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识传统建筑学与思考新时期建筑学论文_王梅

浅析认识传统建筑学与思考新时期建筑学论文_王梅

王梅

身份证号:130903198410152327

摘要:传统建筑学渊源流长,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与认识,总结新时期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并对一线建筑师提出一些个人思考观念与展望。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观;建筑设计

近年来“生态建筑”的概念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大众传媒的的宣传而渐渐为民众所熟悉。生态建筑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为这一新学科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植物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二十世纪60年代,保罗?索莱里将生态学(Ecol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相结合,建立“生态建筑学”(Acrology)的概念框架,并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主张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适宜的设计和利用,反对使用高能耗,提倡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时至今日新一轮的全球生态热把生态建筑学再次推向了建筑学科的前沿阵地。

1、生态建筑学的意义及现状

生态建筑学是由于生态危机和建筑学发展危机而被推向历史舞台的,目标是通过平衡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人工生态环境。整体有序、永续利用、循环利用、反馈平衡、有偿使用可以概括生态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是必然的,只是在远古和农业时代对自然的干扰较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至于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工业社会之后随着人类对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量索取,伴随而来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气温变暖,造成了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建筑学的理想状态就是尽量把人类的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通过生态补偿性设计达到正干扰和负干扰的平衡。一方面,人类要通过对自然的索取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又不能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生态学的关键问题是探讨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套用到生态建筑学上就是人类建筑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理论界曾经以生态学思想结合建筑学科探讨过很多生态建筑学的可能范式。比如,从生态空间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来探讨生态建筑学的自然范式、以场所的概念来探讨生态建筑学的社会范式等。同时还涌现了很多基于材料学、节能、可再生能源等具体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建筑学的内涵涉及广义建筑学的范畴,涵盖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广度。

实际上传统建筑学并非完全背离现代生态建筑学原理,有些常规性设计恰恰包含了很多生态设计的要素。比如,在建筑设计中所倡导的甚至被写入规范的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节能设计等等。但是现实是到处可以看到考虑一点生态设计的就打着生态建筑、生态园林、生态…的招牌。生态建筑学很容易就沦为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标签或者是有些部门光耀政绩的噱头。因此,所谓生态建筑学就成为了一种理想或者说类似于人类自律的道德准则。什么样的设计才可以说是生态设计并无定论,资源零耗用和污染零排放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从现实角度来看把生态建筑学尽快更多地溶入到常规性设计中更加可行。考虑到人们的观念、科技发展、利益权衡等因素,生态建筑学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2、生态建筑工程与使用

生态建筑工程初步可以归纳为10个方面,生态建筑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小的物理空间容纳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以尽可能小的生态代价换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小的物理交通量换取尽可能大的自然和人文生态交流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现有技术和材料,在保证住宅安全、耐久、舒适的前提条件下,使新能源、新材料(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各种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可再生材料等)的利用达到一种合理的水平,排向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如温室气体、废水、固体生活垃圾等)应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1结构活化生态工程

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赋予建筑以生命活力。使建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充分体现自然通风、采光、隔热、制冷、绿化、美化及其他生态工程原理对建筑结构的要求。

2.2能源利用生态工程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降低对矿物能源的消耗。以太阳能供热、制冷及动力系统为主要目标,生物质能可考虑作为太阳能供热的辅助能源,推广和采用保温隔热技术。

2.3生态建材产业工程

生态型建筑材料主要指建筑材料来源的可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建筑材料生产及使用工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无害化,建筑材料对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节能性、经济性、对内外环境设计的适应性等。

2.4生态智能系统工程

主要指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原理及信息技术设计的居住小区的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及服务系统等智能化综合服务网络。可按不同消费水平设计不同档次的生态智能系统。

2.5废弃物再生生态工程

垃圾处理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处理两部分,干垃圾收集到小区外进行处理,湿垃圾采用庭院式小型发酵装置进行处理,生产的肥料用于小区绿化等方面。粪便可采用大、小便分离马桶系统,使后期处理更方便、更节水。

2.6活水净水生态工程

采用卫生净水、分质供水系统,保障人饮用水卫生安全。设计雨水利用系统保证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采用无动力厌氧及耗氧结合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变静水为动水,死水为活水、污水为净水、废水为利水。

2.7景观生态工程

指建筑的外观标识性及生态空间的营造。如绿色空间和建筑绿化、动植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营造、水景观和其它人工景观的特异性、外观的易维护性、公共空间的美化、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等。充分体现地域特点,与当地自然生态景观、建筑风貌和本土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独具特色。

2.8居室生态工程

指建筑内部的光、温、湿、气的控制,内部环境及设施的舒适性、无害性、方便性、经济性及生态合理性(内部的美化、绿化、自然性的体现,废弃物处理设施的优化设计)。

2.9土地恢复与再造生态工程

在小区引进城市农业和庭院经济,在建筑的顶层、中层及立面营造绿色立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占用土地的原有生物生产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恢复,对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补偿,为居民提供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空间。

2.10社区生态工程

以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美学、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针对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群的生态需求,进行社区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和管理。使人和自然、人和人得以和谐共生,使居民的生理、心理和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使建筑工程和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环境间达到高度的和谐。

结语

生态建筑学的发展使很多生态设计已经融入到常规性设计之中,在这个过程的初期,政策导向和优惠扶持也许更加重要,例如对建筑节能产业的优先发展,形成人们自觉选择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荆其敏.生态建筑学[J].北京:建筑学报.2000(7):6-11.

[2]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浅析认识传统建筑学与思考新时期建筑学论文_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