能排除,还要设立积水坑,且用水泵抽出水 坑内的水,通过自检确认达标后,通过监理项目时仔细验收,确定达 到标准要求后进行后期施工。

(5)把软基开挖好后,应当对基底进行整平和碾压,碾压好后 需要基底的碾压度超过 93% 之上,再按照要求复原边桩和中桩,均匀撒上一层石灰。填充以前,还应精准测绘地表横断面,记录相关数据, 在对基地承载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6)开挖形成的软土运送至弃土厂集中堆放,现场要按照实际 状况加强防水和排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粉喷装复合地基方法

在道桥建设阶段,若采取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来处理软基,将会起到良好效果,能够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且这项技术属于化学属性的

加固方法。若在处理软基时采取粉喷装复合地基方法,就应当选取最恰当的机械设施,并对原材料的筛选更加谨慎。例如,石灰粉与水泥粉配置是否合理、搅拌的均匀性等 [2]。通常情况下,因为软基内的含水量较高,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粉来充分搅拌,加速软土凝固速度。 整体而言,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能够提高软基防压性,所以得到普遍使用。

2.3水泥拌和桩方法

若要有效处理软基,能够采取水泥拌和方法,并且通过反复实验显示,这项方法好处较多。首先,其能够充分借助原状土,并且无需使用许多水泥。其次,采用该方法加固地基之后,就不会影响土地重量, 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地面下沉问题。最后,路桥施工阶段能够发现采用该方法不会影响建筑结构,噪声也很小。

2.4分层填换

(1)换填以前,先检测基底确定宽度、平整性和高层等是否符合 相关要求,等中桩和边桩复原好后,通过自检确定达标后,通过监理 项目师仔细检验,经过检验确定达标后,进行分层填换处理。

(2)以基地表层具体高层为基础,分层计量换填宽度。通常情况下,松铺厚度不得超出 30 厘米,具体宽度应比设计确定的宽度大 50 厘米,如此是为了确保边缘位置也可以获得较好压实 [3]。在一些不平整路段,应采取人工展开全面修整,针对粒径超过 10 厘米的原材料,要采取人工降将之立即清除至现场之外。

(3)根据就近原则筛选换填材料,采用自卸车运送。把换填材料 立即运送至施工场地后,对其具体含水量展开采样检查,以检查结果 与相关测试结果为基础确定碾压最好含水量,再按照具体含水量结果, 经过洒水闷料,提升含水量或经过翻晒减小含水量,保证具体含水量 处在最好含水量之内。针对闷料周期,根据水分布局保证均匀,并防 止粘轮为准加以把控。

(4)借助自卸车做好卸料后,立刻采用推土机将之推平再检查高 层和换填厚度。在填充填料时,要严格把控换填厚度,先计量每车料 相应的换填面积,再借助自卸车从料场把填料运送到施工场地,从其 中一头开始展开等距填换,操作时应科学调整布料的实际位置和疏密 度,确保布料的均匀度,且加速换填处理速度。

2.5高强度夯实方法

当前,高强度夯实软基该种处理方法一般会被用在防压性很弱的软基内。并且,通常情况下原来处理软基时,工作人员大都采取强度很低 的施压办法,但在后续实践过程发现,该种办法的应用无法提高软基防 压性能,也不能对施工提供帮助。但是,若合理地采取高强度夯实法, 就可以有效防止传统处理技术中的不足,进而使软基变得更为稳固。但 是,这个技术尽管很厉害,也有许多不足,比如在施工之前,需要处置 软基时通常会消耗较长时间,并且工作强度较高,夯实效果并不好。所 以,若想充分体现高强度夯实方法的优点,就应当在应用以前仔细检查, 保证机械设施稳定运行,如此才能够明显改善软基处理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道桥建设中必定会遇到软基处理情况,若软基处理 不善也将直接影响着道桥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注重道桥中软基处理 方法。而且若想做好软基处理任务,首先应实地勘察现场,及时选择 最恰当的施工办法,且在施工时持续更新施工工艺,为道桥建设提供 技术支撑。如此才可以提高道桥稳固性以及延伸道桥应用期限,为人 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赵立伟 .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J]. 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22.

[2]何洪平 . 浅析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J]. 建材与装饰,2019(28):257-258.

[3]张超 . 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72-73.

论文作者:袁智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设者》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探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论文_袁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