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纪之交的政治参与_全国妇联论文

论世纪之交的政治参与_全国妇联论文

世纪之交看参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时代的巨轮跨入1997年,人们在这世纪之交谈论中国妇女参政问题,与10年前的感受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10年前,全国上上下下的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在“差额选举冲击波”中,一批优秀的妇女凭藉着政绩被选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吴仪、何鲁丽、张润霞等,就是在那历史的机遇与挑战中走上省级领导岗位的;但也有一批女性未能保持住参政议政的社会地位,《中国妇女报》在1987年报道的河南省偃师县8位女副县长、副乡镇长的全部落选,就是当时各地女性在差额选举中落选事例当中的一例缩影,故此人们称1987年是中国妇女参政走入“低谷”的时期。今天与10年前的不同就在于人们已经看到妇女参政渐渐从“低谷”走出。

不久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领导班子中终于配备了一名女性。至此,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班子中已有女干部42人,这应该说是妇女参政水平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不仅如此,女性在省、地、县、乡各级党政班子中的数量都有明显增多,仅以1996年与1994年相比,女性在全国省、地、县、乡镇四级党政班子中的数量分别增长了38.7%,22.6%,13.9%和50.9%。这说明基层女领导干部比例低、来源匮乏的难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首先是乡镇人大代表比例上升,1996年全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女代表比例已达21.7%,比上届高两个百分点。这些女代表是基层妇女参政议政的一支雄厚力量,也是产生乡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性成员的人才资源。在此基础上,各地乡镇党政班子中女性配备情况发展势头良好。福建省仅1996年一年就新增500多位女性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使全省968个乡镇党政班子的女性成员配备面由51%上升至100%。当年女县、乡干部全部落选的偃师17个乡镇中,已有15个乡镇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另两个也配备有望。

数量和比例的提高,是衡量妇女参政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人们为这些比例数据的提高而欣喜时,更关心在这数据背后的妇女参政群体的素质。十年前,有人曾把妇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比例下降的原因解释为“选不出来”,那么今天无数的事实证明,女性参政议政的群体意识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已经有一大批女性成为成熟的妇女参政人才。北京市在研究部署1996年乡镇人大换届准备工作时,曾预测女性代表比例可与上届的26%水平持平,但经过直接选举产生的女代表比上届高出5.5个百分点,这可以说是社会对妇女参政能力认同的真实反映,也是基层妇女议政能力的真实体现。而引人注目的’97北京市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中,报名的女性有278人,占17%,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层层筛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41岁的女博士汪群及其他二名女性一举中选应聘,这再次展示了妇女群体积极的参政心态和雄厚的参政实力。厦门市年轻女干部郭晓菱曾长期从事市机关工作,为了获得全面的领导能力,她先是到鼓浪区担任区委书记,又到中央党校深造,1995年她未满40岁已当选为市委常委,1996年她又被选到中央办公厅挂职锻炼。丰富的经历对于一个从政的女性的确是一笔财富,它充实了女性参政能力的根基。

中国的妇女参政一直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蓬勃发展的建设时期,党都注意发挥妇女的作用,并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妇女领导干部。早在党的“八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提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来源之一”。80年代末江泽民同志针对当时妇女参政比例下降的情况指示说:“领导班子中妇女干部比例过低的状况,要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到本世纪末妇女参政的目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积极实现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都有女性。”中组部在1995年也明确规定:“到本世纪末,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至少要有1名女干部,地(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至少要有1名女干部,争取配备2名女干部。”

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重视还体现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上,这是中国妇女参政的一个特色。妇联是各族各界妇女的联合会,是推动妇女参政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妇联通过自身在城乡遍布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以及8万多妇联专职干部,在宣传、发现、推荐、联系妇女从政人才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妇联作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重要基地,其作用已经得到社会以及妇女群体自身的认同。一方面,各级妇联都建立了妇女人才库,定期向同级党委推荐各界优秀妇女人才,其中有近1/3得到重用。笔者曾两次到山东省调研,自1990年以来,该省各级妇联陆续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1.4万多人,这些人才都是建立在各行各业的各级妇联组织开掘、发现的。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自身也锻炼成长出一批从政人才,自1990年以来,全国省以上妇联领导干部中已有8位被提拔到省级党政、人大等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仅以山东省为例,从全省妇联系统产生了一位国务院女副部长和一位女副省长,还产生了地厅级领导干部15人和县处级领导干部301人。笔者最近在福建省建瓯市调研发现,该市目前在乡镇党政领导岗位工作的女干部中有54%来自妇联干部队伍。与此同时,一大批从事过党政领导工作或企、事业管理工作的优秀女性被交流到妇联工作,仅1996年度从各条战线交流到省妇联领导岗位担任正副主席工作的女干部就有16人。这种内外交流使妇联干部队伍如一潭活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增强了这一组织的实力,也使妇联在推进妇女参政进程中更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当人们为近年来中国妇女参政的可喜进展而欢欣鼓舞时,当人们思考妇女参政应以怎样的水平跨入新世纪时,应该对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冷静的分析。’95世妇会《行动纲领》明确要求各国女性参政比例要达到30%,这一要求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响应。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荷兰等国家女性国会议员比例已经超过30%,法国、埃及、瑞典、挪威等国家政府内阁的女性比例也已超过30%。中国还有较大差距。笔者不赞同将不同国情的国家作简单类比,但主张在分析妇女参政形势时,要看到世界妇女参政的动态的变化。中国曾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的妇女参政目标,向世界作出承诺,现在距本世纪末只有两年多时间,要完全实现目标要求,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实现目标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付出努力的主体,应该包括广大妇女。从各地开始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我们已经看到人事制度的重大变革,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对妇女参政是机遇,也是挑战。真正具有雄厚参政实力的女性,可以在机遇中迎接挑战,脱颖而出。

标签:;  ;  

论世纪之交的政治参与_全国妇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