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明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谷区论文,北京市论文,成效论文,公民道德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平谷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顶天气、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入耳入脑入心,为首都生态强区建设营造了和谐社会氛围。
一是争创文明幸福家庭,人人参与道德实践。平谷区从2011年开始,以亲缘、血缘、地缘为纽带,创新整合各类争创、评选活动要素,在全区深入开展了“文明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每年按照全区农业家庭总数的1%、5%、10%左右评出区、镇乡、村三级“文明幸福家庭”。到2013年,扩展为文明幸福家庭“1+X”创建工程。“1”即文明幸福家庭评选,“X”是结合“诚信经营”“科技致富”“志愿服务”等不同主题拓展活动内容,包括“诚信农家”“百姓明星”“致富标兵”等六大主题创建活动。活动实施以来,全区27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开展了创建活动,近90%的农户参与其中,共评选村级“文明幸福家庭”19082户、镇级“文明幸福示范家庭”9351户、区级“文明幸福标兵家庭”2015户。预计到2015年,村级“文明幸福家庭”将达到5万户,占全区农业家庭的50%。全区各界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普及百姓宣讲,人人传播道德风尚。平谷区从2009年开始,通过开展百姓宣讲,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宣传文明道德风尚,陆续开展了千场宣讲到基层、千颗星报告会等活动,从而推广了一个好形式、宣传了一批好典型、培训了一支好队伍,为基层群众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宣传、自我提高打下扎实基础。首先是宣讲数量多。五年来,先后组织区、镇乡(街道、工委)、村(社区)和家庭四级架构的百姓宣讲团近千支,来自区内各行业的近万名先进典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宣传员。其次是宣讲内容实。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第三是宣讲受众广。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街心、公园、广场、夜场、果园等形式,运用数控广播、微博等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宣讲,实现全区300个村庄社区全覆盖,累计宣讲5000余场,直接受教育群众达40多万人次。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人人学习道德榜样。首先是学雷锋常态化。黄松峪乡的刘树海几十年如一日学雷锋,被称为“当代雷锋”,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大东沟村成为全区有名的“雷锋村”。其次是倡导诚信经营。2012年以来,被称为中国蟠桃第一镇的刘家店镇寅洞村,在果农中开展“诚信村、厚德果、幸福人”创建活动,用良心换品牌,这一做法在全镇得到了推广,“不让一个不符合标准的桃子流入市场”成为当地果农自觉遵守的准则。第三是引导群众致富。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张涛通过创办农业合作社,使当地农民成功实现了“一产员工化”,吸收社员2000余人,并且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人,平均每户每年从合作社收入4万多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平谷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全区将通过大力实施“六三”工程,加快使“一区四化五谷”的战略蓝图早日变成平谷发展的美好现实。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今后,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大载体建设提升道德影响力。首先要以人为载体找准先进典型。从社会角度关注社会问题、从百姓角度关注群众需求、从宣传角度关注宣传导向等三个方面挖掘典型,用群众评选的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其次要以事为载体吸引群众参与。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使之品牌化,吸引各部门和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第三要以物为载体打造特色产品。通过打造国家级、市级、区级、乡镇级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加深内容建设提升道德吸引力。首先要群体分众。根据市民、农民、学生、工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其次要内容分层。改变上下一般粗的情况,重点是家庭要培育、学校要教育、社会要引导,增强内容的差异性。第三要宣传融入。内容上融入本区元素、特色上融入本区发展方向、习惯上融入百姓生活,增强内容的有效性。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掌握宣传话语权。要坚持渠道制胜,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上主动发声。首先镇乡街道、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基层中还有基层的意识,强化宣传意识、队伍意识、渠道意识,实现道德实践新闻线索和信息的共享,从而牢牢掌握道德宣传的话语权。其次要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为基础壮大宣传队伍。让群众宣传员真正沉下去,深入到基层村口街头、农家炕头、田间地头,及时发现、挖掘冒热气、带露珠的好人好事、创新经验和文明风尚,在更广的范围进行传播。第三要切实发挥主流媒体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引导公众对道德失范现象客观理性思考,使主流道德牢牢占据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