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沿线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的结合及开发论文_齐星雨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10)

【摘 要】随着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车站作为地铁与城市外部空间联系的节点,承担着多种纷繁芜杂的功能,成为人们出行、换乘以及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地铁交通能够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与其它交通系统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还要使功能复杂的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有机和谐地结合,使人们快速便捷和舒适地搭乘地铁到达目的地。目前,世界各大城市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形成或即将形成“滚球式”发展模式,它必将带来轨道交通与商业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地铁沿线城市空间;地铁车站;结合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242-03

1.引言

由于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紧迫性及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独特性,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既需要与地上空间协调,又需要与地铁设施协调。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具有不可逆性、涵盖而广和涉及利益方多等特点,如果缺乏前期各层次规划的控制、引导和实施,单靠投资方、建设方及管理方的单方而作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应在地铁建设之前就做好相关的控制引导工作。

2.地铁沿线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功能系统控制要点

2.1 沿线站域编制单元地上、地下功能相容性

沿线站域地下空间的功能分布与地而空间的功能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地而功能的补充,因此地上、地下的功能有着必然的对应关系。同一用地类型地块内可能包括若干地下功能,不同用地类型对地下空间功能的需求及选择也是不同的,因此沿线站域编制单元内的地下空间功能选择需与地而用地相协调。例如,某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域地块的地而用地主要为商业、商住混合用地,以及绿化、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其中,商业、绿化及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地下一层空间的功能为商业和公共服务功能,通过人行步道系统将其互相联通;商住混合及居住用地的地下一层空间的功能为停车设施功能;除居住用地地块外,其他地块的地下二层空间的功能全部为交通停车设施功能。图1所示。

图1 某地铁一号线火车站站域地下各层功能用地

2.2 功能联通协调性

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开发地块既包含公共地块,又包括出让地块。其中,出让地块牵涉的利益主体较多,只有将不同地块的地下空间功能进行相互联通,才能体现地下空间的规模效应,使地下空间开发效益最大化。因此,地下空间功能联通是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规划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地下空间功能的联通的最优模式应为相同功能之间联通,如商业对商业、停车对停车,通过地下人行步道或地铁车站站厅层互相串联。这样,一方而可以很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另一方而可方便地下空间的使用和管理。但是有些功能不适宜联通,如联通地下设备空间与地下商业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而会带来负而影响。因此,功能联通需要满足“协调与兼容”原则。

3.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竖向控制

3.1 地下空间标高控制

我国关于城市地铁沿线的空间层高问题研究日益完善,由于不同地域对空间功能设施需要的不同,因此,地下商业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和步行交通空间对于内部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在这几方面的建设中所需空间层高较大,因此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按照地上设施建设的层高进行规划。在地下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停车空间,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空间层高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假如地下空间层高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可能影响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地铁车站的埋深、功能的正常使用和置换以及设施没能达到正常使用的要求等等。对于地下空间的置换和内部环境的改善,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考虑,既要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又要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对于地下空间的规划需要符合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具体的施工工艺和开发时序也需要按照规定的计划完成。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空间功能可以顺利过渡,需要按照之前制定的标准,完成不同层次空间设施的建设工作。

比如:某火车站地下一层的步行设施对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地面以上对于空间的约束较低。通过综合考虑,地上以及地下商业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对于空间的需求,暂时将地下空间底层标高定为-7米。考虑到日后的功能置换需求,对于不同车站的地上空间也需要有一定的浮动范围值,以免以后出现空间置换的问题。

3.2 地下空间层高衔接控制

针对于地下的空间控制需要更为严格,为提高地下空间计划的可实施概率,需要在对地下空间进行规划时,留有一定的浮动范围,为了解决这个浮动范围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设置踏步或者坡道的形式进行完善。比如:某地铁一号线的地下停车空间与地下商业空间通过阶梯巧妙的进行连接,满足了功能使用的需求之后,就可以在阶梯两侧设置一定范围的观赏区域,既能确保空间的正常使用,又能提升步行空间的趣味和活力。

4.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时序控制

在对不同城市地铁沿线线路进行规划时,其规划方案可能先于地铁建设也可能滞后于地铁建设,出现这滞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地铁方案设定以后,无法与所需开发的地下空间管理部门达成一致,因此只能通过后期再建设或改建完善设施,这也相应的提高了地铁建设的投入成本。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在对地铁沿线路线进行规划时,需要结合地面车站的空间利用状况,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将地铁公司作为地下空间开发时序的主题,事先与政府拆迁管理部门达成一致,为规划的建设位置留出可用空间。

比如:在某火车站站域地区,通过合理的对地铁线路进行规划,实现不影响火车站的正常运营和使用,以及满足地铁的建设和使用需求。针对站南和站北地区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站北地区问题较多,所以考虑首先要对这个地区的地下和地上空间进行改造,事先为地下联通道位置,如图2中的红框部分所示。地铁建设工作一旦开展,站南地区的改造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合理的规划南广场和北广场两条地下通道,确保为地铁线路留出空间,从而为北侧、东侧地块搭建合适的联络通道,如图2中绿框部分所示。在此基础上,对东北侧的地上与地下空间进行后期的改造,满足地上与地下的使用需求,如图2中黄框部分所示。其他地区的建设主要用于商业和住宅,对于这部分地区的地下空间是否进行应用,则需要后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图2 常州地铁1号线常州火车站站域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时序控制

由于影响城市地铁沿线开发时序的因素有许多,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才能确保地铁沿线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地铁的保护工作、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地铁的施工线路是否符合市政管线和道路要求、部分地域出现沉降问题时如何进行控制等等,这些因素有些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需要开发部门合理的完成方案的规划工作,确保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调整好开发时序和地下空间分类以及开发方式之间的关系。做好前期的规划和线路准备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后期附加费用所产生的纠纷问题。

5.结语

目前我国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及内容尚不明确,地下空间控规编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缺失,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的分析与研究弥显珍贵。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的控制与引导应重点把握地铁车站类型及站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式、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环境容量控制、功能系统控制、竖向控制和开发时序等方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芳乐,赵景伟,柳昆,李佳川.基于控规层面下的CBD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探讨——以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01).

[2]柯友华.城市地下空间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01).

[3]黄嘉玮.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11(02).

论文作者:齐星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地铁沿线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的结合及开发论文_齐星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