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论文_康艳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论文_康艳丽

康艳丽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柳树湾中心校晏家洼小学 730050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话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走进文本,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说:“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到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插图、录像展现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教学时,我先让小朋友读通课文,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小朋友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美。采用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了小朋友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联系实际,使学生从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提高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新人教《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一篇语句优美的文章还需要多作解释吗?此时与其让学生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不如让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提醒他们一边欣赏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再现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让他们充分享受再创作的快乐。

三、课外阅读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教学《台湾蝴蝶》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袅袅飘动”、“这些蝴蝶谷温暖如春,流水潺潺,古木参天,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这两句话展开想象,把头脑中能想到的蝴蝶样子及其周边环境通过添画方式表现出来,使原来由三个个体组成的单调板画顿时活跃起来。黑板上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它们形状、颜色、飞行的姿态各不相同,山、石、水、花等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飞舞的热闹场面。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激发,他们在平淡之中发现了神奇,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满足;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审美对象外现的形、质、色,还有画面所内涵、所跃动的灵性之美。

四、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讲的是:有一只花公鸡,长得很漂亮,它先后去和啄木鸟、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啄木鸟忙着给树治病,小蜜蜂忙着去采蜜,青蛙忙着捉害虫,它们都不跟公鸡比美。公鸡不明白为什么,去问老马。老马告诉它: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公鸡听了老马的话,再也不去比美了,它从此以后每天早起给人们打鸣报晓。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教学中可以进行两次对比:一是把爱夸耀自己美的公鸡与爱帮人们做事的啄木鸟等比一比,看谁的行为美;二是将公鸡以前的表现与后来的表现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论文作者:康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论文_康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