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成彩丽论文_成彩丽

[摘要]目的 探讨予以新生儿音乐联合先俯后仰卧位进行抚触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n)及对照组(60n),对照组采取常规抚触护理,观察组采用音乐联合先俯后仰卧位进行抚触护理,比较两组哭闹率、排便情况以及睡眠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哭闹率第1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之后3d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胎便的首次时间以及转黄时间较对照组快且睡眠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当中予以新生儿音乐联合先俯后仰卧位进行抚触护理可减缓新生儿的哭闹情绪,改善排便情况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音乐;新生儿护理;抚触;先俯后仰卧位

新生儿脱离母体进入到体外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轻则导致新生儿产生啼哭、睡眠不佳等现象,重则出现器官疾病、死亡等问题[1],所以应重视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与工作。对新生儿进行音乐疗法能够平缓其情绪,而护理当中的抚触手法可以通过刺激新生儿的神经中枢而起到改善其肠胃功能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的护理方式,重视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疗效及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120例,出生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胎龄37-42周,平均(38.65±1.14)周,产后体重2546-4873g,平均(3369±203.1)g。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平分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比两组资料数据,自然信息具均衡性(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2]:(1)孕周期为37-42周;(2)自然分娩;(3)产出后体重≥2.5kg;(4)以母乳进行哺育。

排除标准:(1)母体患有妊娠疾病;(2)分娩时经历窒息危险的新生儿;(3)患有重大疾病的新生儿;

1.3 方法

1.3.1 抚触时间 新生儿出生24h左右进行首次抚触,抚触前1h给予母乳哺育,喂奶后1h进行抚触,时间为每日每次10-15min。两组统一时间与频率标准。

1.3.2 抚触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抚触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洁手后,先将新生儿置于仰卧位,按照头部、胸部、腹部以及四肢的顺序进行抚触护理,随后辅助新生儿保持俯卧位的姿态,按照头部、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抚触护理。进行抚触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以中指及两侧手指的指腹,从新生儿身体的中心抚触按摩到四周,从近心端缓慢过渡至远心端,并以适宜的力度着重按摩脊柱的周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音乐护理干预,即在进行常规抚触护理时,配合音量区间位于40-60分贝,并具有舒缓、轻柔等特点的胎教乐曲,如《摇篮曲》、《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等。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效果,哭闹率以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哭闹时间<1mim记录为舒适,反之则为哭闹,由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排便情况、睡眠状态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计数资料即并发症发生率由(%)表示,行χ2检验数据差异,计量资料即生活质量评分由()表示,施以t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哭闹率 观察组的哭闹率第1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3d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哭闹情况对比【n(%)】

2.2 排便情况 观察组胎便的首次时间以及转黄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对比()

2.3 睡眠状况 观察组新生儿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三 两组新生儿的睡眠状态对比(x±s,h)

 3 讨论

从出生起满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是医院当中的特殊群体,其脱离母体进入到体外的环境中,其呼吸循环、代谢系统都要在短期内适应巨大的变化,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质层未具备较为完善的神经髓鞘,正处发育时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而言其对于外界的刺激因素反应更为敏感,进而产生应答反应[3]。

抚触作为新生儿的护理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新生儿身体放松,并给予新生儿安全感,抚触手法与顺序不同,所取得的疗效也不尽相同。新生儿在子宫内部保持着脊柱略弯,低头含胸的姿态,其四肢也弯曲交叉于腹部,所以对新生儿进行第一次抚触护理时,由于新生儿对于母体的依赖,其会本能地出现拥抱的姿态,这表明对于新生儿来说,俯卧位是最舒服且安全感较高的姿态,所以首次进行抚触时应采取先俯后卧的姿势[4]。并按照先头部、胸部、腹部最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抚触,该顺序可以减少婴儿因为紧张而出现的拥抱反射与哭闹。

目前,音乐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医疗领域,如妇产科、精神科以及外科,其原理为能够刺激大脑当中分泌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的内啡肽,令身体内部神经放松。经研究表明,予以新生儿音乐联合先俯后仰卧位进行抚触护理,也能明显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降低哭闹率。本次研究中的结果显示,在进行音乐配合抚触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哭闹率在第1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78.3%,对照组新生儿在常规抚触护理模式下的哭闹率高达98.3%,相对于对照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排便情况与睡眠状态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新生儿进行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护理时,重视联合音乐的综合护理干预的开展,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哭闹率,改善排便情况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萌,施玲玲,周丽娜,等.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974-976.

[2]王宇群.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联合音乐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82-3384.

[3]郑丽婷.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联合音乐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80):178-179.

[4]汤莹.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146,151.

论文作者:成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成彩丽论文_成彩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