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的疗效分析论文

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的疗效分析

刘少峰,陈 昇,黄思源,郭森林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 目的:老龄化趋势下,探讨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的疗效,从而为中老年人科学合理的健身提供新路径。方法:2018年10月在福州市鼓楼区公园及社区选取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干预,自主练习,实验组采用24式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对腰椎L1-L4、左侧股骨颈、左髋关节的骨密度、T值和Z值进行测量,并比较组内和组间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16周练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腰椎L1-L4、左侧股骨颈具有较显著性差异(p<0.01),左髋关节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延缓55-60岁女性骨密度疗效显著,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症状。

[关键词] 太极拳;抗阻训练;女性;骨密度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日益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被WHO列为了三大老年病之一。据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2%),预计2025年将达到3亿之多,而其中60岁以上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病率约为30%~50%,老年男性患骨质疏松症病率约20%~30%[1]。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由动态向静态发生转变,较少的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往往不能够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增加骨重量,最终会使机体骨密度下降。骨密度作为评判骨骼强度和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对骨密度作用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2-5],尤其是有氧运动对于提升及延缓中老年骨密度的相关研究比较多[6-8],但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且缺少具体研究范围。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传统养生运动项目,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中老年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延缓骨量流失,还能够预防衰老、延年益寿、达到治未病的功效。抗阻训练作为克服外界阻力且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胡煜等多位学者都已证明抗阻训练可以更好的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延缓骨量流失。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旨在通过太极拳与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的运动干预,分析总结其对此阶段女性骨健康的疗效,并为有效延缓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状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模式。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的疗效为研究对象。

1.2对象的选取

2018年10月在福州市鼓楼区公园及社区选取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其中试验中期有12人因个人或家庭因素退出,试验对象最终为88人,流失率为12%),其中实验组46人,对照组42人。纳入标准:1.年龄55~60岁,无认知障碍。2.退休前工作性质均为脑力劳动者,且健康体检正常。3.既往无特定运动爱好项目。4.经测定骨量正常者及骨量减少者。5.训练期间不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及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排除标准:1.运动和认知障碍者。2.具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者。3.近期服用激素等药物者。4.骨质疏松患者。组间成员年龄、体重、BMI、腰椎L1-L4、左侧股骨颈、左髋关节骨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 1研究对象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统计( X± S)

1.3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选用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注射用雷贝拉唑钠1 mg/kg组,动物ig给予10%半胱胺盐酸盐,600 mg/kg×2次[8‐9],间隔 3 h,ig 体积为 6 mL/kg。第 2 次 ig 后约30 min,动物尾iv给药,给药体积5 mL/kg,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

通过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综合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骨密度”“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太极拳”“抗阻训练”“阻力带”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及整理太极拳、抗阻训练以及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骨密度及体质指标测试,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均为福州市第二医院专业医师。受试者空腹,选择早上6:30-7:30测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2 实验法

在福州市鼓楼区金牛山体育公园对实验对象进行10天的太极拳和抗阻训练动作培训,熟练后进行16周练习,时间选择为周一、周三和周五晚上18:00-19:30,每次练90分钟(准备活动10分钟,太极拳30分钟,休息10分钟,抗阻训练30分钟,整理放松10分钟)。练习时通过心率手环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测,前两周心率控制为(220-年龄)*(60%~70%),后期运动心率依据wolff定律,控制在(220-年龄)*(70%~80%)。

而对于任意A=(a1,a2,...a3∈F(U),能够对其中的线性变换TR:F(U)→F(V),A→TR(A)=A·B=B=(b1,b2,···,bm)F(V),TR属于模糊关系。

综上所述,本试验采用EDTA间接滴定法进行海藻盐水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定量检测,具有分析灵敏快速、适合批量测试的特点,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更高的样品的实验检测,是较为适宜用于盐水中硫酸根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实验验证,也为EDTA间接滴定法测定硫酸根在食盐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测量部位与指标:鉴于目前临床上测量BMD最常选择的部位是脊柱和髋部,即人体最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两个部位[9,10],又考虑到膝关节作为支撑人体日常活动的主要关节之一,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本实验在参考多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11],将测量BMD部位选择为腹背处的腰椎( L2-L4)和左侧股骨颈和左髋关节。主要测量部位BMD、T值和Z值(T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评定标准,-1<T<1为正常骨密度,-2.5<T<-1为骨量流失,T<-2.5为骨质疏松)。

测试仪器:福州市第二医院双能X线全身骨密度分析仪,人体成分分析仪(IOI353),智能运动手环。

经过16周的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干预后,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和左髋关节BMD、T、Z值变化如表2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BMD、T值和Z值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左髋关节BMD、T值和Z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较实验前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BMD、T值和Z值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左髋关节BMD、T值和Z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但有下降趋势( P > 0. 05) 。说明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改善并缓解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和左髋关节骨密度流失,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状。

(3)结果:对比乌头碱加热不同时间的HPLC图,筛选出乌头碱变化情况较明显的图谱(图1)进行分析,发现乌头碱在浸泡过程中峰面积逐渐增大,表明其较多的溶解在水溶液中,尚无较明显的色谱峰出现,在加热后开始发生变化,20 min内基本水解完全,并有新的色谱峰出现,表明有新的成分产生,并且伴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所生成的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而乌头碱本身含量有所下降,表明乌头碱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了其他成分,这与文献结果[6-8]一致。将加热不同时间的样品检测后得到色谱图中较明显的色谱峰峰面积进行比较,选出变化较为明显的色谱图及其对应的样品,进行液质联用测定。

2实验结果

1.3.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运用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以平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实验前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分析,高度显著性差异水平用P<0.01表示,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 表示。

实验中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内容设计主要以有效进行肌肉收缩,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为主。训练在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完成,锻炼特别针对躯干、髋部和下肢部位。太极拳选用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简化24式太极拳,每次均在音乐伴奏下习练30分钟;抗阻训练选用易于携带、使用简单方便且广泛应用在康复训练领域的小型体能训练工具阻力带。主要训练动作如下:①弹力带深蹲推举(训练下肢肌肉);②弹力带站姿髋外展(训练髋部肌肉);③弹力带站势体前屈(训练下背部肌肉)。

表 2实验前后骨密度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注:**表示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示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与分析

式中,Qsk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up为桩的周长(m),up 为 3.14×0.5 m;qsi为桩周第i层土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li为第 i层土的厚度(m)。

3.1太极拳对骨密度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动作松、柔、圆、缓,似行云流水、春蚕吐丝,是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中、低强度运动。表2显示,16周的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后,实验组的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BMD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显著性差异(P<0.01),左髋关节BMD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此疗效一方面是因为太极拳立身中正的特点要求运动中每个动作的规范姿势上体都应保持中正的身体姿态,而太极拳的核心又在腰部,腰椎随动作而左右转换并带动四肢进行运动,如第十式“云手”是典型的腰椎伴随动作,以脊柱为基点进行左右交替;太极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在重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身体的升降和移动,姿势不断地改变,膝关节的微屈和半屈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使腿部的四头肌、腓肠肌和半腱肌力量增强,24式太极拳中较多的单腿过度动作及单腿支撑动作又可以更好的刺激大腿、小腿及膝关节部位肌肉组织,如“手挥琵琶”“高探马”“左、右下势独立”等动作都是靠单腿支撑来完成,其加剧了对骨骼的应力刺激。从生物力学视角来看是肌肉收缩对骨骼产生压力负荷和压电效应,成骨细胞在压电效应作用下活性增强进而促使骨骼对这种应力产生特异性适应,促进骨质的沉积与塑造,以此提升骨密度。高元元、王志鹏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了通过长期习练太极拳,随着对机械载荷与应力刺激产生良好的适应以及骨细微结构的适应性改变得以提高,以此有效提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尤其是与健康风险高度相关的下肢骨和躯干骨的骨密度水平[14]。Chan对平均 54 岁的绝经后女性进行每周/5次(45 min) 太极干预,采用了 DXA 测试受试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通过数据证实了绝经期女性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15]。因此说明太极拳作为典型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及延缓中老年人骨密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3.2抗阻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

骨骼作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织,其代谢被分为骨骼形成和骨骼吸收两个过程,中老年时期女性激素的变化使得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抗阻训练又称力量训练,是机体依靠骨骼肌肌力克服外界阻力且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重要部位进行训练,使其增加基础代谢率,刺激成骨细胞,从而实现增加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Braun SI在运动和久坐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中证实了抗阻训练能延缓因增龄导致的肌力和骨密度下降[16]。黄山鹰,程亮中通过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全身的抗阻训练,测试两组训练0周、16周、停练4周和停练8周腰椎和股骨近端BM进行比较,表明了抗阻训练能提高关节肌力、促进成骨生长并优化骨质结构、增加骨强度和BMD[17]。本研究选用3组弹力带辅助下的动作练习,且对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和左髋关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过16周训练后结果显示对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具有高显著疗效,对左髋关节具有显著疗效,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基本一致,故说明了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有较好的疗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丢失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年龄是影响人体骨密度改变的重要因素,人体约从40岁左右开始,骨密度会随年龄增长逐渐丢失[12],女性在50岁之后,卵巢功能日渐衰退,雌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影响钙盐沉积,使骨的成骨机能受限,导致骨量加剧流失。中老年女性适当地参与运动,不仅可以排遣精神压力,恢复体质活力,有一个愉悦的老年生活,还能够延缓肌肉量丢失和肌力下降等迹象,直接避免了骨质疏松症状的进一步发生[13]。本研究将太极拳与抗阻训练作为干预形式,旨在分析对55-60岁女性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和左髋关节的疗效,从而为运动提升中老年人BMD,预防骨质疏松症状提供研究依据。

本次实验综合运用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和抗阻训练两种运动干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联合训练,既加强了受训者的躯干、上臂与下肢的力量,又对腰部、膝部、髋部等核心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刺激肌肉收缩对骨骼产生压力负荷和压电效应的同时,使成骨细胞在压电效应作用下活性增强,进而达到延缓骨量流失目的。本研究虽然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给与了一定控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左髋骨密度疗效(p<0.05)不及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p<0.01),在下一步研究中将继续增加运动干预时间和锻炼形式,分析不同时效和多种运动形式、方案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准确探究运动时间与运动形式对改善中老年骨密度疗效的时效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6周科学合理的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延缓中老年骨密度流失,在同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下,腰椎( L2-L4)、左侧股骨颈疗效显著;左髋关节BMD疗效不太明显,但也有一定幅度的改善。

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刺激腰椎、髋部以及膝部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在预防骨质疏松病症发生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加重趋势。

智能制造平台示意图如图6所示,X公司智能制造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经营模式创新、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管控集成化、购销经营平台化、制造服务网络化。

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的骨代谢调节能力,使体内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得到适应性改变。

第2跳,中继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转发,转发的信号为经过最大比发射(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MRT)预编码后的信号.由于没有窃听信道的状态信息,采用发送G2零空间上的人工噪声的方式干扰窃听节点,降低窃听节点解码信号的能力.发送的信号为

4.2建议

本文通过将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纳入中老年女性健身中进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得出此运动方式能延缓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流失速度,是其成为中老年人健身方式的最佳选择。

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实施时必须保证练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否则对中老年骨密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在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过程中,依据退休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健身性、休闲娱乐性、终身性,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文娱活动,还能够排解精神压力,恢复体质活力,保持年轻心态。

[参考文献]

[1]巴洪冰,程亮.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3):340-342.

[2]胡煜,郑健,邱习勤.有氧运动联合渐进式抗阻运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4):23-27.

[3]邓采平.有氧运动结合柔性抗阻练习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4]黄中华.弹力带抗阻健身操和广场舞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5):92-95+111.

[5]Elisa A. Marques,Flávia Wanderley,Leandro Machado,et al. Effects of resistance and aerobic exercise on physical func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OPG and RANKL in older women[J].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11,46(7).

[6]闫巧珍.不同时长有氧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3):3316-3317.

[7]郭翔,夏慈忠.不同类型运动对中老年人肌力、骨密度影响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5):599-605.

[8]蓝永生,张殿宇,蒋艳杰.有氧运动对骨密度的促进作用[J].科技视界,2016(18):90.

[9]李旭芬,朱沛,李凤新,等.骨密度测量部位选择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 :4401.

[10]叶美婷,黄抒佳,王保兵,等.骨密度测量部位选择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1):90-91.

[11]元章次.成长期规律性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J].体力科学,1993,42(1) : 37-45.

[12]张林,杨锡让,薛延.运动与人体骨密度变化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64-66.

[13]胡牧.谈退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如何安排好他们的文体生活[J].中外企业家,2013(8):246-247.

[14]高元元,王志鹏,刘晓军.长期习练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60-62+72.

[15]Chan K,Qin L,Lau M,et al.A randomized,prospective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ai Chi Chun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04,85(5) : 717-722.

[16]Braun SI,Kim Y,Jetton AE,et al.Predic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content from measu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inyounger and older females〔J〕.Pre Medic rep,2015,2(1):300.

[17]黄山鹰,程亮.抗阻训练及停止训练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2):5483-5485.

Therapeutic Effect of Tai Chi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55-60Years old Women

LIU Shaofeng, CHEN Sheng, HUANG Siyuan, GUO Senl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i Chi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55-60 years old women under the trend of aging, zhe paper os to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itness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Methods: In October 2018, 100 subjects who met the requirement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rk and community of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50 persons) and control group (50 person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onduct experiments,intervention and self-train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24-style Tai Chi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to intervene. Bone mineral density, T value and Z value of lumbar vertebrae L1-L4, left femoral neck and left hip joint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s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6 weeks of practic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lumbar vertebrae L1-L4 and the left femoral neck (p<0.01), and the left hip joint bone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ai Chi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delaying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women aged 55-60 years, and can prevent osteoporosis symptom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 Tai Chi; Resistance training; Female; Bone density

[收稿日期] 2019-06-24

[作者简介] 刘少峰(1995—),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陈昇(1968—),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武术套路训练与竞赛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330( 2019) 05-0082-05

[责任编辑: 张怀涛]

标签:;  ;  ;  ;  ;  

太极拳联合抗阻训练对55-60岁女性骨密度的疗效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