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初探——以漳州市基站站址专项规划为例论文_林晓勤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 363005

摘要: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技术参数规划应以4G网络为主要参考,以5G网络为目标,确定城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整体布局,进而在下一步各详细规划中进行落实,有效增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宏基站 站间距 分区单元 站址布局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of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 in Central City

——Taking the special planning of station site in Zhangzhou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technical parameter planning of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hould take 4G network as the main reference,with 5G network as the target,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urban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and then implement it in the next detailed planning,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Acer Station;Station spacing;Partition Unit;Site layout

1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城市生活越来越依赖信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城市的移动通信网络会由4G迈向5G。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重要组织部分。

2规划的目标与意义

专题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实现对市中心区内公用移动基站布局的科学规划,推动通信业务的有序开展,有效控制城乡电磁场强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持城乡整洁,保护城市景观,促进中心城区通信设施的合理建设发展,营造创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气氛。

规划将推进城市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而且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持续深入,推动移动生产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交通物流、智慧家庭等行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展,并将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到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带来的成果。

规划契合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对通信资源的统一规划,加强运营商在市政工程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合作,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建设模式、有效节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漳州市中心城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

3.1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影响因素

对于漳州市中心城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以下影响因素是应该主要考虑:

(1)宏观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规划区通信用户的通信消费习惯和通信消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通信技术发展: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现在网络已经从2/3G网络发展为4G网络,通信业务从以语音、短信为主转变为以数据通信业务为主,通信新业务层出不穷。

(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影响到人口的分布以及建筑物的类型与密度,人口的分布影响到业务量的分布,建筑类型与密度影响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分布。

(4)各运营商现状:各通信营运商的业务发展现状和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分布现状是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

(5)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目标:各通信营运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业务发展目标对通信业务量的预测与基站的建设目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通信行业环境:漳州市通信行业环境,包括行业管制、竞争程度、市场成熟度等。

3.2与中心城区规划的衔接

随着漳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范围的不断扩张、手机的大量普及,以及视频数据等新业务的急剧发展,尤其是3G和4G网络大规模商用以来,用户的通信需求不断增长,带来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这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大,但一直以来未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主要由各通信运营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面临着选址难、建设难等诸多困难。

规划的目标旨在将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纳入城市规划体系,通过编制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确定城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整体布局,进而在下一步各详细规划中进行落实,有效增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可操作性。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中,分析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与城市用地分类的匹配关系,最后对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3.3规划技术原则

在规划期内,4G移动通信网络将逐步替代2G/3G移动通信网络,并向5G网络演进,因此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技术参数规划应以4G网络为主要参考,以5G网络为目标,并综合基站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业务分布以及站高、使用频率、覆盖深度等因素。

信号覆盖目标:对于中心城区需要满足深度覆盖要求,在考虑建筑穿透损耗的情况下,98%面积以上室外区域平均场强达到-80dBM以上;对于郊区及工业园区需要满足连续覆盖要求,在不考虑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情况下,98%面积以上室外区域平均场强达到-85dBM以上。

容量目标:依据规划期内的人口数及手机用户数,以满足到2030年用户数174万至224万人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为容量目标需求。

规划对象——宏基站:宏基站是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站型,是移动话务量的主要承载者,其设备容量大,覆盖范围大,天线高度安装略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目前的室外宏基站主要采用室外一体化的建站方式,仅需安装室外一体柜,占用空间小。

分析三要素:

1、天线挂高对站间距的影响

综合分析链路预算、天线挂高等因素,并通过数据模型得出,随着天线挂高的增加,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能够实现最大覆盖半径的增加,即天线挂高越高覆盖距离就越远。但通过对天线高度增加产生的增益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站高下增加天线挂高,产生的增益是不同的,呈边际递减趋势。当天线挂高在55米以上时,天线挂高增加带来的增益减小,同时相应的成本也在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很小,故对天线挂高及塔桅选型的建议为:

(1)高度在30米至40米之间,平台间隔一般取3米;

(2)最低平台一般不低于30米且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2层至3层;

(3)各类平台的数量按铁塔高低和所处环境进行设置;

(4)密集市区、一般市区宜选用落地景观塔,郊区宜选用三管塔。

4小结

充分考虑城市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求、人民生活需要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模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片区的通信需求量进行预测,确定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规模,对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做到定量和定位,切实有效的指导通信设施的建设,保障通信事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期内,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应统一规划,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满足不同运营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城市通信基础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民群众通信信息水平,实现运营商之间、运营商和政府之间、运营商与通信用户之间的共赢,最终达到促进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3)《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

(4)《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5)《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7)《漳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我市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

(8)《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支持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五条措施的通知》

论文作者:林晓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城市中心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初探——以漳州市基站站址专项规划为例论文_林晓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