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长期教育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_长效机制论文

党员长期教育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_长效机制论文

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进性论文,受教育论文,长效机制论文,党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围绕提高思想素质和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机制

要按照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于一般群众、业务能力高于一般群众、工作业绩高于一般群众的要求,坚持思想政治、业务能力、道德文化建设并重的原则,在学习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体现灵活性、在考核考评上突出实效性,真正建立健全一套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

一是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载体建设。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机制的重要载体,是保持党员干部持久学习兴趣的有效抓手。要坚持制定和完善党员中长期学习计划和集中轮训等制度,营造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促使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设计和运用科学化、多样化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围绕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需求,丰富和深化党建工作的传统载体,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时俱进,在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比如,可搭建经常性的专家教育平台,选择建立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开通党员网上学习园地,等等。要把学习教育与党员的自我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教育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习教育真正能够解疑释惑、学以致用。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集中学习教育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集中教育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党员集中学习教育要以“坚定方向、结合实际、务求实效”为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和集中轮训制度,建立规范党员集中学习档案制度和考勤制度,改进党员集中学习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习内容上,既要突出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更要探索对党员进行各种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在学习方式上,必须选择党员喜爱、灵活机动的形式,如岗位竞技、演讲答辩、心得交流等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枯燥、呆板、沉闷的局面,将学习教育贯穿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营造党内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党员个人学习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适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能够激发党员个体学习内动力的制度。如,建立党员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组织推荐阅读制度,等等。

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党员学习教育机制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每位党员能否把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平常时期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能够豁得出去”。因此,要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定期开展党员民主测评和学习成效的检验,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检查、考评、激励和约束制度。要通过经常性的考核和测评检查党员理论学习的实际成效;要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作为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要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党员干部中“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深学浅一个样”的状况。

二、围绕保障党员权利和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

要在党组织内部进一步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从体制和机制上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党员充分知晓党内情况,参与讨论和决定党内问题,从而营造一种既有党内民主,又保持宽松舒畅的和谐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当前,需要在体制上理顺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形成一个责权明晰、相互配合、有效制约的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要建立党代表的提案制度,加强代表同党员的联系,保证党代表在会前认真听取和征求本单位或本地区广大党员的意见,并客观地、负责任地将这些意见集中、整理后带到党的代表大会上去。要逐步扩大在县(区)进行党代会常任的试点,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探索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并建立代表提案的处理和回复机制。要在机制上理顺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关系,细化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议事规则,确保重大问题交由全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决策要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同时还要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二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使党内提名集合更多的民意。通过适当的竞争机制以及在党内创造比较公开的信息环境和比较自由的舆论环境,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第二,健全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抓好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试点。适应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杜绝变相等额选举,努力克服搞形式、走过场现象,保护、支持候选人之间正常的竞争。第三,严格实行任期制。经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一般在任期内不要变动。同时,还应根据现实的需要完善各级党组织的任期制、弹劾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其成为制约和监督各级领导班子的“刚性”机制。

三是完善党务公开的制度措施,切实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目的是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逐步解决党务工作神秘化,普通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对党内事务了解不多的现状。通过会议、文件、媒体等多种形式,逐级和及时向党员通报党代会报告、党的各级组织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情况。要建立情况反映制度。明确下级党组织、党员对党内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与程序。注意发挥党代表反映党员呼声、保护党员权利的作用。要实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疏通党员民主参与渠道,做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提出与变更以及党的有关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事先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预告并广泛征集党员的意见。要建立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各级决策机关除了要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外,还要“建立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是党务向社会公开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

三、围绕落实党员责任和规范党员行为,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

要着眼于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作用、体现党内关爱、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一套切合本地本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服务机制。

一是健全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重要途径。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把党员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会、政治学习日等各项活动,作为制度来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纳入对每个党员的考评序列。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党员。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制订并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流入地党组织活动;拓宽流动党员与流出地党组织的网上(及电信、书信)沟通渠道,为流动党员参与流出地党组织活动提供保障。要高度重视“两新”组织中党员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从资金、场地、时间等方面为他们开展正常的党组织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改正缺点、修正错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条重要措施。要规范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民主评议党员的程序和要求,按照党章和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以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表彰优秀党员,鞭策后进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具体操作上,要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深入开展情况通报、互相谈心、党性分析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重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党支部要,综合各方面情况,负责任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对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党员,要加强教育转化,督促整改,对经教育不改的,要严肃处置。建立民主评议结果对外公示制度,充分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是健全和规范党员“入口”和“出口”制度。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需要从制度上严把党员“入口关”。当前,要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推荐制度、谈话制度、培训制度、公示制度、票决制度、宣誓制度、转正制度、考核制度、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党员发展质量保证制度,确保发展工作的规范化,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出口”不畅也是影响当前党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健全和规范党员“出口”制度,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吐故纳新、充满活力的健康状态。要在建立客观、公正、规范、稳妥的党员评议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暂行规定》,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那些群众威信低下、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不发挥党员作用、经教育而又不愿意改正的党员,及时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只有把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贯穿于党员管理工作中,作为党员队伍发展和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是建立健全党内关爱和服务制度。开展党内关爱和服务是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增强党员归属感的重要保证。针对基层部分党员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等导致的大病就医、因病致贫的情况,或者由于企业改制、下岗待业、子女就学等客观条件导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现状,必须尽快建立党内关爱和互助制度。如建立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经济、技术、能力“富裕”型党员与老弱病残“发展滞后型”党员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关爱和互助制度;制定实施党内关爱帮扶困难党员计划,等等,让生活困难党员能够及时得到组织和同志的帮助,感受到“家”的温暖,以改变党内困难党员群体想发挥作用却又无能为力的现状。进而,增强困难党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参与党内生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制度,让广大流动党员走到哪里都有归家的感觉。

四、围绕激发党员活力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健全党员激励约束机制

要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肌体健康为目标,建立健全一套以考核、评比、奖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在党内营造一种奋勇争先、和谐共进、拒腐防变的生动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制度。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是加强党员管理,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保持党组织肌体的生机活力,营造奋勇争先、共赢共进氛围的重要保证。要以党章和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依据,以单位、部门为基本单元,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工作实际,科学确立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管理内容,赋予每个党员相应的岗位职责,明确相应责任,建立合理可行的具体目标,将党员参加党内活动、联系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加以细化和量化,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定期向党员本人反馈考核结果等形式,督促党员积极履行义务,促进各项指标的落实,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议党员、党内表彰、典型宣传以及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立赏罚分明的党员奖惩制度。建立赏罚分明的奖罚制度是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对广大党员而言,要鼓励党员讲奉献精神,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但作为体制性的制度和机制而言,更要强调客观公正和赏罚分明。建立赏罚分明的党员奖罚制度,就是要在党内弘扬正气,激发党员干部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要坚持物质奖励和荣誉并重的原则,对圆满完成责任目标的党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奖励,并且旗帜鲜明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党员要给予批评,并从制度上加以惩戒,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履行职责,向先进看齐。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党员有机会脱颖而出,让能干事的党员有舞台参与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把党员创优与干部的任免、使用结合起来,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约束制度。加强党内约束和监督是保证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保证。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约束体系,重点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制定对严重失职、重大决策严重失误、用人失察失误以及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督。

五、围绕增强先进性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党员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动力,更需要各级党组织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制度和机制平台。

一是要对党员发挥作用提出具体化要求。不少地方党组织对于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往往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笼统化、抽象化。多数党员觉得这些原则要求离自己很远,因此并不真正关注。而一旦联系一个时期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对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党员不仅会高度重视,而且还会努力去做。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把定期对党员发挥作用提出具体化要求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并抓好落实。提出党员发挥作用具体化要求既要符合党章要求,又要切合本单位和党员的实际;既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普通党员通过努力都能做到。此外,要通过固化重温入党誓词、佩带党徽、挂党员标示牌、示范岗等活动形式,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促使其进一步树立党员观念,增强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归宿。要建立党员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报告思想和工作制度,定期接受群众的评议,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党员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联系户”制度,督促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要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认领公益岗位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尤其是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基层锻炼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向群众通报工作制度、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制度、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建立群众考核评价制度,把考核评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广大群众,让群众进行监督评判。

三是要不断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是通过具体实践体现出来,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已经创造出大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广大党员的先进性风采。要认真总结这次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把那些有效的活动载体固化为党员发挥作用的经常之举,并要结合实际,不断推陈出新。当前,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目标,通过创建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等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要通过建立经常性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认领公益岗位活动;建立党员应急小分队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围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要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管党意识,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认真抓好落实;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切实把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其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奖罚,确保责任落实。要完善经费投入制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要完善党务工作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适应党的建设工作任务的需要,健全党务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力量,并切实加强党务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全面推进党务干部多岗位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收稿日期:2006-11-06

标签:;  ;  ;  

党员长期教育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_长效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