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研究论文_吴建新,郑铨,兰传亮,袁蔡燕,楼勇,童品璋

诸暨市农林局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本文通过2010至2012年3年对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针对湿地部分水域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和逐渐严重的趋势,提出了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措施、控制通向湿地的污染源、补植恢复湿地植被、主流域清淤泥通活水、定期水质监测、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建议措施,恢复和保护白塔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湿地公园;水环境;保护;利用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素有“浙中小洞庭”的美称,在对周边的农业灌溉、生产生活用水、抵御洪涝灾害、控制土壤侵蚀、调解区域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湿地一样起着“地球之肾”[1]的作用。

1 湿地概况

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浦阳江流域的一个天然湖荡,二面环山,南临枫桥江,西临浦阳江东江,排灌渠道纵横交错呈网状,呈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湖田交织景象,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的美称。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一个集水产养殖、渔业观光、农业灌溉于一体的浅水型湖泊湿地,是诸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湿地面积60km2,湖区水面面积约6000a,平均水深1.3~1.5m,蓄水量5×106m3,地下水资源量6.5×106m3,地下水可利用量3×105m3。2008年7月省林业厅正式批准白塔湖湿地为省级湿地公园,2009年编制了《白塔湖湿地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同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白塔湖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2水环境现状

白塔湖流域涉及店口、阮市、山下湖、江藻4镇20村,农业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为主,是诸暨市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珍珠养殖和渔业是该流域内的两大特色经济,6000a水面的渔业年产值达240万元左右。因种植、养殖、渔业及上游、周围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而造成水环境不良。2010年起进行湿地保护后,虽进行控制,但由于面广,水环境改观不大。

2.1 水质富营养化严重

白塔湖封闭性较强,水流动性差,上游没有大型水库等水利设施保证其充足的补充水源,斗门船闸和斗门排涝泵站为白塔湖主要进出水道。由于一直来每年1.05×106t工业废水和每天4.8×103t生活污水的排放入湖,及沿湖生活垃圾倾倒入湖,导致水体氮磷超标,水质已处于地表水V至劣V类标准之间。

图1 白塔湖渔业产量10年来的变化

2.2 生态系统失衡

2.2.1 湿地面积减少

1978年南京军区测定白塔湖水面面积约为7800a,现约为6000a,水面面积在三十年间急剧减少了1800a左右。锐减的原因,1980年代以前主要是把湿地填为稻田,1980-1990年代主要是把湿地辟为养殖基地。近几年则主要是填湖建房。由于土地资源紧张,沿湖各村又背靠螺山、浒山、旗山,可利用的土地空间较少,新村扩张只能向白塔湖延伸。填湖建房、填湖造路、非法占用、随意搭建等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2.2.2 生物资源锐减

湿地的破碎,水质的恶化,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原先具有净水功能的水底蔓草已经基本消失,野生湖蟹、甲鱼、鳗鱼已几近绝迹,野鸭及其他多种水鸟也已难觅踪影,30%的湖底已没有螺蛳,渔业产量也从2003年的1.18×105kg到2012年的4.7×103kg,十年内下降了60.2%,湿地生物多样性到了崩溃的边缘。

2.2.3 淤泥大量沉积

据调查,白塔湖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最厚处达1.5m,造成蓄水减少,水流不畅,产生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2.3.1白塔湖水域只有斗门船闸一个口子作为主要进出水道,水流不畅,水体不活,导致湖内淤泥沉积;湖内船只通行时形成的船行波冲刷河岸,造成坍塌;

2.2.3.2 农田耕作土壤松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沟渠未硬化衬砌,排水夹带泥沙入湖;

2.2.3.3湖内“恶性杂草”丛生。富营养化的水质导致了革命草、水葫芦等“恶性杂草”的疯长,导致湖底大量有机物残骸腐烂沉积;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白塔湖依赖程度减弱,河道疏浚意识逐渐淡化,河道严重堵塞,水流不畅,削弱了湿地的净化和调节功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失衡。

3 水环境的保护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之一,是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2]。湿地水环境是湿地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湿地公园的灵魂所在。因此加强湿地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建设湿地公园、实现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核心任务之一[3]。水环境的保护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核心,遵循一切从保护出发,一切为子孙后代着想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白塔湖湿地可持续发展。

3.1 制订水环境保护规划

目前湿地公园建设虽然有一个总体规划,但缺少湿地的水环境保护规划,要制订一个短期和长期的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改良水质,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3.2 控制污染源

在白塔湖上游修建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的五金企业进行关、停、整改等专项治理,工业污水统一纳入排污管道;禁止任何个人或企业在湖内养珍珠;禁止向湖中倾倒排放生活垃圾、污水;在湿地区域设立禁养区,关停畜禽企业;湖边村民种稻必须使用农家肥;湿地公园内一律使用新能源游船作为交通工具。

3.3 湿地植物恢复

通过河岸带植被恢复,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在湿地外围种植拦截草带净化农田径流污染,最终达到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目的。种植一些芦苇、凤眼莲、小香蒲、营莆、莺尾、伊乐藻、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岸滩易遭水淹地带栽种耐涝的水湿生植物,如泽泻[4]、菖蒲、水杉、池杉等,恢复生态缓冲带。岸边堤埂可种一此些杨柳、乌桕、、柿子等乡土树种,以减少水土流失,增添景观。

3.4 疏浚河道引活水

对湿地内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河道畅通,清洁水质,并增加湿地存水量。湿地办在2009年~2013年已清淤9×105m3,但还有约2×106m3的淤泥需清理。同时对斗门船闸的进出水口进行改造,想方设法引枫桥江和浦阳江东江水进白塔湖,能大幅度改善水质。

3.5 实施水源监测

利用白塔湖区域原有的8个监测站,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于随时了解和掌握白塔湖水质变化的动态,有针对性的实施保护措施。同时,可安装视频监控,对白塔湖湿地重要地段安装视频监控,实施科技护湖。

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当前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大多实行边建设边利用(旅游),我们认为应该先建设好,再利用。应该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再进行利用。白塔湖湿地公园也应如此决定。

图2 湿地公园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4.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白塔湖湿地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在科普教育实践区内开展湿地生态要求及服务功能展示,使游客了解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的重要性的认识,感受“大地之肾”的巨大作用,形成湿地保护共识。

4.2 限制开发利用

限制白塔湖水域的开发利用,禁止填湖开发建设,保护水源不受干扰污染;公园内禁止建餐馆和旅馆,并根据湿地公园可接待的游客数量,控制好每日的人流量。

4.3 提倡生态旅游

结合白塔湖湿地公园资源特色,利用其景观优势及固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展湿地观光、文化体验、科普宣教等低影响的旅游活动。

5 小结

白塔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但首先是保护,要在充分保护好水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根据湿地所在区位及用地性质进行全面科学细致的保护利用规划,运用科技手段治理湖水污染,清淤通流,引进活水,补种植各种水湿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水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这也是实现湿地积极性保护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钟华.马鞍山市江心洲湿地保护与利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1):6-9.

[2]谢祥财,詹卫华,马真臻.基于水环境保护理念的湿地景观规划方法探讨--以上海西郊湿地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6(2):14-17.

[3]谭乃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D].四川:四川大学.2005.

[4]屠娟丽,吕剑.菖蒲等4种湿地植物涝害胁迫生理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3:6:5-9.

论文作者:吴建新,郑铨,兰传亮,袁蔡燕,楼勇,童品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研究论文_吴建新,郑铨,兰传亮,袁蔡燕,楼勇,童品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