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兼论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辩证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兼论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辩证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辩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中国论文,稳定论文,思想论文,关系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涉及到对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也涉及到对中国近十几年来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只有从邓小平同志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战略出发,才能真正把握这一命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三个问题,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展是三者的核心,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离开了发展,改革和稳定就都失去了意义。发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正是围绕着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经济理论。

建国初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把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作为今后十年至十五年的任务。遗憾的是,1957年以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一是经济发展的方法不对头,搞“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二是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搞阶级斗争,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认识被抛弃了。社会主义事业因此而受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总结了毛泽东犯错误的教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正确的主张。1975年他一恢复工作,就着手全面整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一定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从那时起,逐步产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把发展看得更为重要,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胜利地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壮举。

三中全会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邓小平同志排除了来自“左”的和右的各种干扰,始终牢牢把握着发展这个中心,坚定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同时,邓小平经济发展的思想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形成一系列新的观点,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经济政策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等。

发展是硬道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的九条,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到经济体制目标、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式,是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2 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确立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后,从何处着手呢?邓小平同志指出:“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9页)“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

中国经济的发展碰到了旧体制的障碍,旧体制不触动,不改变,生产力就发展不起来。对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有过明确的表述:“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5页)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就是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改革对障碍的扫除就是解放生产力,就会产生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飞跃靠的就是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8页)所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47页)改革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3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44页)可见,邓小平同志是从保证发展来谈稳定的。

稳定,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邓小平同志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他明确指出:“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7页)

稳定,还是社会的稳定和局势的稳定。这也是从发展的高度来讲的。“发展经济要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中国搞建设不能乱。今天来一个示威,明天来一个大鸣大放大字报,就没有精力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2页)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对于妨碍稳定的事件,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坚决,“不能让步,不能迁就”;“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中国不允许混乱”;“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

有些同志认为,强调稳定会影响改革和发展,这种认识的片面性是把稳定仅仅理解为经济领域中发展过程的稳和改革步骤的稳。发展过程的稳和改革步骤的稳当然也是一种稳,但是它们尚不能涵盖“压倒一切”的含义。相反,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发展时,总是强调:“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的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稳定和协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他特别指出,这个问题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他在讲到改革时,也总是强调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稳定与改革、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稳定不仅不会影响改革和发展,而且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怎样才能保持稳定?邓小平同志认为:如果不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得不到发展,稳定也就难以保持。原苏联解体前后的事实深刻地证实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在现代国际环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好比两个轮子的车,它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保持稳定。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时,指出:“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7页)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农村发展,也稳定了全局。邓小平同志还从我国所处环境谈到发展对稳定的作用,他认为“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他还指出,只靠稳定的政治环境还不够,“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人民看到稳定带来的实在的好处,看到现行制度、政策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所以,稳定只能是改革发展中的稳定。“只要我们争得了这一条,就稳如泰山。”(同上)

4在稳定的基础上,实行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战略是邓小平重要的战略思想。他指出:“要在改革过程中,保持生产有较好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8页)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和他这一战略思想分不开的。

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成功,得益于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为改革保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改革对旧体制的撞击,扫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新体制因素在新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发生了作用,在冲破部分束缚后,促进了发展;在发展的目标下,旧体制的积极因素仍然保持有效的发挥,创造出一系列双重体制下多种形式的结合,这些形式虽然是暂时的,有明显的过渡性,但却适合中国转型时期的特点,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支持了改革。经济的发展使人民改善了生活,得到了实惠,取得了人民对改革的支持;发展还为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宽松的环境。“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发展,矛盾逐步暴露,改革逐步深入;改革的深化又促进了发展,改革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实行改革与发展并举。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当前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为实施改革与发展并举战略增加了难度。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在深化改革中要逐步加以解决的,又是当前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必须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存在以下若干矛盾:

首先,为了保证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旧体制中的某些因素,但同时也就使这些因素得以强化。最典型的就是政府经济的加强。政府经济虽然不符合改革的目标模式,但却对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一方面我们强调企业自主权,一方面自主权又很难全面落实的原因之一。同时,政府在发展经济中主要靠的是增加投入,很容易引起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使改革环境趋紧。政府经济在发展中的作用增大了向新体制转换的难度。

其次,旧体制在对发展起作用的同时,抑制了新体制因素的生长。在体制外,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育,而体制内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难以找到新体制的生长点。这就是改革十几年来体制外发展迅速,体制内改革滞后的原因之一。

再次,在改革和发展同时并进中,旧体制的某些部分发生了畸形演变,最典型的是官商以及破坏社会正常分工的“全民经商”。在“创收”的浪潮下,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出现种种怪现象,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环境。

最后,新体制构造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生因素的扭曲。如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经济的某些试验和尝试,由于法规不健全,发育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为投机市场。

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继续实行改革与发展并举,必须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辩证思想。第一,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尽量发挥并举战略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努力降低并举带来的负效应,始终保持利大于弊的格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允许存在。但必须把握好保留下来的旧体制因素的演变方向以及新体制因素在体制转型期间的发展趋势。注意方向的引导,着眼于长远,在发挥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时,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第二,抓住时机,适时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已经确立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制定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现在需要抓紧落实。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协调,要树立不断改革的思想,一个时期有利于发展的形式,不一定永远有利于发展,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就要及时进行改革,既不要将过渡形式固定化,也没有必要回过头来否定起过历史作用的过渡形式。在改革中不断进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都要立足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其他制度。树立多样性的思想,不要追求最典型,搞一种模式,特别不要照搬,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尽快完成体制转换,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时期,深刻领会邓小平经济思想,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实行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战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会获得成功。

标签:;  ;  ;  ;  ;  ;  ;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兼论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辩证思想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