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论文_刘春兰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论文_刘春兰

刘春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岐岭第一小学 514000

【摘要】文章对互联网+下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德育是当下小学不可忽视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在德育实施中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要为学生营造出绝佳的德育环境,加强在互联网+下对德育实施的重视,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同时也是要抓住互联网+带来德育的诸多机遇。文章分析的是互联网+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实现全方位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173-01

前言:德育是当下道德教育为重要的载体,对学生在文明礼仪、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强化,让学生可以成为道德品质非常好的人,在小学实施德育,德育的实施对学生日后的全方位发展也是有着深远的价值,时代在前进,互联网+带来诸多的机遇也是给德育的实施制造了诸多的便捷,教育信息化也是当下德育的一种必然趋势,德育需要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在教学方面、学科之间实现突破。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问题

当下在互联网+下网络上充斥着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小学生从小接触着这些信息,遇到的各类新鲜事物,这些对学生都是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以及吸引力,但是其中负面信息以及带有消极思想的网络文化,会给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诸多的隐患。学生会在接触到这些信息文化后,逐渐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1]。如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这些不良思想就会进入到学生思想中。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也是对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或者是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实现沟通,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学的辅助,也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方法

(一)营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互联网+下德育的设施,就是学生在人生感悟以及体验的一种讲述,德育的实施本身也是让师生双方产生道德体验的一种过程,也是共同的一种道德生活。学生品德可以在自身的体验下逐渐形成,也是在道德体验的实际开展中产生的。德育实质上就是用体验式的方式来实施教育的一个过程[2]。互联网+则是给了学生一个自主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兴趣也是会在和谐氛围以及师生关系中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德育的实施中,师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实施德育的时候,需要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学生也是会对教师的产生更强的信任感。

(二)加强对德育的重视

小学德育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是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当下的小学德育实施中,德育和现实生活是一种相互脱节的状态,这是需要教师在互联网+下实施德育,适应当下的时代形势。学生的生活以及成长环境是不同的,互联网+与集体生活中也是难免会产生矛盾。这种局面下需要的是核心价值的调和[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立道德教育考核体系

小学德育的实施需要和互联网+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形成新的模式和体系。新教育模式的特征就是,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起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英语学科有着是诸多的人文性知识,数学学科则是从社会生活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数学史的学习涉及到诸多有关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音乐、体育等学科是对学生情操和心态的陶冶,各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都是有着诸多的交叉点,在各科教学中实现对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实现德育方面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工作方法。

三、互联网+教育为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优势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让教师可以得到的网络资源更多,教学手段也是随之多样化。教师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视频、图像等教学资源,对知识进行讲授,让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及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形成更强的新引力,也是让学生想象得到充分调动。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教师也是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刻板的语言转变为新鲜的视频以及图像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深入理解,也进一步促进德育的有效实施。

(二)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

德育的实施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上学习到知识,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验以及实践。教师要注重学生将日常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德育的诸多知识以及道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网站等形式,帮助学生将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也是将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对德育进行实践。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微信等通讯软件的产生,让师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信息交流越是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向家长进行通报,也是可以随时对家长提出一些教育的建议,师生之间也是可以随之就德育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交流,教师可以随时帮助学生解决诸多的学习以及生活问题,实现对师生关系的有效拉进。

结论:总之,互联网+为德育的实施带来全新的机遇,小学德育也是面临着一种的改革,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的诸多便捷,为学生增加德育的体验,在教学思想以及手段上做出改变,也是促进小学德育的整体进步,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于乐,左璜.智德共生:以“爱”统整学校德育课程——来自郑州市实验小学的课程一体化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8(06):26-28.

[2]林凌燕,何旭红.如何实施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德育——以福建泉州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5):40.

[3]石晶晶.具象文化标识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以杭州市某小学学校标识再开发和实践应用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01):41-43.

论文作者:刘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论文_刘春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