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旋杆菌常用治疗方法论文_岳春燕

胃幽门螺旋杆菌常用治疗方法论文_岳春燕

岳春燕

(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6150)

自19世纪末期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黏膜组织中被检测出来后,相关医学研究者发现它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类属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群,能够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导致胃癌的发生,主要聚集在胃末端与肠管连接的部位。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类病菌的检测通常用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13碳尿素酶呼气试验。当HP显阳性时则需要采取治疗方法进行积极的治疗,当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方式较多,但治疗时均离不开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用药现状可以具体划分为含克拉霉素三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几种。根据患者对相关药物耐药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

一、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

通常在临床上应用最广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代表性最强的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这类药物能够抵御攻击因子,同时能够有效保护胃黏膜[1]。除此之外H2受体拮抗剂也是市场作用于胃炎类疾病的常用药物。这类药物对胃炎以及存在溃疡性出血的症状能够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尽管如此此类药物无法针对HP感染起到有效的清除作用,鉴于此为了达到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降低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诸多不良后果,可在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的同时联合对HP具有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根治治疗。

二、含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一)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类属红霉素抗生素群,目前应用范围较广能够针对的病菌类型也较多,但在所有对抗菌群中对革兰氏菌以及链球菌等常见菌有较强的敏感性。较多的研究资料证明克拉霉素的药理动力迅速,能够在2小时内快速达到峰值并有效抑制相关菌群,药物吸收度较好。在治疗HP感染时能够有效中和胃酸,增加胃酸本身的杀菌作用。

(二)单一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接诊到胃溃疡伴随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其次多例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均可能同时伴随HP感染,而经HP试敏发现该菌虽然能够适应胃酸环境,但对多数抗生素均有敏感性。目前单独用药治疗胃炎以及胃溃疡时可能无法合并胃黏膜保护剂与具有攻击因子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能达到治愈效果的概率不足20%。单独使用克拉霉素后能够产生耐药菌株,反而能够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三)二联治疗

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中二联用药的基础形式是以抗生素搭配抑酸剂,通过改变胃内酸碱环境抑制HP的生长和繁殖。二联用药相比于单一用药有增强克拉霉素抗菌的功效。常见的抑酸剂有胃舒平以及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药物,配合抗生素使用具有着增强药效的作用,但不足之处是缺少胃黏膜保护,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

(四)三联治疗

自幽门螺旋杆菌被发现后相关的医学研究机构就已经将对抗HP的三联用药方案明确。其中应用了青霉素、甲硝唑、质子泵抑制剂三类药物。经过研究此三种药联用后的疗效以及HP清除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们常用的青霉素有阿莫西林以及氨苄西林、青霉素G钠等药物,它作用与三联治疗过程中主要起到干扰细菌合成的效果,而质子泵抑制剂中常用的药物集中于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本身具有溶于胃酸的特性,与胃酸相互作用后能够以亚磺酰胺的形式存在,亚磺酰胺本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不仅能够抑制胃酸同时能够相互作用生成胃黏膜保护剂,对受损胃黏膜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

三、铋剂四联疗法

(一)铋剂药物

铋剂主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其药物动力学原理主要是指铋剂类药物遇酸后能够沉淀,并形成保护膜预防治疗过程以及细菌感染时对胃黏膜造成的应激反应。胃炎以及其他相关疾病均能够导致胃蛋白酶异常活跃,胃蛋白酶活跃的状态下能够导致细菌过度增生。铋剂的应用能够抑制这种生物反应,通过与胃酸的结合产生黏蛋白酶,并使其刺激PGE2的生成,最终产生胃黏膜保护层,降低胃黏膜不良应激反应。

(二)铋剂四联疗法

目前已经明确的铋剂四联疗法中常用的药物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包含青霉素、克拉霉素、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基本的联用方案将铋剂与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基础药,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以及四环素等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针对胃炎疾病的药物同时具备了保护机制和攻击因子,而在一般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合铋剂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段中提到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拉霉素均属于我国广谱抗生素中常用的种类,其抑菌效果均显著,但相应的能够产生耐药菌株,长时间服用导致较多的不良后果,鉴于此不论是三联治疗还是四联治疗均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3]。

四、服药方法

应HP感染导致的胃疾病在单一治疗的状态下疗效不明确,但通过合理的联合用药能够提高HP的清除率。HP对各类抗生素均有敏感性,但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这种现象影响着抗生素最终的应用效果,HP感染治疗时,推荐饭前服用铋剂,饭后服用抗生素,开始治疗时尽量以小剂量抗生素为主,疗效不明显时逐渐递增。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五、结束语

HP是目前发现的构成胃炎以及其他胃疾的重要感染因素。经调查HP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唾液传播等,主要寄居在胃与肠管衔接的幽门处,也因此被称为幽门螺旋杆菌。由于HP对各类抗生素均具有敏感性,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胃炎的治疗方案较多。具体的治疗方案以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三类联合应用 。本文针对(铋剂四联疗法、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两种治疗方法展开分析,而两种联合治疗的方式疗效均显著,能够长期应用于今后的治疗过程中[4]。

参考文献:

[1]王云溪,王玉静,歧红阳.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及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性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7):1535-1538.

[2]俞文,阿布都热依木,艾孜木,等.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为基础的四联方案治疗248例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3):172-178.

[3]杨迪,卢光荣,林李淼.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对胃黏膜剥离术后溃疡愈合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0):40-43.

[4]邓志燕,万强.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19):145-149.

论文作者:岳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胃幽门螺旋杆菌常用治疗方法论文_岳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