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高校学报主编观念的更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学报论文,观念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已经在很多国家产生了震撼性冲击,引起各个领域首先是经济领域的大变革。近年来,知识经济在我国也初露端倪。目前,知识经济正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知识经济将对高校学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新高校学报主编观念势在必行,本文试对此略作论述,敬请同仁指正。
一 知识经济的出现及主要特征
知识经济的崛起,源自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这一革命改变了人们原先应用知识所受到的空间、时间限制,使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使用方式发生革命,大大提高了知识商品化的能力,知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即经济的增长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一词,最先是美国学者马克普鲁等人在本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初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信息经济”,1986年福来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6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1997年末,联合国研究机构又作出估计,认为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将在未来30年全面产业化,人类将逐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这一变化,将比200 年前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的意义更重大,更深远。知识将成为带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类劳动方式将不断地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和不断开发新资源的方面发展。概括起来,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经济。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 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1倍。有的未来学家推测,今天的科技知识将不过是2050年的1%。知识的剧增,使得信息量不断扩大和处理加快, 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使经济系统的产品、服务、效率、企业形象、生产、流通、交易等概念与操作都发生变化,如现在的网上贸易就是例证。
第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地位与作用更加重要。现代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不仅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更重要的是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也会使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生变化。这样,知识在生产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表现为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不断上升。据统计,发达国家GNP 的增长中,科技进步因素的贡献,本世纪初为5%—20%,50、60 年代为50%左右,80年代上升到60%—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明显地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
第三,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空前加强。知识经济将改变传统经济的特性,生产日益社会化,世界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的是“国际性综合产品”,市场规模和容量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知识与技术具有的共有性和外部性,从而使企业间的关系、竞争或合作的方式、市场结构等发生变化。正如西方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力量迁移》一书中指出的,从个体生活、国内政治到全球竞争,谁就能够控制知识这一力量源泉,谁就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由于知识、信息、技术这一为人们共享的特点,就打破了以往生产的封闭性和垄断性,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合作进入了无国界的网络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活动已经与世界市场网紧紧联结,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由于信息化而大大缩短,地球也因之成了“地球村”。
二 知识经济对高校学报的影响
如前所述,知识经济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巨大。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首当其冲会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高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课程体系、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等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载体,面对知识经济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第一,高校学报作为知识传媒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报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部分,在知识传播、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这种地位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高校作为人类知识、技术创新和传播的场所,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学术刊物,拥有深厚知识、技术、信息背景,享有独特的优先传播权;二是高校学报具有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是定期出版物,其出版周期比图书等其他传媒要短得多,能迅速及时地将现代知识与信息普及到全社会,传播给亿万读者;三是高校学报具有阅读方便的优势,高校学报将知识与信息集纳化、系统化,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思考,引发创造性思维并付之实践。高校学报的这几个主要优势,将进一步强化高校学报作为出版大军中重要一员的地位。
第二,高校学报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责任更加重大。迄今仍在发展中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也都会有大量的知识,它们都要向知识型的农业与工业转化,但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所含知识的量更高、更丰富、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知识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不但改造传统的产业,还将促使一批现代化知识产业崛起。于是,高校学报就成为这种新型的知识与信息得力的传媒,并且由于显示了集纳化、系统化和可持续阅读、引发创造性思维优势,愈来愈成为人们改造世界、发展经济的工具。
第三,高校学报要求得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高校学报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传媒,在出版产业中的优势如前已述,但是,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并不容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知识的外延在不断扩展,深化与扩展千变万化,速度又很快,自然要求高校学报对知识与信息的含量更多、更丰富、更新鲜、更有用,传播速度也要更快。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高校学报的内在质量有进一步提高,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报要有学术性、创造性。
三 高校学报主编要树立四大新观念
笔者认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学报主编要树立四大新观念:
第一,要树立知识竞争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与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刊发稿件要以内稿为主,有的甚至认为不宣发外稿。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再过分强调高校学报的内向性,势必会影响高校学报的知识创新程度和信息的新颖性,不利于学报的知识竞争。知识竞争观念的树立,就是要把学报放在全世界、全国或者整个知识领域来参与竞争,不分校内校外,知识无界限,只要是捕捉到了最新的知识成果,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树立知识竞争观念,也是知识经济信息化、国际化趋势的要求,知识与信息全球一体化发展,谁家学报拥有了最新的知识与信息,谁家学报的地位就会得以提高,其影响就会愈来愈大,社会竞争力也会愈来愈强。
第二,要树立精品学报的观念。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讨论“精品”的问题,特别是出版界大力倡导“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同样要实施精品战略,主编要树立起精品学报的全新观念。精品学报是一种品牌的形成,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一旦形成,不仅可以扩大市场占有量,而且会扩大其影响,会成为某一领域的标志。然而,精品学报不是一蹴而就,由于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精品的根基在于内在质量和外在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精品学报在内容上表现为:首先是所发表的成果必须舆论导向正确,能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能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其次是所发表的成果必须具有先进的学术性或隐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再次是精品学报要求内容编排规范化,能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出版标准。精品学报在形式上表现为,包装达到封面艺术、字体艺术、版面设计艺术、插图艺术和精美的印刷技艺的最佳结合,同时也要遵守国家有关出版物封面设计、插图及装帧的规定。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谈得上精品学报,只有精品学报,才会有竞争力、生命力。
第三,要树立经营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学报是高校主办的理论刊物,是阳春白雪,订户少、读者寡,难以取得经济效益。事实上,目前众多的学报都在做着赔钱的买卖。因此,树立经营观念,改变学报靠学校拨款的局面势在必行。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以竞争为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学报如果没有经营观念;仍旧守着学校投入的那一点小钱,是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树立经营观念可从如下方面努力:一是扩大信息量,增强知识新颖性;二是积极开展与学术期刊相适应的广告业务,把知识变活;三是积极推介科研成果,加强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成为高新技术成果与生产部门的桥梁;四是精打细算,降低成本,扩大发行。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学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有所改观。
第四,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高校学报是知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其地位作用前面已述。但是,办好学报,关键在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所以,高校学报主编要有全新的人才观念,要挑选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熟悉编辑出版业务,乐为人作嫁衣裳的编辑人才充实编辑部。有了这样的人才,学报的竞争力就会增强,就会在知识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