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论文_信振军

分析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论文_信振军

龙江县医院161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及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78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将这7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给实验组给予早期手术治疗,给对照组给予延期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7.34天,在术后的24小时内的引流量为189.45ml,没有临床死亡患者,则死亡率为0.0%,治愈39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4.34天,在术后的24小时内的引流量为253.45ml,临床死亡患者有5,则死亡率为12.8%,治愈34例,治愈率为87.2%。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要严格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与身体耐受能力进行评估,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既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科手术;治疗时机;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指的是由于胆石症而引发的胰腺炎。OPIE共同通道学说从解剖学上讲,即胰管和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钱汇合成共同通道,共同通道阻塞,引起胆汁反流入胰管,而引发的胰腺炎[1]。当胰腺炎发生时,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胰腺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腹胀、坏死,严重者还会引起脏器损伤,从而引起多个脏器的疾病,例如,有可能发生黄疸,从而引发感染而造成肝功能损伤,患者会有突发性上腹或者左上腹持续性的刀割样疼痛,在进食后加剧;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为了探究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及临床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且平均将这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且平均将这7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岁,单纯性胆结石有15例,男患者有24例,女患者有1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有12例,两者兼有的有13例,所有的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岁,单纯性胆结石有18例,男患者有22例,女患者有1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有10例,两者兼有的有11例,所有的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基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患者抗感染、胃肠道的减压以及抑制胰液的分泌等对症的常规治疗。给实验组给予早期手术治疗,即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周之内就实施手术治疗;给对照组给予延期手术治疗,即在患者发病后的症状特别明显或者等患者初一比较平稳状态时再根据实际病情决定手术实施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时间相对延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治疗的方式为进行胆囊切除术,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组织的坏死情况,进行坏死组织清理,在手术的过程应该彻底清除胆道内的结石,由于术后患者需要卧床静养,所以需要留置引流管,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以及生命体征与24小时内引流量,记录好相关数据,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7.34天,在术后的24小时内的引流量为189.45ml,没有临床死亡患者,则死亡率为0.0%,治愈39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4.34天,在术后的24小时内的引流量为253.45ml,临床死亡患者有5,则死亡率为12.8%,治愈34例,治愈率为87.2%。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指的是由于胆石症而引发的胰腺炎。当胰腺炎发生时,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胰腺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腹胀、坏死,严重者还会引起脏器损伤,从而引起多个脏器的疾病[2],例如,有可能发生黄疸,从而引发感染而造成肝功能损伤,患者会有突发性上腹或者左上腹持续性的刀割样疼痛,在进食后加剧;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还比较明确,一般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慢性胰腺的病变;其二,是由于胆囊疾病而引起的胆道梗阻,从而诱发胰腺炎[3]。在临床上,又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发病的急缓程度就可以将其分为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和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一般来说,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可以通过药物来保守治疗,如果不能控制病情就要选择采用手术治疗;而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就要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延期手术治疗,对早期与延期的定义主要在于病情的发病与就诊时间,早期手术治疗指的是在发病一周之内采取手术治疗;延期手术治疗指的是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手术过程中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等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在进行手术,这就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对手术的时间进行调整,一般在发病后的一到两周之内。在临床上,还有晚期手术治疗,晚期手术治疗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患者体内的脏器大部分有受损的情况,如果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则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增大,有可能并发败血症等不良后果,这就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且预后效果不佳,只有在抗感染治疗后,稳定病情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在发病后的二到三周后。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的24小时内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良好的手术治疗的时机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如果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4]。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往往是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间,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也下降,这样就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临床上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应对方案,灵活应变,在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稳定患者的病情之后,再决定手术治疗的时期,在患者平安度过高危期的前提之下进行早期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使手术的治疗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佳,保证患者有良好的预后。

总而言之,临床上,在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要严格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与身体耐受能力进行评估,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既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赖济平.浅谈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242-244.

[2]罗海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术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3,(21):149.

[3]吕海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10):1811-1808.

[4]陈利辉;刘向军.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效果[J].2013,03(25):357-359.

论文作者:信振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分析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论文_信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