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肖肖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肖肖

江苏省新沂市桥口小学 2214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年龄、经验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情境创设 数学学习 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不偏离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用一个小故事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图形王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出示情境图:看,已经有两个好朋友迫不及待地来迎接我们啦——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这时问学生:你能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咦,好像还有一位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一问题,就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新内容。

二、生动表达教科书中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据此,教材采用了图片、卡通、游戏、表格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可以吸引学生很乐意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时,应该用故事的形式把内容讲述出来,不能以单调地看图说话的方式表述内容。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能悄无声息地进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教学“第几”时,这样讲述:一天,唐僧师徒四人一行来到一处烧饼店,猪八戒特别贪吃,他吃了一个没饱,接着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了第四个才觉得饱。猪八戒摸着肚皮叹口气说:“早知道吃第四个才饱,就先吃第四个了!”猪八戒说的对吗?教师趁热打铁引入新课,如此,学生一下子有了学习的热情。

三、从学生自身出发,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有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统计》时,这样导入:

师:下面是我们班这周每个小组人员得到五角星的统计表。

班级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数量 303935

师:孩子们,这周的五角星统计,第四组是第二名,你们猜猜第四组得了多少个星?

学生自己在下面思考,指名说。

生1:第二组得了39个是第一名, 第四组是第二名,应该是得了38个。

生2:还有可能是37个、36个、35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3:老师,我不同意!第四组如果得35个就和第三组一样多了。

师:那第四组能不能是35个呢?……

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猜一猜第四组到底得了多少个五角星,让学生思考。如果得38、37、36个的话,都是第二名,对于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但对于35个是不是第二名,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不知不觉就延伸到了新课教学中。

四、创设特殊的问题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中,主导的是不随意注意。在教学新内容时,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情境,就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

师:我们先来判断是非。小红说:“暑假里我在姥姥家过了61天。”小明说:“2008年一共365天。”小刚说:“我的生日是4月30日。”

师:你们怎么看待他们所说的话?

生1:小红说的不对,暑假是7、8两个月,一共62天才对。

生2:小明说的也不对,2008年是闰年,应该是366天。

生3:小刚说的是正确的,4月是小月,30天。……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年月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先让他们判断是非,不仅能帮助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而且对于学生知识的回顾、梳理和提升都有相应的作用。

六、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学生之前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创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心理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教“闰年”的认识时,以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引出新课:教师先问学生:“你们读三年级了,妈妈一共给你们过了几次生日?”学生回答有7次、8次或9次不等。这时,教师说:“一般情况,每个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是老师今年23岁了,才过了5个生日,这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充满了疑惑,很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出示课题,引出新课。从上面这些教学案例导入中可以发现,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积极地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情境、融入学习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体验、在探究中有所发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希伟 邵毓青 参与发现式教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N].石油教育,2002,(3)。

[2]陈亮 王红娟 试论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N].科技信息,2008,(18)。

[3]张丽娟 “引导发现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学院学报,2004,21,(8)。

论文作者:刘肖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论文_刘肖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