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_马丽娟,陆晓琴

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_马丽娟,陆晓琴

马丽娟 陆晓琴

(新疆巴里坤县妇幼保健所 新疆 巴里坤 839200)

【摘要】 目的:对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80例缺铁性贫血婴幼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组60例,其中观察1组采取健康教育,观察2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对照组未采取上述方法。结果:观察1组相较于观察2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SI、TIB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改善婴幼儿机体含铁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健康教育;辅食营养素;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67-02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儿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其常见病因包括婴幼儿初生时机体含铁量低、生长发育快、饮食缺铁以及长期少量失血等,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婴幼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本文选取180例缺铁性贫血婴幼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该疾病的效果进行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80例缺铁性贫血婴幼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儿86例,女性患儿94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23±0.54)岁,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入选标准:①②③3组患儿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1组:对婴幼患儿的家长进行喂养知识、喂奶指导、辅食营养素补充品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告知家长对年龄未满2周岁的患儿应尽量进行母乳喂养,有针对性地就喂养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说明和指导。利用自制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知识手册》以及《婴幼儿喂养技巧指导手册》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观察2组:在采取观察1组预防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本次研究中选择由天添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包,指导婴幼儿家长注意用法,口服,每天1包,连续6个月。对照组:未采取上述预防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在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措施实施6个月后,采集婴幼儿静脉血并利用TKE85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患儿的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利用SI、TIBC试剂盒及铁标准液(朗道公司生产)、血生化分析仪(日立7020)对患儿血清铁、总铁蛋白结合力进行检测。

评价标准:以WHO标准为依据,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诊断。轻度贫血:HGB90~110g/L;中度贫血:HGB60~89g/L;重度贫血:HGB<60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1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5.00%)相较于观察2组(6.67%)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3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儿SI、TIBC水平比较

观察1组患儿SI(14.28±3.45μmol/L)、TIBC(63.23±9.36μmol/L)、观察2组患儿SI(16.67±4.01μmol/L)、TIBC(57.28±8.12μmol/L)分别与对照组(12.31±4.24μmol/L)、(69.46±11.32μmol/L)比较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婴幼儿体内铁含量较低,引起的血红蛋白合成降低,作为婴幼儿的常见营养性疾病,长期以来缺铁性贫血都是临床防治的重点。由于在婴幼儿阶段缺铁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应当给予缺铁性贫血高度的重视。在缺铁状态下会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健康。

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于婴幼儿的喂养方法不当。其中,不合理的辅食添加与母乳喂养不足是关键因素,而上述两类因素的起因通常因家长缺乏婴幼儿相关喂养知识所导致。此外,辅食添加不够科学。母乳已经无法满足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的进食需要,应当另外添加辅食,而如果辅食添加的种类不够丰富或添加的时间不够及时就会造成铁摄入的不足。本次研究中,观察1组相较于观察2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SI、TIB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家长真正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坚持母乳喂养。同时,也有利于家长规避不良的喂养习惯,养成科学、及时地添加辅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卢桂强,马翠梅,陈润丽等.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3,29(16):2067-2068,2071.

[2]袁敏,黄中炎,廖珊珊等.健康教育联合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8):4779-4781.

[3]杜玉文.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14):99,137.

论文作者:马丽娟,陆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联合添加辅食营养素补充品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论文_马丽娟,陆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