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努力论文,关系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分认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重要性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考虑金融在改革和发展全局中的重大作用,全面估量国民经济和金融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我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金融领域风险加大,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的政府与银行、银行与企业关系,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抵御金融风险,是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银企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独立法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关系。
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年以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预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5%;工业总产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6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9%,物价总指数下降1.1%;外贸出口增长6.77%;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3.77亿元,其中银行增加105.8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增加27.03亿元,其中银行增加16.5亿元;货币净回笼70.97亿元。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十分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企业有效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二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受到影响;三是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信贷投入同比减少。尤其是6月份以来,全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元。为了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增长保9争11的奋斗目标,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坚决做到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启动市场,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提高效益。企业和银行对此都担负着重任。企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启动市场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组织好有效益的生产,扩大销售,挤占市场,这离不开银行的支持;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也最终依赖于企业效益的根本好转。寻求银企之间利益的共同点,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银企关系,是银企联手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
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目标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金使用不讲效益、贷款不求还本付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面临新的资金市场环境,亏损、低效、高负债企业将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国有企业要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与银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信用关系,走银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是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金融领域风险性也在加大。主要表现为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一些金融机构无序竞争,违规经营;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还本付息能力差。特别要指出的是,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正逐渐向金融领域转移,造成金融风险加大。因此,只有银企携手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为彻底解决金融领域的问题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二、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促进改革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为促进新型银企关系的建立创造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当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来处理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认真学习金融基本知识,加强对金融工作、金融法规和金融政策的了解,提高运用和驾驭金融手段的本领,增强维护金融秩序的自觉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各级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好监督、协调、服务工作,而不直接干预银行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
其次,企业要牢固树立信用观念,适应新的形势,支持、配合和促进金融体制改革。企业作为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其经营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效益和贷款安全。所有企业都要自觉遵守国家金融法规政策,牢固树立信用观念,都要懂得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老百姓的储蓄存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自觉维护银行债权,不得以任何形式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从根本上说,要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发展生产、扭亏增盈,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增加积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支持银行化解金融风险。企业要开拓思路,不能单纯依靠银行增加贷款来维持生产经营,而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盘活资金存量、优化增量、增加自有资金比重等多种形式,降低负债比例,挖掘资产潜力,增加有效投入,同时要积极稳步地发展资本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
第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在加快自身改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切实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在安全、可靠、高效的前提下,全年信贷资金投放增量高于去年水平。
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特别是今年全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帮助灾区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农园。要通过支持乡镇企业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持小城镇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大灾之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要优先支持水利、农林、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今年全省公路建设投资将达30.8亿元,邮电40亿元,铁路2.1亿元,水利超过8亿元,房地产70亿元,农村电网19.4亿元,企业技术改造80亿元,以上几项建设投资共达250亿元。 投资市场的启动,将拉动和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以上基建和技改项目,大体上需消耗钢材64万吨,水泥1169万吨,木材52万立方米。有关银行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抓紧贷款评估,及时安排调度信贷资金,促进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要花大力气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市场、有效益的生产所需合理资金和技改项目,按信贷原则予以保证;要用足用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改革的政策,支持试点城市做好企业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加大支持纺织行业以及军工、煤炭、森工、机械、化工行业改革的力度;要把支持国有亏损工业企业有销路、有效益产品的生产,作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部分企业,实行贷款资金封闭运行;要支持工商、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我省小型企业占有很大比重,搞好小型企业至关重要。各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型企业信贷部,积极为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要大力支持高科技产业,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支持国家确定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及技术成果推广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商业银行要打破传统观念,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引导这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总之,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信贷杠杆,继续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正确引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惜贷或滥贷现象;各级经贸委要协助银行和企业寻找利益共同点,促进银企信用关系的加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要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紧密结合起来
金融是高风险的行业,金融风险直接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社会的稳定。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不是一项短期工作,也不仅仅是金融部门的任务,而是一项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任务,必须依靠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综合治理。各级政府、企业、银行都要从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危害性,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各级政府要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实,大力搞好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金融风险意识,监督和督促企业和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大力支持人民银行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和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
省政府重申:防范金融风险要严肃纪律,坚决做到“十个不准”。即,不准一切非金融机构和个人非法设立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不准违规违法开展社会集资、发行债券以及从事股票和期货交易等活动;不准一切金融机构违背国家利率政策和规定,以各种名义高息揽储和发放贷款;不准非法拆入拆出资金,并将拆借资金挪用于炒股、房地产、期货、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它不合法用途;不准任何单位和部门违法违规对外发行债券、筹资,提供信用担保和兑付承诺;不准各金融机构从事帐外经营,建帐外帐和滥用会计科目,以及不如实反映会计、财务、统计数据等情况;不准以任何形式借企业改革之机逃避和悬空银行债务;不准挤占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填补亏损等非法用途,要严格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制度;不准农村合作基金会(含农村互助储金会)办理存贷款、资金拆借等金融业务;不准任何单位、个人利用职权,影响或强令银行贷款,以及搞以贷谋私。对于出现的金融问题,要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力求把风险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同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效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坚决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现象,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防止产生泡沫经济,为金融高效、安全、稳健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人民银行要真正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上,提高监管工作水平。要大力整章建制,按照国际运行的准则,改革和健全金融业财务、会计制度和存贷款内控制度,严格执行会计工作“约法三章”,重新树立和坚决维护银行“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信誉。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暂行办法》,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和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按照《贷款通则》的要求,真正实行审贷分离制度,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及贷款“三查”制度,切实提高贷款的安全度。要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从优化增量入手,切实把好贷款投向关。要坚持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对任何干预银行贷款的行为,要坚决抵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改革建制工作,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改革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风险转化和保障机制,大胆探索推行各种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方式和方法。要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积极主动地防范金融风险。
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各级政府、银行和企业,要大胆实践,认真总结,开拓创新,为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而努力,为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金融风险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