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论文_罗欢梅

梅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定位与城市的融合度。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住宅小区的规划、交通、住宅、环境及建筑节能方面进行论述设计策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设计;全装修住宅;因地制宜;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周边有学校、公园及河流,生活及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13.6 万 m2,地上建筑主要由 7 幢高层住宅、商业配套、小学、老建筑组成。其定位为高档、全装修住宅小区。该建设项目用地虽然规整,但却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如技术指标、建筑限高、建筑退距、日照分析、户型种类及面积要求、老建筑迁建、商业配套建筑面积分配及位置选择等等。

二、总平面规划设计策略

(一)建筑布局

根据实际情况,对日照分析、建筑间距及退距、建筑形态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从内到外沿河住宅建筑高度依次降低,注重塔式住宅与迁建老建筑的有机围合与呼应,形成了空间丰富且具有特色、尺度亲切宜人的滨河居住群体空间环境(图 2)。

(1)在总平面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各方面要求,合理利用基地有利因素,总体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将小学校舍及运动场布置于基地西侧,沿城市道路单独开设出入口,方便学生及教师出入。教学楼位于场地东北角,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

(2)保留基地内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赋予小区会所新功能,将其整体迁移至基地东侧临河岸边,置于小区住宅建筑和集中绿地的环抱之中,并与小区下沉庭院和水景相融合。

(3)在基地东侧南侧大部分区域布置住宅建筑,住宅层数控制在 14~20 层之间。采用板式和塔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将塔式住宅安排在基地东南部沿河区域,西南侧则布置板式住宅,并将其与商业及物业管理用房结合。以上布局方式既可满足大部分住宅建筑均好性,又能保证河流优质景观视线的通透性,还有利于小区总体建筑通风和采光。

(二)交通组织设计

小区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图 3)。地面机动车道设计为 4~6m,主要供消防车、救护车、搬家车等特需车辆使用,共设两个机动车应急出入口,分别位于项目南路、北部与二期车行道路相接处。在项目西南的A路和项目东北B路上各设一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以满足社区住户正常车行出入需求。社区人行及非机动车主入口位于项目西B路,次入口位于项目北部,与二期相连通。地面人行通道设计图 2 小区总平面图为 1.5 ~ 2m,结合景观路径通至各栋住宅楼一层门厅。

小区地下汽车库出入口与小区机动车出入口相邻,以减少汽车尾气、噪音对小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设置人行路径,并与每栋住宅地下地上挑空共享的门厅连通。地下汽车库部分区域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并与下沉绿化景观相结合,改善了一般住宅地下停车空间沉闷闭塞、方位感差的状况,优化了地下行车停车景观与环境(图 4)。在地下车库重点区域结合人行通道空间提取比较流行的元素进行装饰,进一步增强了识别性与亲切感(图 5)。非机动车库分别位于每栋住宅主体地下靠近主要门厅区域,存放和使用方便。

(三)绿化及景观设计

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统筹考虑,主要由滨河绿化景观、中心下沉水景绿化景观、起伏式坡地景观、空中垂直绿化景观等几部分组成(图6)。其中,下沉水景绿化景观与地下汽车库采光通风空间相结合。

沿河岸向基地内总体适当逐步抬高,充分利用沿河的优质景观资源,使大部分住宅均可欣赏河景观及绿化。滨河绿化、坡地绿化、垂直绿化相结合,在改善局部小气候时形成丰富多样而亲切宜人的住区景观环境(图 7 ~ 9)。

三、住宅建筑单体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规划条件及相关要求的制约,住宅单体平面多次修改,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节省用地、满足建筑面积等方面的需求,最终采用超大进深高层住宅平面。

在超大进深住宅平面布局中,交通面积的复合使用,成为住宅平面组合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师利用各层平面中部采光通风较差的区域布置楼电梯和设备管井,在标准较高的住宅标准层平面设计中,将住户的主要电梯与消防电梯分离,形成一梯一户并设有入户门厅的布局,既充分利用了平面进深,又营造出安静而丰富的入户序列空间。

将设计规范刚性要求与重点空间效果需求统筹考虑,住宅单元一层公共门厅与地下门厅空间挑空共享,并与绿化景观相融合,满足了紧急安全疏散及日常交通要求,强化了入口大堂空间效果,也改善了地下空间环境。

住宅楼单元主入口两侧部分一层住户设置独立出入口,采取局部下沉措施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改善下层空间环境和品质,同时丰富住宅户型配置。

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为满足有关部门对中小户型住宅比例的要求,住宅户型较为丰富,分为大、中、小三个序列共 25 种户型,塔式住宅以大户型为主(图 10),板式高层住宅以中小户型为主。

四、住宅全装修交房

在小区建设初期,我们注意到周边及其他区域大部分住宅为毛坯验收交房。通常情况下,毛坯交房后整个社区由刚刚竣工的集中型建设工地转化为分散型装修工地,使得住区和住户多年不得安宁,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装修扰民现象。在装修过程中的大拆大改,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材料,有的甚至在拆改房间布局过程中破坏了承重结构,给居民造成安全隐患。为保证整个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安全、安宁与建筑品质,避免毛坯房的各种弊端和对资源及环境的浪费,消减其对小区物业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住宅小区全部住宅均采用全装修交房。

(一)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便考虑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结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筑、室内、结构、设备等相关专业进行充分协商和图纸比对;在施工过程中,将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考虑,提前做好预留预埋工作。

(二)保持装修标准与小区住宅总体定位相一致,在标准化、通用化的前提下,推出十多款不同的室内装修设计方案供业主选择,将订单式装修与集成式装修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住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注意室内装修设计的灵活性,兼顾不同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要求,在标准化、通用化、多样化之间寻求平衡。

五、建筑节能主要措施

建筑外围护墙墙体材料采用砂加气混凝土板材和砌块,自重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内隔墙采用强度和耐候性要求相对较低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伊通砖,具有环保、防火性能好、施工便捷、综合经济性良好等特点,整个工程杜绝使用黏土类墙体材料。建筑外墙装饰采用干挂石材幕墙,石材幕墙与外墙皮之间加设保温层,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外门窗均采用断热型铝合金框料,外窗玻璃采用5+12A+5Low-E 中空玻璃,其采光通风、隔音降噪、抗风压、水密性等指标均优于现行标准,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采取以上综合构造与措施后,本工程整体节能标准达到 65%。

六、建筑造型与立面处理

结合建设单位要求及市场需求,立面设计采用流行风格,注重沿河建筑天际线的塑造,建筑高度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次上升,构成了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建筑群形体与轮廓。住宅建筑的外墙饰面采用巴西金麻石材。所有住宅空调室外机位统一设置于专用设备平台,实用、隐蔽而美观。结合阳台特别是东西向挑台设置垂直绿化,在增强外遮阳功能、改善室内光热环境的同时绿化美化了建筑外观。

七、结束语

该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及关系,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取得良好的品质效果。

参考文献:

[1]邢志祥,唐 永,高文莉,等.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8(06):29~33.

[2]张欣.走向健康的生活空间———巴中山居户型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14,26(09):114~116.

论文作者:罗欢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论文_罗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