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论文_张小涛

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论文_张小涛

身份证号 62262819780920xxxx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不很规范,就容易造成了一些质量缺陷,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问题;控制方法

前言

市政道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多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密切配合,从而顺利完成每一道施工工序,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本文阐述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控措施。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良好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能够使道路工程能够在相应的监管下有序的进行,使用材料也能得到严格的管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能够在制度和材料上得到保障,另外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能保证,保证工程进行的效率。道路工程质量对百姓的日常出行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质量好的道路能够使道路的破坏几率减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保障交通的便利。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控措施

1.道路路基工程

在道路路基施工中主要存在有以下质量问题:(1)地基处理质量差。(2)路基压实质量普遍较差。(3)桥台路基回填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使得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大,导致桥头跳车明显。

防控措施:

(1)施工方法合理选择

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2)严格施工程序

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一选择填料一确定路堤填(挖)方式一路基压实

(3)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所以在路基填土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不合格土填入路基,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2.沥青路面质量通病

沥青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

(1)主要原因

施工控制问题。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此病害是雨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初期虽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防控措施:

a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b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范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

c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

d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e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

3.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防控措施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面的剥落,其条件是水分浸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改变了沥青-集料-水分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

(1)防止或减少水分浸入沥青混合料内部和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去。减少空隙率,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是最主要因素。根据美国SHRP调查结果,沥青路面的最合理残余空隙率为4%。由对面层结构空隙率的分析,目前有的沥青抗滑面层的空隙率高达8-10%,

因此不管下多大的雨,混合料内部总是被水包围着。此外,下面层采用空隙率较大的AC-25Ⅱ沥青混合料也是值得探讨的,尽管中面层为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水分很难浸入,实际上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总有少量的水浸入,况且水分也会从基层特别是冬季通过毛细作用向上聚集,而滞留在Ⅱ型沥青混合料的底面,空隙水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破坏沥青膜与集料的粘附性,造成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离,与此同时剥落了的沥青膜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挤出表面形成泛油,下面层形成松散。改进的方法就是用I型密级配混合料代替II型混合料,减少混合料的空隙率,从而提高面层的整体水稳性。此外提高面层的压实度也是减少空隙率的技术途径之一。

(2)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间的粘结力。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抗剥落性是主要从集料与沥青本身的性质、加抗剥落剂等方面着手来考虑。集料方面主要措施是采用亲油性的碱性集料、保证集料表面洁净、对集料进行预处理以交换集料表面易被水移动的离子等;沥青方面主要是提高沥青本身的粘度以增强其抗剥落性能,主要可采用橡胶或树脂改性沥青,在日本沥青路面铺装纲要中还规定使用针入度较小(40-60)的沥青作为抗剥落的一种措施;抗剥落剂能使沥青表面带有与集料表面相反的电荷,从而使沥青表面张力减少,促使集料表面更加湿润,达到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性的目的,实践表明在面层结构中掺加抗剥落剂能有效的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4.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防控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宽)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也要分层捣实。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林玉芳.论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2(6).

[2]温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局着力打造“品质质监”努力实现“交通让生活更美好”[J].浙江人大,2012(6).

[3]杨荣翔.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问题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6).

[4]杨中生,王芃.浅析工程机械作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6)

论文作者:张小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论文_张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