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论文_杨乃全 应良红 朱源生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否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者对炎症反应抑制作用的差别。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0 mg/day)和瑞舒伐他汀组(10 mg/day),在入院时(他汀使用前),24小时以及一周时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心肌标志物的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水平在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给药后24小时出现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治疗一周。瑞舒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结论:瑞舒伐他汀比辛伐他汀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关键词: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白介素-6;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识码】A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人群入选于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我们共筛选了101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瑞舒伐他汀组53人,辛伐他汀组48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分别由阿斯利康公司和默沙东公司提供。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来确定,如果患者出现下面三个之中的一个就可以诊断:(1)静息性心绞痛:休息或轻度体力活动时出现胸痛不适,一般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2)新发心绞痛:一个月内新出现的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心绞痛分级III级以上,平地步行一千米或上一层楼即可引发胸部不适;(3)恶化性心绞痛:胸痛程度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增加等。根据2014年 ESC心肌梗死统一定义,若患者有心肌梗死的证据,如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或)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而无心电图ST段抬高则称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定义为有胸部不适临床症状,同时伴有相邻的两个胸前导联ST段弓背抬高大于0.2mv或肢体导联弓背抬高大于0.1mv,以及心肌标志物的明显升高。排除标准包括:(1)入院前再使用他汀类药物;(2)入院前两周内使用过激素;(3)入院前两个月做较大外科手术;(4)恶性肿瘤;(5)谷丙转氨酶升高大于3倍;(6)血清肌酐大于1.5mg/dl。本研究方案获得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学术委员会的通过并且所有的入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案 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连续征募。患者详细的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均由心脏专科医生采集并记录在案。采集人口信息,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家族史以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和服用相关药物等。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心电图,心电图ST-T改变等详细记录。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心肌标志物在下列三个时间点检测,即入院时(他汀使用前),24小时以及一周。患者被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0mg/d)和瑞舒伐他汀组(10mg/d),所有患者都接受指南推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他标准治疗药物,所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适合再灌注和没有禁忌症情况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根据2014年ESC指南采取TIMI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也行急诊PCI治疗。

1.3实验室检测 患者外周血标本采集后即刻离心,收集血清和血浆并储存于−80°C冰箱用于检测炎性标志物。患者入院空腹12小时后采集另一份血标本用于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等指标。所有血液标本的检测均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以SPSS软件包进行正态性检验,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SNK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

3结果

实验期间我们未观察到辛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有任何副作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类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1),而且基线肌钙蛋白、白细胞、白介素-6、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尿酸等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表2)。

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在辛伐他汀治疗后24小时呈现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CRP, 14.9±8.7vs 17.1±9.5; IL-6, 16.1±13.9 vs 19.6±15.7, P>0.05),而瑞舒伐他汀在给药后24小时便开始显著地降低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CRP, 12.2±6.85vs 16.9±8.7; IL-6, 13.6±13.7 vs 21.5±19., P<0.05),并且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治疗一周时(辛伐他汀组CRP, 9.6±5.8vs 17.1±9.5; IL-6, 10.6±7.1 vs19.6±15.7. P<0.05; 瑞舒伐他汀组 CRP, 6.3±3.6vs 16.9±8.7; IL-6, 6.4±4.2vs21.5±19., P<0.05)。

尽管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给药后24小时两者降低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CRP, 12.2±6.85vs 14.9±8.7; IL-6, 13.6±13.7 vs 16.1±13.9, P>0.05),但是,一周时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降低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的能力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CRP, 6.3±3.6vs 9.6±5.8; IL-6, 6.4±4.2vs 10.6±7.1, P<0.05)。

4结论

本项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水平在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后24小时便开始出现了降低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治疗一周。指南推荐的日常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比辛伐他汀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

参考文献

1.Strandberg TE, Vanhanen H, Tikkanen MJ. Effect of statins on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ancet. 1999;353(9147):118-119.

2.Ross R. 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0(2):115-126.

论文作者:杨乃全 应良红 朱源生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论文_杨乃全 应良红 朱源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