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活动后的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环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识之士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作出了不断努力,已经探索出很多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活动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活动作文是一种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获取写作素材,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情感的作文教学方法。
活动作文教学包括“活动”和“写作”两个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很多老师却过分重视“活动”,忽视了活动后的写作指导。活动后的写作阶段,是学生将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情感等有“理”有“序”地转化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也就是刘锡庆所说的第二重转化阶段。活动只给学生写作提供素材,而作文不是活动的照相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在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学生才能发现材料中的亮点,产生一定的写作思想,找出写作的路子,进而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在活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将活动后的写作指导分成了两块:即对活动的反思指导和动笔写作的指导。
一、活动反思的指导
这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指导学生对活动的内容、过程、结果等进行品味、反思、讨论和交流,使活动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指导,让学生整理素材内容,挖掘素材内涵,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找出写作的路子和写作的切入点、亮点等。
(一)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品味和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品味和反思:
引导学生回味活动过程。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活动的印象,重温活动中有趣的、有价值的、感受深刻的、值得深思的等闪光的地方。让学生沉浸其中,使他们感觉更清新,印象更深刻,有利于写作时再现活动场景,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借此让学生总结此次活动的得失成败。对活动中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活动的情感,进而激发写作兴趣;对活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接受教训,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不仅有助于以后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多元的解读材料。活动作文的特点不是丰富和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多元的解读生活。作为学生,他们解读生活现象的能力是有限的,解读的角度也比较单一,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全方位地去审视生活、正确解读生活。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材料,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整理素材内容,梳理写作路子。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次活动我获得了哪些写作材料,我可以从哪几处入手进行写作,哪几处是我材料中的亮点等。再根据此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整理出符合要求的内容,找出写作的路子,写作的切入点等。把书面写作的大体思路在头脑中先预演一遍,变感性为理性,学生写作就非常顺利了。
(二)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为了加深学生对从活动中收集来的材料的认识,丰富写作素材,挖掘素材的深刻内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有人曾经说过,思维和思维碰撞时,可使自己拥有三份思想,一份是自己原有的,一份是对方的,另一份是在两种思维碰撞时产生出来的。这形象地说明了讨论交流的重要性。讨论交流可以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相互启发,激发兴趣,促进思维碰撞,激活写作思维。学生还可以从同学们的几十条、上百条观点意见中博采众长,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引导学生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活动作文要培养学生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的意识。要让学生能感觉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作为写作素材进入作文:如人事景物、客观主观、现实想象、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空间等等。要让学生明白:“活动”也是生活,生活是由若干个“活动”组成的,能从活动中获得很多写作素材。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会更丰富,要启发学生把视角转向广阔的生活海洋,从更广的范围内汲取写作资源。培养学生以后在老师不组织活动的情况下也能有意识地、自觉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然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当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学生就开始进入动笔写作阶段了。
二、写作过程的指导
结合学生特点和活动作文的特点,这一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一)指导学生多角度地描述生活。活动中学生观察体验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那么,在写作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地描述。如描述建筑物,可以从外形、内质、时空等角度描述;描述动物,可以从嗅觉、视角、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描述;描述人物,可以从外貌、性格、行为、心理等角度描述,等等。本人在教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恰逢天下暴雨,我特地让学生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观察雨的形状,倾听雨的声音,感受雨的氛围,捉摸自己此时的心理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品读老舍的文章,比较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和老舍文章中描写的有什么不同,并大胆地说出来,让学生来评优劣得失。课后,让学生围绕这堂课的内容写一篇文章,结果写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好文章。文章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写作角度不一,有写景的,有写评论的,有写同学上课讨论的场景的,有写对这堂课的感受的,还有学生写自己在这样的暴雨环境中曾经遇到的事情的,真是多姿多彩,不一而足。
(二)指导学生就同一活动多次作文。这种训练虽然难度较大,但训练富于变化,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写作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写作能力,尤其是求异创新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写作的适应性。能使学生懂得写作时应根据目的确定角度,选择恰当的材料、体裁和结构形式。充分利用活动获得的材料。一次活动多次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同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文体作文。如组织一次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写成记叙辩论赛这一事件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描写辩论的精彩场面的描写文,还可以写成就辩论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议论文等。
同一活动,同一文体,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作文。如写建筑物的说明文,可以按照横式结构来写,介绍建筑的分布和方位,或者介绍建筑物的形状、材料、质量、结构等。也可以按照纵式结构来写,介绍建筑物的历史沿革和变化。还可以按照纵横交错的结构来写。
同一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手法作文。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写,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写,还可以从双方的角度写。可以从这次活动的过程角度写,也可以从活动的价值角度写。可以从活动的具体细节上写,也可以从活动的整体上写。
这种训练使学生体会到一次活动对写作的巨大作用,是活动作文的生命力所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情感。
(三)写作技巧的指导。如果说活动注重的是写作内容的积累的话,那么,这一阶段注重的则是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将积累到的写作素材转化成文字形式。因为写作不仅需要有充足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思维等素质,还要求相关的写作技巧。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给学生传授取材立意、审题布局、起草加工等写作的技巧,利用它来提升写作能力,提高文章的艺术层次。由于传统的写作教学在这个环节上比较重视,也有很多研究成果,这里就不详加叙述。
总之,活动作文活动后的指导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比组织活动更重要,广大的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