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家医院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技术的比较论文_郑泉,Philip Raake 王育林,鞠云枫

(1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盐城 224005;2 Heidelberg University Heart Center)

【摘要】目的:比较中德两家医院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技术的不同,以采用更有益的技术指导治疗。方法:中德两家医院行起搏器安置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①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导线固定方法;②皮肤切口的缝合和止血方式;③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结果:两家医院各入选20例病例,基本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城组采用被动固定导线、结扎压迫式止血、拆线式皮外缝合;德国组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非拆线式皮内缝合,其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围术期适应性方面明显优于盐城组。结论:老年患者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时,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对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非拆线式皮内缝合等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起搏器安置术的依从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老年人;起搏器安置术;电极导线固定方法;皮肤切口的缝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章标识码】A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老年人过缓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由于老年人的自身特点:难以耐受长时间的卧床、易发生静脉系统血栓、坠积性肺炎、囊袋积血、切口感染和腰腿疼痛等[1]。笔者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组)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心脏中心(德国组)的老年双腔心脏起搏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条件:①年龄65岁以上;②主要疾病是慢性过缓性心律失常;③不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④右心房室形态基本正常;⑤美国圣犹达或美敦力公司的双腔起搏器。

1.2 采用利多卡因皮下局麻,选择头静脉切开和/或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导线的放置和固定在透视下完成[2]。

1.3 统计分析比较下列指标:

①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导线固定方法;②皮肤切口和囊袋的制作和止血方式。③围术期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连续变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非连续变量资料用x2检验,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入选的20例老年病例,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见表一。两组间的适应证和基本资料(心血管疾病)无显著性差异(P>0.05)。德国组体重明显高于盐城组(90.56±7.03 VS 73.6±6.58 P<0.05);既往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病例明显多于盐城医院组(8vs2例,P<O.05)。

德国组和盐城组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病例。电极固定位置均为右心房、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心室电极入路均为锁骨下静脉。随访1个月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别。

3 讨论

老年患者,尤其高龄患者的机体耐受力、抵抗力明显下降,增加了手术风险。对起搏器安置的操作步骤和手术过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对患者术后卧床的要求,对术后住院时间的要求,对术后切口拆线和起搏系统人为故障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等[3]。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老年和高龄患者,采用多种起搏器安置技术相结合,可避免和克服传统技术所带来的缺点和不足。这些技术包括:①选择主动固定式起搏导线。老年患者乳头肌肌小梁多变平或松弛,被动固定困难。主动固定式的优点是对起搏部位要求低、电极脱位率低、起搏参数质量稳定、术后不需严格卧床[2 4 5 6]。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②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囊袋和切口出血是术后起搏功能不良、囊袋感染、切口延迟愈合以及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结扎压迫止血方法,要求术后有4~6h的加压包扎或砂袋压迫止血时间。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及囊袋表层皮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机会。采用电凝止血方式对囊袋和切口彻底止血后,避免了这些不足之处。③切口皮肤可吸收线非拆线式缝合。在对合好切缘皮肤后,只需粘贴无菌敷料即可,术后一般不需换药和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的交叉感染机会。

因此老年患者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时,采用主动固定式导线、对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后冲洗、切口皮肤可吸收线非拆线式缝合可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对手术过程和起搏系统的适应性[7]。

参考文献

[1]杨杰孚;佟佳宾;王志蕾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及减少并发症的对策[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08).

[2]Hayes DL;Naccarclli GV;Furman S NASPE Pacemaker Training Policy Conference Group.Beport of the NASPE policy conference training requirements for permanent pacemaker selection,implantation,and follow-up[外文期刊] 1994(01).

[3]高磊.卢才义.王士雯.颜伟.薛桥.周圣华80岁以上老年人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随访研究[期刊论文]-实用老年医学 2010(1).

[4]徐建新、赵艳芳、刘平老年人安置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分析 实用老年医学2008年10月第22卷第五期.

[5]郭继鸿.最小化心室起搏优势的新证据[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4):283.

[6]Ellenbogen K Complications arising after implantation of DDD pacemakers:the MOST experience 2003(06).

[7]卢才义 David Zhao 中美两家综合医院老年人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资料比较—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06).

论文作者:郑泉,Philip Raake 王育林,鞠云枫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中德两家医院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技术的比较论文_郑泉,Philip Raake 王育林,鞠云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