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战略_能源消费论文

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天然气论文,论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3)03-0011-(06)

一、中国天然气产业现状

据预测,中国天然气的高峰产量是1100~13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天然气产量仅304.3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产量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天然气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中国天然气生产现状

自1980年以来,世界能源生产总量一直上升,但1990年后增速减缓。在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比重在上升,由1980 年的17.7 %, 上升到1999年的24.4%。2001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从上年的21.8亿吨油当量增至22.2亿吨油当量,增长了1.7%。 该年度北美地区天然气产量并没有受到需求疲软的影响,因天然气售价较高,产量不降反升,增至6.9 亿吨油当量,增幅达1.6%。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从2000年的1.9亿吨油当量增至2.1亿吨油当量,增长了6.7%,主要原因是卡塔尔和阿曼扩大了液化天然气的出口[1]。

同期,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但1997年达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趋势,2001年天然气生产达到303.4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3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

中国天然气储采比除低于独联体和中东国家外,远高于其他天然气生产国,潜力巨大。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且所占比重很小,2001年仅占总量的3.4%,见表1。

表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2]

(二)中国天然气消费现状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以后也一直上升,但近年世界天然气需求不旺,2001年消费量为2.4万亿立方米(21.6亿吨油当量),仅比2000增长0.3%,这主要是北美地区气价较高和经济低迷使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锐降5%所致。 全球其他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亚太地区增长最为强劲,增长了5%[1]。

同期,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上升,结构在变化,而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小,且在下降。从1978年的3.2%降至2001年的2.5%,见表2。据权威机构统计,1999年,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中,世界平均水平为24%,美国为25.2%,俄罗斯为53.8%,连能源短缺的日本也达到13.2%,而中国仅为2.5%。

表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2]

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对象主要是制造业、采掘业和居民生活用气,见表3。1999年,制造业占消费总量的51.31%、采掘业占28.98%、居民生活占11.97%。

表3 中国天然气分行业消费总量及构成[3]单位:亿立方米

二、未来20年中国天然气发展趋势

(一)国家“十五”天然气供需计划(表4)

表4 中国2005年能源供需量预测[4](P34)

1.天然气生产量

由2000年的300亿立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500亿立方米,比重由占能源总量的3.4%提高到5%。

2.天然气消费量

由2000年的300亿立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500亿立方米,比重由占能源总量的2.5%提高到4.5%。

(二)21世纪前20年预测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测2000~2020年间,国民经济将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等政策,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据有关专家测算,天然气比例若由目前的2.5%提高到8%~10%,年需天然气达2000~2500亿立方米, 而中国受资源限制,全国产量要达到1500亿立方米/年比较困难。中国石油作为国家油气主导企业,理应承担满足国家需要的义务,制订长远计划。而目前首要的是制订好“十五”期间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进程,还应当制定利用和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计划措施,保证国内能源需求。

1.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稳步增长

有关专家预测,中国最终可探明天然气资源量将达9~12 万亿立方米,潜力巨大。2001~2020年中国天然气随勘探技术的提高和勘探领域的拓展,天然气储量增长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年增储量仍会保持在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平,为天然气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储量增长情况分析,考虑到2020年管网和用户落实及上下游将协调发展,预测201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到660~770亿立方米,2020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970~1200亿立方米。

应当指出,随着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的结束,中国天然气将会有更加乐观的估计。

2.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全面开发

目前,陕甘宁及新疆、青海等地区天然气动用程度低,随天然气东输管线的建成,将全面投入开发。考虑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对稀缺,天然气资源分布区和主要消费市场距离远,加之长距离输气管道及天然气利用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如一个年输气能力为300 亿立方米的长距离输气管线需投资100亿美元), 未来中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可能形成以产地为中心,向华北、东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辐射的格局。同时,随着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修建从西北和东北分别入境的跨国长距离输气管道引进天然气,将基本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需求。

3.天然气市场需求稳定

近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均在7%以上。人均GDP的增幅也很大,从1987年的1104元/人增长到2001年的7142元/人,增幅达5 倍以上。中国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和坚持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预言中国具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以保证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大批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未来城镇人口比例继续增大,促使城市对能源有更大的需求。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中国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各省市都在积极制定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采用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清洁能源无疑将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已经进入一个急剧增长的阶段。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3.8%,而中国仅占2.5%,仅为世界的1/10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调整能源结构。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8%~10%,年需求天然气2000~2500亿立方米,因此天然气发展空间非常大。

4.天然气下游市场急需拓展

未来,我国西部气区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仍将快速增长,若不大力开拓东部消费市场,促使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天然气勘探投资将会进一步积压,势必影响中油股份的业绩。因此,当前天然气开发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市场的开拓。

为保证西气东输供气的需要,“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对西南中低含硫气田、浅层低渗气田、长庆大面积低渗气田、塔里木异常高压气田、深层凝析气田开展开发前期评价工作。由于开发这些气田的经验还不足,为规避开发决策的风险,必须继续抓好气田开发的前期评价,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搞好开发技术攻关,科学合理地编制气田开发方案,为今后天然气开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三、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

(一)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压力上升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污染结构由工业污染过渡到工业和生活污染并存,后者的排放总量所占比率迅速上升;二是污染范围由点状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三是污染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步向农村乡镇转移,并出现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

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中国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供给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下降,一批重要矿产将依靠大规模进口来满足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将不断增加,预计2010年对外依存度达到50%。因此,天然气产品作为清洁能源将会日益得到人类的青睐,天然气产业将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其发展。

2.天然气基础设施薄弱

天然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是天然气干线管网、城市内配气管网和天然气利用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国内陆上大型天然气管道仅有陕西靖边至北京的管道,增压后输送能力为30×10[8]m[3]/a。若要满足2010年1150×10[8]m[3]/a的天然气需求,则需建设覆盖20多个省的天然气管网。目前各城市配气管网也远不能满足天然气利用的需要。

干线和配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如何吸引投资和组织是实现巨大天然气需求的关键问题之一。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一是到主要城市的天然气干线管网;二是城市内天然气配气管网;三是天然气利用设施:天然气发电厂、化肥厂、工业燃料用户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巨大,尤其是天然气干线管网和城市管网建设。

3.天然气市场体制不完善

健全的市场体制对于市场的发育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在天然气价格制定、合同履行、天然气分配和市场开放等四个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国家按天然气的应用制定井口气价,井口价加净化费和管输费后为用户价。净化费按国家收费标准执行,管输费现无统一标准。尽管国家已多次调整气价,但仍存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影响企业投资天然气产业。城市天然气用户价格现由各当地政府制定,用户利用天然气还需交纳数值很大的入户费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影响利用天然气的积极性。天然气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多个环节,现在没有能有效保护买卖双方利益的标准购销合同和保证合同履行的措施。一方面拖欠气款将影响供气企业的生存;而另一方面,不能达到保质、保量地供应给用户的基本要求。

目前,天然气是国家统配商品,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开放市场是促进天然气利用的有力措施。目前有两大垄断经营的网络影响天然气的利用。一是城市天然气管网,二是国家电网。这两大领域对第三方不平等、不透明,对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不利。长期垄断经营不利于从多渠道吸引投资天然气利用项目,更不利于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和促进消费。

4.天然气供需市场分布不合理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地表条件多为沙漠、黄山塬、山地,地理环境恶劣。多数勘探对象具有“低、深、难”的地质特点,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而天然气消费市场却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气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区,最远的轮南至上海4000公里,最近的忠县到武汉695公里,靖边至北京853公里,涩北至兰州953公里。 “九五”期间储量的迅速增长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但规模浩大的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要在“十五”末西气东输才能实现。“九五”已造成长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产能积压。因此,下游市场的开拓、培育,以及长输管道的建设滞后于资源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由于资源分布区与市场消费区不匹配,管道建设速度较慢且分布不合理,上、下游发展不协调,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回收慢、周期长、风险大,上下游的投资极度缺乏。

5.天然气管理体系和法规不健全

目前,中国天然气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存在政府专门管理机构缺位,有关政策、法规缺位,供应主体企业与利用主体企业合作缺位等问题。

(二)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1.战略方向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应为提高天然气产业化水平、建立天然气现代化产业组织、完善天然气专门化政策法规、培育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市场。

2.战略原则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原则,应坚持市场经济主导原则、政府调控扶持原则、上下游主导企业原则、企业与地方协作发展原则、投资融资对外开放原则、主辅产品一体化原则、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原则。

3.战略重点

应成立国家天然气产业管理机构,制定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扶持资金和税费优惠政策,确定天然气发展的主导企业,探索以主导企业为主、地方企业协调发展模式,组建专门的研究组织。

(三)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1.树立和强化新的资源价值观

一要树立和强化资源系统观念。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系统可以存在的前提,是系统之间彼此释放的功能互相耦合并建立良性互馈机制。系统的观点要求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同时,要关注和实现资源系统内部包括不同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人类社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文明成果,是我国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方兴未艾的“资源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广为传播的社会背景。

二要树立和强化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基础产业规模大,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被加速消耗,有些资源正趋于枯竭,不少矿山、矿业城镇已濒临关闭或迁徙。石油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矿产资源急功近利、采富弃贫、竭泽而鱼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规划、开采、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树立和强化资源价值观念。实践表明,无价或低价,是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一个根本原因。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无视资源的资产属性。企业浪费资源的行为不受约束,加剧了资源的过快消耗。要下大气力强化资源价值观念,组织力量研究资源的价值、价格与资产价值评估,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资源租、税、费等经济手段,理顺资源收益分配的相关经济关系,实现资源管理和利用秩序的良性循环。

四要树立和强化资源开放观念。矿产资源的战略性、有限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又要求我们打破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组织输出优势创汇资源产品,到国外开展风险勘查和开发,并注意同有条件的国家互利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勘查开发我国急缺的资源。要选择有利时机,进口我国急缺的资源,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结构,实行必要的战略储备。

2.建立国家天然气协调管理体系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地方企业等多家进行,各家独立经营,虽有利于竞争,但在勘探部署、开发安排上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各行其是,进行了一些重复性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而,国家有必要成立一个完整的天然气产业管理体系,主要职责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家的勘探开发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到2005年底,国家应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建立起公平、稳定的永久性综合管理体制。考虑到上游和下游领域的构成不同,所需的监管及其程序也不同,因此,可分设永久性的上游和下游监管委员会。首先,将政策和监管职能从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使国有企业能够集中于盈利性经营活动,精简人员,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创建一个新型的法律体系,以便通过法律为石油天然气的综合监管提供基础。

3.促进天然气产业主体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天然气。中国政府公开声明的目标是将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从目前的2.5%提高到2010年的6%。增加天然气的市场渗透率,将减少煤的消费量,从而缓和用煤对环境、特别是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酸雨)。

党的十四大后,中国已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天然气产业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内的天然气主体企业,应围绕着最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积极促进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发展企业自身。增加国有企业和行业其他参与者的竞争压力促进效率提高。事实证明,竞争力量,而不是政府控制和指令,是促使现有资源得到最佳使用的有效方法。通过竞争,可以使国有企业改进管理,更好地利用其资本,逐渐成为世界级公司。

4.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

天然气是一种特殊的能源,它不像煤、石油等能源宜于储存和运输,其生产和消费几乎同时进行。上游发展过于超前、下游发展滞后,必然造成大量资金积压和浪费;若下游发展过于超前,上游发展满足不了下游的需要,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反过来制约下游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天然气产业的良性发展,勘探上要力争有大的发现,多找优质储量,开发和利用上要尽快动用已发现储量,修建输气管道和落实用户,必须上、下游一体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的油气行业已出现了日趋激烈的竞争。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下游领域的效率,必须进一步对行业进行重组,以动员更多的中国公司和国际石油公司参与竞争,特别是国际石油公司除了能够带来资本外,还可为该行业带来新的管理技能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应该对城市配气系统进行公司化改造,并通过试点,使中国公司获得参与公平而开放的市场竞争的第一手经验(公平而开放的市场竞争是加入WTO的条件)。到过渡期结束时,整个下游领域应该对所有各方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技巧开放。

5.加大天然气产业投资力度

天然气勘探投资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致使近年四川、长庆等天然气主探区勘探工作量下降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进程。由于下游管道和用户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因苦于资金缺乏,进展缓慢,致使天然气用户落实难度较大。如陕-京输气管道已顺利进入北京,但由于用户基础设施未能跟上,用户落实程度差,致使管输能力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鄯-乌管线亦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工业锅炉改造等也需要大量资金,企业也难以负担。

资金问题是困扰天然气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妥善解决,才能推动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资金缺乏问题的解决要一靠政府、二靠生产企业、三靠用户。从政府角度讲,制定适应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价格体系、税收体系及扶持鼓励天然气产业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从生产企业角度讲,以寻找大中型气田为目标,提高勘探效益;以新技术为依托,提高开发效益,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精心安排、厉行节约,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从用户角度讲,开拓利用天然气的领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天然气价格政策,为天然气产业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吸引外国投资。国家应充分利用那些先进的外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使它们投资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上游和下游领域。可以让它们更多参与产品分成合同、允许它们投资于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继续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多种方式吸引这些投资。

6.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

通过10多年的攻关和引进国外技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步很快。但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理论及相应的勘探开发在方法上明显不同于石油,而且中国的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构造、储层等地质条件复杂。

为了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应针对中国天然气藏的地质特点,重点攻克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地区(黄土塬、高陡构造、碳酸盐岩裸露区、山前逆冲带等)地震勘探技术(采集、处理、解释等);解决深层、高压地层、大倾角地层、水平井钻井技术;攻克深层、高温高压地层测井及测试技术;完善和发展低孔、低渗、低压气层的保护和改造技术;发展复杂类型气藏(低孔低渗气藏、裂缝型气藏、凝析气藏等)开发技术。

7.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的研究

天然气利用领域广泛。中国天然气除油田生产自用外,目前主要用于居民及商业燃气、化工原料(合成氨、甲醇)、工业燃料,发电、天然气汽车正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天然气发电将是天然气利用的重要领域。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天然气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所以,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8.扩大天然气进口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消费结构中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很低。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及改善环境的要求等因素, 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2020年最低需求量进行预测,众值在1800~2100亿立方米,而此时国内生产量仅为1000亿立方米左右,国内生产量和需求矛盾依然存在。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环保的最基本要求,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必须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哈萨林等地区及土库曼斯坦为供气源引进管输气; 以中东和东南亚为主体引进LNG和LPG,达到供需基本平衡。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战略_能源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